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Omni协议与继续前行的虫洞协议

早在2012年,比特币社区就已经推出了基于比特币的代币化协议,名为Omni协议,它可以实现基于比特币发行代币的功能,可支持用户实现比特币和代币的直接交易,可以说,Omni协议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Omni协议并非完全被束之高阁,其最大的代币化实践应用就是USDT,它是一种法币挂钩的数字货币,每一个发行流通的USDT都与美元一比一挂钩,相对应的美元总量存储在香港 Tether 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极具生产力的代币,但非常令人惋惜的是,除此之外,Omni协议再无建树!

直至2016年,ERC20代币助推了以太坊的火热,也使比特币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威胁。好在,虫洞以及其他代币化协议的出现,给了比特币一个在智能合约方向超越以太坊的机会,我们来对比分析Omni协议、以太坊以及虫洞协议,来展现虫洞协议的强大前景。

可扩展性的强大优势

首先,更低的代币成本。BCH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采用的大区块路线所带来的强大的可扩展性,它不仅仅可以保证BCH的交易保持较低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保证代币的生成保持较低的成本。相对来说,基于BCE的1MB小区块上限的Omni协议即便依然在正常运作,拥堵的区块链所带来的高额交易以及发行代币成本也会带来非常不好的使用体验,所以被废弃也是情理之中,毕竟Omni协议所诞生的时代和当前已并不相同。

而与其它区块链网络不同的是,以太坊协议不是用于处理具体的任务,而是针对去中心化的应用作为一种框架和基础设施来运作,这就注定了其扩容并不像BCH这般容易,在发行代币成本上,BCH的虫洞协议占据了优势。

其次,更完善的智能合约。比特币本就是利用一种丰富的脚本语言创建的,如果它的用途仅仅是将两个私钥之间的支付,即便包括多重签名交易,也并不需要脚本语言,毕竟完全可以通过硬编码实现,且更简单。也就是说,中本聪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规划了智能合约的发展路线。BCH的智能合约可以比以太坊更完善,它在第一层部署规则,第二层执行规则,可使智能合约在执行中无需考虑去中心化的执行带来的成本压力,相较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部署,BCH的虫洞协议成本更低,且更完善。

在当时那个年代,比特币仍然处在科普为主的时代,社区羸弱、用户稀少、开发者贫乏,在那种情况下Omni协议的出现太过于超前,显得格外突兀,但它给比特币未来发展方向找寻了出路,给虫洞协议的出现与发展点亮了灯塔。

时至今日,虫洞协议已经初步完善,并且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CSW曾经质疑虫洞的安全性,但事实上目前他也无法自证其说,这倒与他一直以来的风格极为相似。虫洞协议仍需不断完善,安全性应该交给市场去验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006667 查看本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0634311/article/details/8217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