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转变而来,因此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影响听力,且耳聋难以恢复,尤其对儿童患者影响较大,应尽早治疗。对单侧耳鸣、耳聋患者应检查鼻咽部,排除鼻咽癌。

中医辩证

1、阴虚兼痰瘀互结证

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咽喉干燥,夜寐不宁。检查见耳膜明显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后有少许粘稠分泌物滞留。占质偏红,少苔,脉弦细数。滋阴祛痰、逐瘀通耳。

2、气滞血瘀证

耳内胀闷闭塞感,经年不愈,听力减退,缓慢加重,伴耳鸣。耳膜明显内陷、混浊、增厚,钙斑沉着,或有粘连。咽鼓管不通或欠通畅。舌质或有瘀点,脉弦缓。理气逐瘀通耳。

3、气虚兼痰瘀互结证

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症状时轻时重,容易感冒,并见鼻塞,时有涕出。检查见耳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有少许粘稠分泌物积留。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脉弦细缓。补气活血、祛痰通耳。

4、痰瘀互结证

耳内闭塞感,经久不愈,听力减退,伴耳鸣。耳膜内陷、混浊、增厚,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有少许粘稠物滞留耳窍。舌质胖,苔微腻,脉弦略滑。祛痰逐瘀通耳。

1.早期清除鼻、咽部病灶,可收到一定效果。

2.行鼓膜按摩术或反复行咽鼓管吹张术,有助于改善听力。

3.对早期病例,可行皮质类固醇及酶制剂治疗,常可收到改善听力之效。其法为:强的松5mg,口服,每日3次,γ-糜蛋白酶针剂5mg,肌肉注射,—日1次、7d为一疗程。

4.手术治疗。切开鼓膜,置留通气管,或行中耳成形手术,均可改善听力。

5.听力损失严重者,可佩带助听器。

临床表现

1.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

2.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

检查时可见鼓膜混浊、肥厚、变薄或有钙质沉着斑块。锤骨柄向后上移位呈“假短”现象,短突显著突出,光锥变形、散乱或消失。用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度情况,可见鼓膜活动不良或不能。

病因

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妥善治疗,或鼻及鼻咽部病灶的存在,使炎症反复急性发作,均可导致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因鼓室内积液机化而致鼓膜与鼓室内侧壁粘连,或听骨链关节僵直,此则称为中耳粘连症。

鉴别诊断

1.耳胀:耳胀病之中耳积液,病程可超过3个月甚至1年,多次穿刺为淡黄色 清液,或切开鼓膜后仍渗液不止,鼓膜可见充血,耳膜多呈橘黄色,咽鼓管吹张后可见 鼓室有气泡。 

2.久聋:病程超过3个月,听力减退呈感音神经性聋;或虽然呈混合性聋,但鼓膜及咽鼓管功能正常。 

治疗方法

病因

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妥善治疗,或鼻及鼻咽部病灶的存在,使炎症反复急性发作,均可导致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因鼓室内积液机化而致鼓膜与鼓室内侧壁粘连,或听骨链关节僵直,此则称为中耳粘连症。

症状表现

1.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

2.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

检查时可见鼓膜混浊、肥厚、变薄或有钙质沉着斑块。锤骨柄向后上移位呈“假短”现象,短突显著突出,光锥变形、散乱或消失。用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度情况,可见鼓膜活动不良或不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iuzhiqaingxyz/p/900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