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七)整盘备份与恢复(镜像)

7 linux系统整盘备份与恢复,镜像--dd

     dd命令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可做镜像。

      注:若是使用emmc卡制作镜像时,需将emmc卡作为外接设备(U盘)接入到电脑中,然后进行操作。

      7.1 镜像制作:sudo dd if=/dev/sda of=/home/image/park.img bs=1M count=5335

         参数:

                if=文件名: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即指定源文件。< if=input file > 

                of=文件名: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of=output file >

                ibs=bytes: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obs=bytes: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bs=bytes:同时设置读入/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cbs=bytes: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

                skip=blocks: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seek=blocks: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注意:通常只用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即备份到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

                count=blocks:仅拷贝blocks个块,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7.2 镜像恢复:(先安装gddrescure 即 sudo apt-get install gddrescue)

                sudo ddrescure  -D -f /home/image/park.img /dev/sda

                        注:把镜像拷贝恢复到emmc卡中时,需将emmc卡作为外接设备(U盘)接入电脑。

                        ddrescure  为安全模式,可跳过错误片段。保证制作安全。       


      7.3 dd说明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I码。

conv = ebcdic 把ASCII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I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i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们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变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变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ibs填充)。

fdformat命令

低级格式化软盘。

实例:

创建一个100M的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1.将本地的/dev/hdb整盘备份到/dev/hdd

heng@me: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将/dev/hdb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heng@me: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heng@me: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备份/dev/hdb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heng@me: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heng@me: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备份与恢复MBR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个字节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heng@me: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仅拷贝一个块;bs=512指块大小为512个字节。

恢复:

heng@me:dd if=/root/image of=/dev/had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


7.备份软盘

heng@me: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块大小为1.44M)


8.拷贝内存内容到硬盘

heng@me: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块大小为1k)


9.拷贝光盘内容到指定文件夹,并保存为cd.iso文件

heng@me: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第一步:创建一个大小为256M的文件:

heng@me: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heng@me: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启用这个swap文件:

heng@me: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编辑/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加载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销毁磁盘数据

heng@me: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


12.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heng@me: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heng@me: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输出的命令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硬盘的读、写速度。


13.确定硬盘的最佳块大小:

heng@me: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heng@me: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heng@me: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heng@me: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过比较以上命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块大小。


14.修复硬盘:

heng@me:dd if=/dev/sda of=/dev/sda 或dd if=/dev/hda of=/dev/hda

      当硬盘较长时间(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 据起死回生。并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15.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heng@me: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

heng@me: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

heng@me: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heng@me: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lycappuccino/article/details/807252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