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区块链 二

区块链技术给带给这个社会的意义。

一,机器信任。

过去,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等,需要一个中心的节点比如政府备书,大家才能承认。但一旦跨国,你就会遇到无穷的麻烦,跨国以后合同和证书可能就失效了,因为缺少全球性的中心节点

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心化的信用创建方式,通过数学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低成本地建立信用。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东西。

人是善变的,而机器是不会撒谎的,区块链有望带领我们从个人信任、制度信任进入到机器信任的时代

区块链技术则用代码构建了一个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机器信任,我们不需要相信语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钢筋水泥、中央机构为基础,不需要靠个人领袖背书,只需要知道那些区块链上的代码会执行,也不需要担心制度会被腐败掉,就可以做到互相协作,低成本构建大型合作网络。

二。价值传递。

人类正处于一场从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迁徙的历史性运动中,而不能否认一个事实,人类的财富也将渐渐往互联网转移,这已经是既成事实。

传统的互联网不是为传递价值而生,互联网上信息的传输,本质是信息的拷贝。而现实中的货币流通要依靠中心化的组织做背书来维护运行,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但现在有哪家公司能活1000年以上的吗?所以,依靠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价值传递,弊病很多。

而区块链是第一个能够实现价值传递的网络,区块链技术有望带领人类从信息互联网过渡到了价值互联网的伟大时代。

三,智能合约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是条款以计算机语言而非法律语言记录的智能合同

智能合约让我们可以与真实世界的资产进行交互。当一个预先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执行相应的合同条款。

一个典型案例:爷爷生前立下一份遗嘱,声称在其去世后且孙子年满18周岁时将自己名下的财产转移给孙子。若将此遗嘱记录在区块链上,那么区块链就会自动检索计算其孙子的年龄,当孙子年满18周岁的条件成立之后,区块链在政府的公共数据库等地方检索是否存在爷爷的一份离世证明。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符合,那么这笔资产将会不受任何约束地自动转移到孙子的账户之中,这种转移不会受到国界、外界阻挠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且会自动强制执行。

智能合约的潜在好处很多,比如较低的签约成本、执行成本和合规成本等,是低成本的契约实现方式,尤其适用于大量的日常交易,所以需要昂贵的法务或者公证参与的纸质合同和契约,都能用电子化的智能合约来实现。 

人类文明已经从“身份社会”进化到了“契约社会”而在区块链有望带领人类从契约社会过渡到智能合约的社会。


再说说区块链的特点

1、去中心化

区块链存储数据时使用的是对等网络技术,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相等,因此任一节点停止工作都会不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2、集体维护,交易透明,双方匿名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系统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每一笔交易的数据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由于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去信任的,因此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匿名的。

3、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生成一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的、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从而可以限制相关不法行为。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4、无须信任系统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参与人不需要对任何人信任,随着参与节点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反而增加。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区块链的缺点

1.无隐私性

在区块链公有链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如果想知道一些商业机构的帐户和交易信息,就能知道他的所有财富还有重要资产和商业机密等,没有隐私可言。

2.安全性问题

区块链技术一大特点就是不可逆、不可伪造,但前提是私钥是安全的。私钥是用户生成并保管的,没有第三方参与。私钥一旦丢失,便无法对账户的资产做任何操作。随着量子计算机等新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这也是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

3.数据确认的延迟性

在金融区块链中,数据确认的时间相对较长。拿比特币举例,当前产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网络传输影响,比特币交易每次的确实时间大约10分钟,6次确认的话需要一个小时。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数据是有延迟性的。

4.监管

区块链的去中心、自治化的特点淡化了国家监管的概念。然而所有的创新,都需要符合监管的要求。区块链的监管,在某种程序上是促进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更好的提供合规性保护。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上存在滞后,也可能会毁掉区块链,需要把握好尺度。


都说物流领域是很适合区块链的,到底是怎么样适合?

场景一:快递保价

围绕保价场景,快递公司进行商品运输,保险公司提供商品保价,商家提供商品销售,卖家购买保价服务,政府进行行业监管。

那么,要把哪些东西记录在区块链上呢?有几个关键的点,商品的物流详情、账户、身份、理赔、其他参考数据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

保价就是合约的概念,当客户对包裹进行正常签收后,自动触发账户理赔,合约正常结束,保费自动清算结束。如果出现问题件或者遗失件的时候,触发保险公司理赔流程。

■ 场景二:公益快递

针对公益活动,比如「一分钱」活动,从每个公益包裹的费用中拿出一分钱捐赠给公益组织的账户。此场景中,快递公司依然承担商品运输,公益组织提供公益活动执行,扶贫商家提供公益扶贫商品销售等。

那么区块链里记录的就是商品的物流详情,包裹签收后就会记录到区块链上,自动触发从物流公司的公益账户转移到公益组织的账户上。当公益活动结束后,整个流程是公开透明的,避免了大众对社会公益活动的不信任感。

■ 场景三:行业黑名单共享

快递从业人员的黑名单,目前来看还是线下模式为主。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每个公司将从业人员黑名单记录到区块链上,其他公司也可以查询,而且数据不可以被修改,并能够追溯到这个人是在哪家公司做了什么样的不恰当行为等信息。

■ 场景四:邮政寄递渠道安全事件监管

很多快递公司会装上安检机,政府也想知道每家物流公司有没有运输安全隐患事件。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模式,让各个快递公司在出现安全事件时,将安全事件的有效信息记录于区块链上,使得监管机构可以实时监控且不可篡改。


再来看一下供应链

传统供应链的局限性
供应链可以被看作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网络。供应链概念的核心就是主体之间建立信任,协作协同,将原本松散的企业形成链条,将离散的链上信息收集整合。随着供应链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通过有效的链上管理来协调自身和外部的资源,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在供应链链条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交互运行,协同难度极高,传统的依靠单一链主-核心企业的协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虽然作为链主存在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但因其对于供应链上下游掌控范围有限,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问题,甚至存在信息作假和被篡改的风险。这些问题一方面会增加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向上下游延伸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得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的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整合难以保证,导致管理能力和需求的不对称。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区块链提供的信任协作机制,为解决供应链的多方协作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以下将从区块链技术特征出发,具体分析区块链为供应链带来的革新。
1) 块链式数据存储
供应链更多强调的是数据的深度保存和可搜索性,保证能够在过去的层层交易中追溯所需记录。其核心是为每一个基于其它部件构成的商品创建出处。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存储方式使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信息、部件生产信息、每一笔商品运输信息以及成品的每一项数据以区块的方式在链上永久储存。根据链上记录的企业之间的各类信息,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溯源,也可以辅助解决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通过这种数据存储的方式,区块链的框架满足了供应链中每一位参与者的需求:录入并追踪原材料的来源;记录部件生产的遥测数据;追踪航运商品的出处。
2) 数据防篡改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数据多由核心企业或参与企业分散孤立地记录保存在中心化的账本中。当账本上的信息不利于其自身时,存在账本信息被篡改或者被私自删除的风险。区块链技术的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和加盖时间戳的特性,能够保证包括成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及后续事宜在内的所有数据都不被篡改。数据不可篡改使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大降低,征信以及企业间的沟通成本均随之降低,这一应用帮助企业间快速建立信任,同时分化了核心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区块链技术保证了供应链上下游之间数据的无损流动,有效避免了信息的失真和扭曲。

3) 基于共识的透明可信
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机制在去中心化的思想下解决了节点间相互信任的问题,使得众多的节点能在链上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区块链解决了在不可信信道上传输可信信息、价值转移的问题,而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解决了如何在供应链这种分布式场景下达成一致性的问题。在“共识机制”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运营遵循的是一套协商确定的流程,而非依靠核心企业的调度协调,由于信息足够透明,彼此足够信任,在满足联盟企业之间利益的同时提升运行效率。


还有人提到的是金融行业,除了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也是一个很有应用场景的地方。

目前,跨境支付主要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进行。SWIFT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安全、规范、可靠的金融交易信息传输网络,但在账务处理上,区别于境内支付由中央银行提供集中账户管理体系实现银行间资金清算,跨境支付中不同机构间的账务系统并不相通,跨境支付的实现往往需要收付款行之间建立账户代理关系。具体来说,若收付款行之间开设有同业往来账户,可通过SWIFT完成跨境支付,若无,则需要寻找一家既和自己有代理关系又是SWIFT成员的银行完成跨境支付。与境内支付相比,以SWIFT为核心的跨境支付存在以下问题。

  1.支付效率低。在收付款方非SWIFT会员或相互间没有账户代理关系时,产生代理问题。层级代理下各银行处理时间差异,使得SWIFT的跨境汇款通常需要2-3个工作日。

  2.汇划手续费用高。费用包括SWIFT收取的电讯费,以及层级代理中每个环节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以人民币跨境支付为例,汇划手续费按照金额的比例收取,通常为汇划金额的1‰,电报费为50-500元不等。

区块链与跨境支付融合的优势

1.点对点模式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区块链点对点模式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中介提供信用证明和记账服务,任何金融机构都能利用自身网络接入系统,实现收付款方之间点对点的支付信息传输。


  2.共享账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区块链中所有节点共享账簿,节点间点对点的交易通过用共识算法确认交易,并将结果广播到所有节点,不再需要交易双方建立层级账户代理关系,实现点对点价值传输。

  3.分布式架构提供业务连续性保障。区块链网络分布式的系统架构不存在中心节点,网络上的每个节点在遵循必要协议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交易和记账,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保障。

  4. 时间戳实现跨境交易的可追溯性。时间戳可确保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可被追踪和查询到,降低跨境支付交易的监管成本。

  5.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提高交易效率。跨境支付业务的办理需要按照KYC政策对客户身份进行审核,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限定价值传输的条件,提高交易的自动化程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365819/article/details/810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