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对知识的影响

目前,技术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术界从各个角度研究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知识是当代社会的另一个关注热点。从40余年前波普尔提出“世界3”到知识经济兴起,知识成为社会的“中轴”,而后,波拉尼又对知识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技术与知识的关系十分重要,已有人着手研究,大致涉及以下方面:其一,技术也是知识,研究其特殊形态,以及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演变等;其二,在“世界3”的基础上讨论技术世界,进而涉及“世界4”并引发争议。

本文认同技术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但不介入其与世界4的关系,旨在讨论技术作为知识与“世界3”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知识支撑技术/技术知识/世界4,至于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大多限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或者技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仪器设备等。

实际上,技术深深介入知识,既是知识的集成、凝聚和“黑箱化”,以此使知识得以传播和共享,又以特定方式参与知识的构建,影响其发展方向。
原文刊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9,8

1

技术是知识的集成

知识爆炸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知识的不断增长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1

科技黑箱

科技黑箱有助于克服这一困境。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药品,以及芯片等。可以说,技术的几乎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只是其中的知识含量以及“黑”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经由特定的体制安排制造出来。科技黑箱中还或多或少渗透了有关企业和机构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从立项、设计到生产和商品化,除了科学之外,还要调集广泛的知识,整合、集成大量个别的、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在一台电脑中集成了凝聚态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各种知识,渗透了如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印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328932 查看本文章

由此可见,在知识的海洋中,科技黑箱是特定知识的浓缩和集成,或者说,技术对海量的知识进行了筛选和固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因知识的丰富性造成的困境。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不仅本身是知识的集成,而且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搜寻之中。

2

大量科技黑箱构成纵横交错的生态

由科技黑箱所构成的知识生态是知识的积淀,让松散的知识凝聚,变动不居的知识得以稳定和有序,构成知识中相对不变和立体的平台。当前,这一平台大致有以下特征:

横向。其一,在通常情况下,科技黑箱由动力机、工作机和控制-学习机三部分组成,并处于不断完善和提升之中。其中,控制-学习机可以渗透到各类工作机和动力机中,也就是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的渗透。换一个视角,科技黑箱由被称为人类社会三大支柱的材料、能量和信息组成。材料是载体,能量是科技黑箱得以运行的动力,信息则对材料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实施控制。

其二,科技黑箱既各具个性,又彼此相关,越来越趋于形成黑格尔所言“内部有差别的一”。这种彼此间的相关主要在于标准和兼容,否则,科技黑箱之间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技术生态具有某种意义的自组织性,各种科技黑箱通过功能耦合相互关联。其中的任何欠缺自会得到填补,有价值的突破也会淘汰效用较差者并引领技术生态的提升。

纵向。王伯鲁将技术归为“技术簇系与实用技术体系两层结构”,还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细分。

其一,科技黑箱对应于人类从生存到提升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各种需求,也就是构成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由低到高的序列。

其二,在由科学知识到人类需求的漫长谱系上分布着一系列科技黑箱及相关的技术。距科学知识较近处的科技黑箱和相应的技术主要按学科分类,如化工、电工、金工技术等,而接近需求端的技术则更多地按特定的需求分类,形成相应的“行业”,如食品业、服装业和交通业等。

其三,在由自然到社会的序列上,分布着木材石油矿砂,经水泥钢材,一直到各色家具和形形色色的电子设施等各类技术产品,还有为这些生产加工过程服务的信息和物流等行业。这样的序列大致相当于熟知的一产二产和三产。

在上述3个序列中,一般来说,越是处于低端,越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以及主要是科学技术知识;越是处于高端,越是接近社会,知识含量越高,加入了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有趣的是,自古至今,鸡鸭牛羊和水稻小麦等无疑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由此加工得到的各色食品和面料则超越之;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序列似乎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颠倒,转基因之类的产品一跃而成为知识含量之首。

在上述“两层结构”中,技术簇系涉及技术应用中的一般性、共同性和原理性问题,属基础性结构层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渗透性。实用技术体系则是围绕社会特定的实践目的,彼此间的相干性相对较弱。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dlbhyy/6090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dlbhyy/6091/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dlbhyy/609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894764/article/details/8166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