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OOP)三

一、面向对象基础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类要写得小而精,低耦合) 内部类 单列模式

    对于单一职责原则,其核心思想为:一个类,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引起它的变化。单一职责原则可以看做是低耦合、高内聚在面向对象原则上的引申,将职 责定义为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内聚性来减少引起变化的原因。职责过多,可能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就越多,这将导致职责依赖,相互之间就产生影响,从而大大损 伤其内聚性和耦合度。通常意义下的单一职责,就是指只有一种单一功能,不要为类实现过多的功能点,以保证实体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专注,是一个人优良的品质;同样的,单一也是一个类的优良设计。交杂不清的职责将使得代码看起来特别别扭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失美感和必然导致丑陋的系统错误风险

    耦合:是模块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两个模块之间的关联应尽可能的降低,一个模块发生变化对于其他模块的影响尽可能的小

    内聚:是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一个模块仅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内部不存在与该功能无关的操作或状态。

  2)开放封闭原则

    对于开放封闭原则,它是面向对象所有原则的核心,软件设计说到底追求的目标就是封装变化、降低耦合,而开放封闭原则就是这一目标的最直接体现。

    开放封闭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的。

    因此,开放封闭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扩展开放,意味着有新的需求或变化时,可以对现有代码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情况。

      2、对修改封闭,意味着类一旦设计完成,就可以独立完成其工作,而不要对其进行任何尝试的修改。

    实现开开放封闭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对抽象编程,而不对具体编程,因为抽象相对稳定。让类依赖于固定的抽象,所以修改就是封闭的;而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又可以实现对抽象类的继承,通过覆写其方法来改变固有行为,实现新的拓展方法,所以就是开放的。

    需求总是变化,没有不变的软件,所以就需要用封闭开放原则来封闭变化满足需求,同时还能保持软件内部的封装体系稳定,不被需求的变化影响

  3)依赖倒置原则

    对于依赖倒置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依赖于抽象。具体而言就是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同依赖于抽象;抽象不依赖于具体,具体依赖于抽象。

    我们知道,依赖一定会存在于类与类、模块与模块之间。当两个模块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离接口和实现:在依赖之间定义一个抽象的接口使得高层模块调用接口,而底层模块实现接口的定义,以此来有效控制耦合关系,达到依赖于抽象的设计目标。

    抽象的稳定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因为抽象是不变的,依赖于抽象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精髓,也是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

    依赖于抽象是一个通用的原则,而某些时候依赖于细节则是在所难免的,必须权衡在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取舍,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依赖于抽象,就是对接口编程,不要对实现编程。

  4)接口隔离原则 -- 单一职责

    对于接口隔离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使用多个小的专门的接口,而不要使用一个大的总接口。

    具体而言,接口隔离原则体现在:接口应该是内聚的,应该避免“胖”接口。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不要强迫依赖不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接口污染。

    接口有效地将细节和抽象隔离,体现了对抽象编程的一切好处,接口隔离强调接口的单一性。而胖接口存在明显的弊端,会导致实现的类型必须完全实现接口的所 有方法、属性等;而某些时候,实现类型并非需要所有的接口定义,在设计上这是“浪费”,而且在实施上这会带来潜在的问题,对胖接口的修改将导致一连串的客 户端程序需要修改,有时候这是一种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将胖接口分解为多个特点的定制化方法,使得客户端仅仅依赖于它们的实际调用的方法,从而解除了客户 端不会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

    分离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

      1、委托分离,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类型来委托客户的请求,隔离客户和接口的直接依赖,但是会增加系统的开销。

      2、多重继承分离,通过接口多继承来实现客户的需求,这种方式是较好的

  5)子类替换原则

    对于子类替换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其基类。这一思想体现为对继承机制的约束规范,只有子类能够替换基类时,才能保证系 统在运行期内识别子类,这是保证继承复用的基础。在父类和子类的具体行为中,必须严格把握继承层次中的关系和特征,将基类替换为子类,程序的行为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同时,这一约束反过来则是不成立的,子类可以替换基类,但是基类不一定能替换子类。

    子类替换原则,主要着眼于对抽 象和多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因此只有遵循了子类替换原则,才能保证继承复用是可靠地。实现的方法是面向接口编程:将公共部分抽象为基类接口或抽象类,通过Extract Abstract Class,在子类中通过覆写父类的方法实现新的方式支持同样的职责。   子类替换原则是关于继承机制的设计原则,违反了子类替换原则就必然导致违反开放封闭原则。

    子类替换原则能够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同时实现基于多态的抽象机制,能够减少代码冗余,避免运行期的类型判别。 

二、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在编程过程中发现的习惯性用法  google  -- google earth  andriod  glass

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更快开发出健壮的 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的可靠性

  1)单件模式(Singleton) 单例模式

    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通常就是数据库操作类的对象),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单例模式

  2)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 客户类和工厂类分开。

    客户需要某种产品,只需向工厂请求即可。客户无须修改就可以接纳新产品。缺点是当产品修改时,工厂类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3)抽像工厂模式(Factory Abstract)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4)适配器模式(Adapter)

    定义一个中转类,在2个不同的类之间进行适配。使系统扩展时不需要改动太大的程序

  5)观察者模式(Observer)

    定义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当主题对象在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并使他们自动更新

  6)命令模式(Command)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对象,使得请求发送者和请求接受者之间相互隔离,消除两者之间的耦合。引入命令类,使得不同请求对客户参数化,并且可以对命令添加附件操作,如:排队、撤销、日志、组合等。

  7)策略模式(Strategy)

    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ata2018/p/976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