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求最大公约数“引发的思考

  经朋友推荐了一本二潘的《初等数论》,现在又像回到小时候一样,变得喜欢探究数学。书本刚刚翻到了P14,感觉这样翻来无趣,就索性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以后回忆起来也不枉自己看过这本书。

  最大公约数

  设a1,a2 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我们把a1,a公约数中最大一个称为a1,a 的最大公约数,记做(a1,a2)。

  定理

  对任意整数 x,(a1,a2) = (a1,a1+a2X),有(a1,a2,a3,... ,ak) = (a1,a1+a2x,a3,... ,ak)

    应用

  例子:对任意的整数n,有(21n+4,14n+3) = (7n+1,14+3) = (7n+1,1) = 1

  有这个例子可以推出来对于任意的整数n,有21n+4,14n+3互质。 

  一道IMO中的题目:证:对任意自然数n,分数(21n+4)/(14n+3) 都不可约。这道题目和上面的例子就比较类似了。所以在这里就不证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学也许不是很理解,那个例子为什么会这么连等于。其实说白了,我们在中学就学过一个更相减损法,想象是不是就可以想通了,可以移步到百度百科,这里就不在赘述。

    总结 

  对于求 最大公约数 ,目前就算数层面上有两中算法,一种是更相减损法,另一种是辗转相除法,最后没有提到的是穷举法,在算数中不试用,不提。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ohn-fei/p/925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