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磁盘(2) 4.13

一、

1、        Superblock

  Superblock 是记录整个filesystem相关信息的地方,没有Superblock ,就没有这个filesystem了

  block 与inode的总量

  未使用与已使用的inode/ block 数量

  block 与inode的大小(block 为1,2, 4K,inode为128 bytes)

  filesystem的挂载时间、最近一次写入数据的时间、最近一次检验磁盘(fsck) 的时间等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

  一个valid bit 数值,若此文件系统已被挂载,则valid bit 为0 ,若未被挂载,则valid bit 为1

2、        block bitmap(区块对照表)

使用与未使用的block号码

1)新增文件时会用到block, block bitmap中可以知道哪些block为空

2)删除文件时,文件原本占用的block号需要释放出来,在block bitmap中将相对的block的标志修改为【未使用中】

3、        inode bitmap

 记录使用与未使用的inode号

 

 

4、        dumpe2fs 显示当前磁盘状态    dumpe2fs + 磁盘名

5、        创建一个目录做了什么

ext4文件系统创建一个目录时,会分配一个inode与至少一块block

  inode 记录目录权限和属性,并可记录分配到的那块block号码

  block 记录在目录下的文件名与文件占用的inode号

ls    -i  查看目录内文件所占用的inode号码

      -li  查看目录内文件占用的inode和block(都是1024的倍数),以及文件详细内容

ll     -d   查看目录的block

       -di  查看目录的inode和block

6、        创建一个文档做了什么

  ext4 创建一个文件,会分配一个inode与相对于文件大小的block数量

7、        目录树的读取

  目录树从跟目录开始读起,得到根目录的inode内容,并依据该inode读取根目录的block 内的文件名数据,再一层一层的往下读到正确的档名。

   ll –di 目录 查看目录的inode和block

8、        磁盘的目录和容量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信息)

   -a: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的信息,0使用的也会列出来

   -h:将容量以易读的形式列出来

   -i:显示inode剩余量与总容量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年在推估目录所占容量)

    只显示目录容量和目录所占用的总量

   -a: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

   -h: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GM) 显示;

   -s:列出目录所占用的总量

   -S:目录下每个目录的容量,与-s有点差别。

   -k:以KBytes列出容量显示

   -m:以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注:列出目录底下每个目录的容量  du –Sm /*   利用*来代表每个目录

9、        软链接和硬链接

软链接(符号链接,Sysbolic Link):

类似Windows 的快捷方式功能的文件,可以让你快速的链接到目标文件(或目录);

 ln -s [原文件] [目标文件](原文件写成绝对路径)   

           连接生成的目标文件只能在它的当前目录使用。

硬链接(实体链接,实际链接,Hard Link):

 复制,新增一笔档名链接到某个inode号码关联记录(一个inode配多个文件名)

   不能跨Filesystem;不能link目录

   ln  复制的文档目录  目的目录

 

         

 

 

二、磁盘的分割、格式化、检验与挂载

  1)对磁盘进行分割,以创建可用的partition

  2)对该partition 进行格式化( format ),以创建系统可用的filesystem

  3) 若想要仔细一点,则可对刚刚创建好的filesystem 进行检验

  4) 在Linux 系统上,需要创建挂载点( 亦即是目录),并将他挂载上来

1、fdisk -l 查看全部的磁盘信息

2、fdisk 磁盘要分隔的分区(新硬盘名称)--à进入到分隔分区模块

m:查看命令,帮助文档=help

d :删除分区

l :列出分区类型

n:新增

p:打印分区信息

q:退出,不保存

w:保存

3、n 新增-选择盘p/e(p)-序号-磁柱(回车,默认从1开始)-大小-w保存

输入错误时,删除用ctrl + backspace 键

4、格式化:

mkfs –t ext4 磁盘名

  -t:可以接文件系统格式

5、检验(可做可不做)

fsck  [-t 文件系统][-ACay] 装置名称

   -t:可以接文件系统格式

   -A:依据/etc/fstab的内容,将需要的装置扫瞄一次。通常启动过程中就会运行此一命令了。

  -a:自动修复

   -y:自动修复,某些filesystem仅支持-y

   -C:检验过程中,使用一个直方图显示目前进度

6、挂载

1)挂载前注意的事情:

•单一文件系统不应该被重复挂载在不同的挂载点(目录)中

•单一目录不应该重复挂载多个文件系统;

•要作为挂载点的目录,理论上应该都是空目录才是。

2)挂载点目录一般在/mnt, 首先创建空目录

mount  要挂载的设备 挂载的目录(只要在挂载目录里发现lost+found,就说明挂载成功)

  -a:依照配置文件/etc/fstab的数据将所有未挂载的磁盘都挂载上来

3)开机自动挂载/etc/fstab

 系统挂载的一些限制:

a. 根目录/ 是必须挂载的﹐而且一定要先于其它mount point 被挂载进来。

b. 其它mount point 必须为已创建的目录﹐可任意指定﹐但一定要遵守必须的系统目录架构原则

c.  所有mount point 在同一时间之内﹐只能挂载一次。

d. 所有partition 在同一时间之内﹐只能挂载一次。

e.  如若进行卸除﹐您必须先将工作目录移到mount point(及其子目录) 之外。

      步骤:

        在手动挂载的目录中:umount 挂载设备

        在/etc/fstab里:

            第一列 :磁盘名(要挂载的设备)         

第二列 :挂载目录    

第三列 :文件系统(ext4)

        第四列 :文件系统参数(不要修改,默认即可)      

第五列: 能否被dump 备份命令作用,0 代表不要做dump备份,1 代表要每天进行dump 的动作。2 也代表其他不定日期的dump 备份动作,通常这个数值不是0 就是1 。

 第六列: 是否以fsck检验扇区,0 是不要检验,1 表示最早检验(一般只有根目录会配置为1),2 也是要检验,不过1 会比较早被检验啦!一般来说,根目录配置为1 ,其他的要检验的filesystem都配置为2 就好了。

4)重启

注: /etc/fstab是启动时的配置文件,不过,实际filesystem的挂载是记录到/etc/mtab与/proc/mounts 这两个文件当中的。

 万一配置错误,重启不成功,则需进入单人维护模式当中,那时候的/ 可是只读状态,无法修改/etc/fstab,也无法升级/etc/mtab,用

挂载根分区可写:mount -n -oremount,rw/

7、挂载卸除

umount 挂载设备

   -f:强制卸除    -n:不升级/etc/mtab情况下卸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ojm0/article/details/7992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