理想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思考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技术误用等。为了深度剖析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与策略,本期对话我们邀请到江南大学刘向永博士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陈宏斌老师共同就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讨论。

对话嘉宾: 刘向永,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评价等。 陈宏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师,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表彰奖励,曾被授予“江苏省网络文明宣传大使”、“盐城市十佳网络文明传播者”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教育时话》。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理想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思考”这一话题。首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向永博士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陈宏斌老师。两位老师,您好!

刘向永: 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想法。

陈宏斌: 谢谢您的邀请,我也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理解和经验。

主持人: 首先,请两位老师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刘向永: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地了解学科知识。其次,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平台。最后,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及时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然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形式,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情感交流,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此外,信息技术误用现象也比较普遍,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陈宏斌: 我非常赞同刘老师的观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但是,我也常常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比如,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主持人: 那么,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存在的应用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技术误用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请两位老师给出一些路径和策略。

刘向永: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路径和策略。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避免技术误用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负面影响。

陈宏斌: 我非常赞同刘老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我们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和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其次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局限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一种教学方式要结合板书、实物展示、面对面交流与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建议。相信通过正确的路径和策略引导在座嘉宾分析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问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听!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fenglie123321/article/details/13275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