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期发作睡眠,伴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夜间睡眠紊乱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疑难病。儿童至老年均可发病,10-25 岁起病者居多。其病因不明,多认为有遗传易感倾向,此外,感染、情绪、压力、疲劳、过饱等也是其诱发因素。

对发作性睡病病名的认识
中医古代文献对发作性睡病没有专门记载,根据本病的典型表现,即白天不能克制的睡意和睡眠发作、突发突止的躯体肌张力丧失 (一过性瞌睡) 、入睡前或睡眠将醒时出现幻觉、 醒后发生一过性全 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等临床症状, 可归属于中医 学中的 “多寐” “晕厥” “嗜睡” “多睡” “多卧” “嗜 眠” “梦魇” “善梦” 等 范畴。

发作性睡病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涉及心、脾、肾,但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血证论》云:“怠惰嗜卧者,乃脾经有 湿也” 。脾主升清,脾气健运,清阳得升, 气血生化有源,则神清气爽; 脾运失职,水湿内停,痰湿蒙窍,清阳不升,则可见患者白天昏昏欲睡,间歇性嗜睡。脾主四肢,脾气健运,则四肢壮实有力,脾气不充,则四肢倦怠,肢软乏力,无力以动,加之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故临床常见患者发作性猝倒,《素问· 太阳阳明论》 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此乃 “脾病而四肢不用” 之说; 沈金鳌《杂 病源流犀浊》 言:“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 。 脾在志为思,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 “思出于心,而脾应之” 之说,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水湿痰浊难以萌生,而 荣养充沛,脑窍清利,思虑敏捷,脾气亏虚,心脾失调,则心神昏浊,思虑失常,而入睡时出现幻觉及睡眠紊乱; 脾气亏虚日久,由气及阳可形成脾阳虚证,阳虚则阴盛,《类证治裁》言:“多寐者,阳虚阴盛之病”。《灵枢 ·寒热病》 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而瞑目”,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盖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脾阳虚衰日久,致使肾阳不足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久病及肾,最终出现肾阴肾阳两虚的证候; 脾气亏虚,气虚致推动无力,或七情郁结,均可导致气机郁滞,日久血行不畅可出现气滞血瘀之症,中医提到提神醒脑灵汤可对发作性睡病有着优异的的效果。

目前有许多家长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方法十分的关注,因为该疾病的发病年龄较低,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无法估计。有许多患者最近对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也是很感兴趣。
微信:rat0716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751936/article/details/8136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