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总结

一、

简写 rm 移除文件夹有两种
一种是rm(rmdir)对应的mkdir
一种是rm(remove)对应的vi/vim/touch

rm -rf的话就可以直接全删

二、

-rwx  rwx  rwx :           中u(Owner)g(Group)o(Other)分别对应相对于的三位

chmod u-w u-r u-x  文件名: 则结果会是:-r-x -wx rw-

ls -l:
   第一个栏位,表示文件的属性。Linux的文件基本上分为三个属性:可读(r),可写(w),可执行(x)。但是这里有十个格子可以添(具体程序实现时,实际上是十个bit位)。第一个小格是特殊表示格,表示目录或连结文件等等,d表示目录,例如drwx------;l表示连结文件,如lrwxrwxrwx;如果是以一横“-”表示,则表示这是文件。其余剩下的格子就以每3格为一个单位。因为Linux是多用户多任务系统,所以一个文件可能同时被许多人使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设好每个文件的权限,其文件的权限位置排列顺序是(以-rwxr-xr-x为例):rwx(Owner)r-x(Group)r-x(Other) 这个例子表示的权限是:使用者自己可读,可写,可执行;同一组的用户可读,不可写,可执行;其它用户可读,不可写,可执行。另外,有一些程序属性的执行部分不是X,而是S,这表示执行这个程序的使用者,临时可以有和拥有者一样权力的身份来执行该程序。一般出现在系统管理之类的指令或程序,让使用者执行时,拥有root身份。

      第二个栏位,表示文件个数。如果是文件的话,那这个数目自然是1了,如果是目录的话,那它的数目就是该目录中的文件个数了。

        第三个栏位,表示该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若使用者目前处于自己的Home,那这一栏大概都是它的账号名称。

     第四个栏位,表示所属的组(group)。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组,不过大部分的使用者应该都只属于一个组,只有当系统管理员希望给予某使用者特殊权限时,才可能会给他另一个组。

      第五栏位,表示文件大小。文件大小用byte来表示,而空目录一般都是1024byte,你当然可以用其它参数使文件显示的单位不同,如使用ls –k就是用kb莱显示一个文件的大小单位,不过一般我们还是以byte为主。
        第六个栏位,表示创建日期。以“月,日,时间”的格式表示,如Aug 15 5:46表示8月15日早上5:46分。
        第七个栏位,表示文件名。我们可以用ls –a显示隐藏的文件名。

三、关于使用vim编辑器创建文件后,无法修改时:

非正常关闭vi编辑器时会生成一个.swp文件

关于swp文件

使用vi,经常可以看到swp这个文件,那这个文件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你打开一个文件,vi就会生成这么一个.(filename)swp文件 以备不测(不测下面讨论),如果你正常退出,那么这个这个swp文件将会自动删除 。下面说不测。

不测分为:1当你用多个程序编辑同一个文件时。

         2非常规退出时。

第一种情况的话,为了避免同一个文件产生两个不同的版本(vim中的原话),还是建议选择readonly为好。

第二种情况的话,你可以用vim -r filename恢复,然后再把swp文件删除(这个时候要确保你的swp文件没有用处了,要不然你会伤心的)

swp文件的来历,当你强行关闭vi时,比如电源突然断掉或者你使用了Ctrl+ZZ,vi自动生成一个.swp文件,下次你再编辑时,就会出现一些提示。

你可以使用

vi -r {your file name}

来恢复文件,然后用下面的命令删除swp文件,不然每一次编辑时总是有这个提示。

rm .{your file name}.swp

在网上搜到了一个类似的提示,不同的linux提示可能不一样

“.xorg.conf.swp” already exists!
[O]pen Read-Only, (E)dit anyway, (R)ecover, (Q)uit:

当然可以用R键恢复。

vi编辑器要正常退出可以使用Shift-ZZ 。

如果不想每次vi崩溃时不保存swp文件,可以修改文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reshmangg/article/details/8108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