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四、从寄生虫到蜕变上市—企鹅的成人礼

 

 

之前我们从1998年说到了2000年的腾讯。98年起步,错误的选择了没落的BB机行业,互联网寻呼系统搁浅,在走过这一段弯路之后,因为一次意外,广州电信招标一个IM程序,使得马化腾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产品,OICQ。紧接着一场世界互联网的大雪灾突然袭来,腾讯被命运眷顾着,在最后关头拿到了IDG和盈科的投资,挣扎着越过了生死线。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在99年底的时候,收购了ICQ的美国在线向马化腾他们发了一封律师函,说你侵权了,要求停止使用OICQ.com的域名。那没办法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随他去了。翻过年的3月份,美国国家仲裁论坛的裁决出来,判定将OICQ.com的域名归还美国在线。

 

这个结果对马化腾他们来说一点都不意外,那就索性把OICQ的名字换成了QQ,2000年11月正式推出QQ2000版本。QQ这个名字就从那个时候一致沿用到了现在。

 

腾讯在2000年的这个时候,那个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就是盈利的问题。现在拥有一个用户过亿的产品,居然没有办法赚钱,实在无法接受。腾讯就像是一个捧着金饭碗正在要饭的乞丐一样。
 
 
 
失败的收费尝试
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收费盈利的办法,但是效果都非常的差。

 

广告投放

 

当时腾讯和新浪的用户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亿用户。全国的网民数量也才两亿,他们两个一家就有一亿。什么概念。腾讯的广告定价很低,投放一天是9万块钱,曝光量是5亿次。按照原来的广告收费测算标准叫做千人成本,QQ广告的千人成本还不到2毛钱,只是新浪广告定价的1/25。但是居然都卖不出去!那时候的互联网还是门户时代,大家对于IM这个东西还看不懂,现在我们当然知道QQ和微信巨大流量的威力了,但是那时候真是不懂啊。

 

腾讯广告超过新浪一直要到07年的时候,现在的腾讯广告当然很厉害了,叫做“广点通”,你在刷QQ空间,刷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在微信公众号图文的最下面都可以看得到,这些都是“广电通”的广告业务,现在每年广电通都有100多亿的收入,很厉害。

 

QQ会员

 

他们算了一笔账,1亿的用户如果十分之一能成为我们的会员,就是1000万会员用户,每人每个月收十块钱。月收入一个亿,哇塞!白花花的银子像瀑布一样啊。结果呢?在腾讯的大力推广之下,一个月只有几百个用户成为会员,月收入三万块钱,半年了才做了3000个会员。

 

现在我们知道QQ会员卖的很好了,但是为什么当时不行呢?很简单,因为没有网上支付的途径,为了买个你的会员我每个月还要跑到邮局去汇款10块钱。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去了。所以说哪怕对的事情也只有在对的时间做才有可能成。就像是外卖配送模式,其实很早就有人在做了,结果都没做成,直到美团出现才一统江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土壤,跑5公里送一瓶矿泉水和跑5公里送1000瓶矿泉水的成本能一样吗?当时还没有这个土壤。

 

注册收费

 

广告模式失败,会员模式失败,腾讯穷疯了,玩了一招狠的!注册收费。

 

一开始玩阴的,我不明说收费,我把网上注册的通道限制起来,你上网注册不到,让你通过发短信或者是打声讯台的方式注册,这样就可以收到你的短信费和通话费,差不多注册一个QQ号需要花一块钱的样子。

 

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你玩了这种小伎俩,广大新用户就不高兴了,开始在网上出现骂声,说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和QQ对抗的IM,你腾讯还敢搞这种注册收费吗?这完全就是自杀。

 

结果,紧接着腾讯硬顶着漫天的骂声发行了一个叫做QQ靓号地带的新业务,新注册的QQ号捆绑会员功能,每个月收费两块钱,然后关闭了免费号码的申请。

 

我在之前解读经济学通识的时候做过一起节目说反垄断这件事情,我说在自由市场下形成的垄断有反对他的必要吗?垄断者敢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去剥削用户吗?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永远存在潜在的竞争者。他们随时伺机而动,如果你做的不够好,那么他们就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跳出来给你一刀。腾讯的QQ注册收费策略就应验了这个道理。

 

就在QQ注册收费开启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全部都推出了自己的IM系统,像是网易泡泡,新浪聊聊吧、搜狐我找你、雅虎通等等等等,市面上一下子出现了三十多款IM。腾讯就这样引爆了一场针对自己的围剿战。

 

马化腾看到这样的局面才如梦方醒,赶紧重回免费之路。可是群狼对QQ的围攻之势已然形成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腾讯不得不说疲于应付,而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战役QQ与MSN的对决我后面会单独说。

 

无论是广告、会员还是简单粗暴的注册收费,都不行。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家企业,他不但是救了腾讯,马化腾说它甚至是救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 这家企业的名字叫做, 中国移动

 

 
 
 
意外的拯救者
话说在2000年4月份的时候,从中国电信里面剥离出了一批人,专门搞移动通讯运营业务,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中国移动。这些被剥离出来的人,都是入职不久的年轻人,我想他们当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当时中国电信那可是年营业额2300亿的高盈利垄断企业,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结果进都进去了还被分流出来,你说他们能高兴的起来吗?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就是一样一批年轻人主导的中国移动,日后迅速膨胀成了一家巨型公司。

 

在移动的深圳分公司有一个负责人,当时很年轻,名字叫做鲁向东,非常非常的厉害,超级能干,这个人后来做到了中国移动的副总,号称是中移动的二号人物。不过很可惜,他现在在监狱里面,被判了无期徒刑,据说是受贿2500万。吴晓波提到鲁向东的时候也是发了句牢骚,他有一次去到一家国企里上课,吴晓波说你们国有企业真是厉害,你们这里最厉害最能干的人纷纷都被送到了监狱里面。

 

鲁向东在2000年的时候,发现日本的电信运营商搞了一个创新,把电信系统向社会开放?怎么开放呢?说让社会上的内容供应商提供增值内容。我运营商没办法提供这些东西,那么就让社会上的企业来提供。让用户除了打电话之外,可以接受到一些增值服务,比如说短信、彩信、新闻、报纸、邮件、股票行情等等的,然后向用户收钱,钱收来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再来分。

 

于是鲁向东就把这块业务从日本拷贝了过来,起了个名字叫做“移动梦网”,然后面向社会征召内容供应合作伙伴。

 

马化腾一看,这不是和我们一开始做的网络寻呼机系统一回事吗?只不过是把寻呼机换成了手机。面对移动梦网的机会,马化腾直接把QQ给搬到了手机上,叫做移动QQ,把手机和电脑打通,实现双向交流。这一次,马化腾他们真的看到钱了!

 

在2001年的6月份,也就是MIH正式入股腾讯的当月,腾讯在财务报表上第一次实现盈亏平衡,到年底的时候,腾讯实现了5000万的营业额,净利润1000万!

 

这个时候已经上市的三大门户还深陷亏损的漩涡,网易的净亏损更是达到了2000万美元。纳斯达克以财务报表存在疑点为理由,一度宣布停止网易的股票交易。

 

而马云的阿里巴巴尽管宣布了已经拥有400万的网商用户,但是融到的2500万美金已经烧尽。他不得不相继关闭境外公司,遣散外籍员工,把公司总部从上海搬回来家乡杭州。

 

而在三大新闻门户网站中,第一个投入移动梦网怀抱的是网易丁磊。因为股价的惨不忍睹而灰心丧气的丁磊抱着有病乱投医的态度与广东移动合作,开展手机短信业务。

 

丁磊后来说,我当时好比一个溺水的人,能胡乱抓住一根稻草也是好的,没想到的是,这根稻草居然长成了苍天大树。

 

决定与移动合作的第二年,网易就扭亏为盈。在网易的启示之下,新浪和搜狐都相继投身移动梦网,全力开拓手机短信业务。

 

2002年8月,中国移动在广州举办了一场“移动梦网共同发展研讨会”,100多家内容供应商与会。在会上,知名度颇高的丁磊被当成合作典范,而真正得到最大收益的却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马化腾。相对于新闻门户网站,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QQ显然对用户有更强的绑定性,被使用的频率也更为频繁,我们简单的就可以从数据看到,通过移动QQ发出的短信数量占整个“移动梦网”短信数量的70%。
 
 
 
移动梦网的驱逐
不过啊,话又说回来,这个时候的腾讯全部的利润都来源于移动梦网业务。对于当时的腾讯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从长期来看的话,这件好事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危机。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只来源于另外一家大型公司的话,说白了就是一种寄人篱下的业务模式,不过是一条寄生虫罢了。

 

如果这家大公司出现人事变动或者是战略转型,那么你瞬间就会失去盈利的基础。 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自己的摩天大楼盖在别人手中的一颗针上面。所以说,很长时间以来,马化腾他们心中都被这样的危机感困扰着。而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确实是对的。

 

到了2004、05年的时候,通过移动梦网项目,中移动已经把手机短信业务扩展的足够大,这块蛋糕被做的实在是太美味,于是移动说,你们全部给我让开,我要自己吃!于是便开始着手整顿驱逐内容服务商!中国移动从这个时候开始便关闭了合作开放的大门。

 

  • 腾讯之所以在梦网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完全是在于庞大的QQ用户基数。而移动对于QQ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一直垂涎三尺,到了这个时候,一脚就把QQ揣了出去,开发了一款名为“飞信”的IM工具。虽然事后证明这是一款极其失败的产品。

 

  • 另外,当初通过梦网项目“曲线”进入电信领域的民营公司清晰地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腾讯推出了电话QQ,网易也在自己的网易泡泡里植入了网络电话技术。言下之意就是他们都奔着一个目标去的,那就是想成为“虚拟电信运营商”。说简单一点就是直接使用他们的软件打电话,OTT掉传统电信运营商。
     
    这对于中电信、中移动来说,那还得了?你们也敢来染指我的业务,想多了吧?于是在2005年7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发了个通知:“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电脑到电话方式的网络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
     
    民间互联网企业的“虚拟运营商”之梦就此破灭。

 

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网易和腾讯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在未来的几年里,它们靠政策的庇护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后来我们都看到了,到了2012年年底,腾讯用微信再次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对它们的电信垄断提出了致命的挑战。
 
 
 
打破互联网产品的收费壁垒
上面我们说的是,中国移动从00、01年到05年扮演了中国互联网救世主的角色,获得救赎的一批公司中,最大的受益者只说现在还活着的哈就是腾讯和网易,特别是腾讯。在这段时间里腾讯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了吗?如果没有,一直是移动的寄生虫的话,那么它在05年遭到移动驱逐之后,他就可以去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今天也没有机会来说他了。

 

那么,我们把时间拨回2002年,看看QQ是怎么找到原生性的盈利模式的呢?开篇我们说了,卖广告、卖会员甚至是直接收费都行不通,能想到的盈利模式都常识过了,穷途末路。

 

我们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很多人看来,其实一直都是欧美互联网行业创新的长途追随者,哪怕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欧美在如何收费这个问题上自始至终都没有突破,QQ模仿的那个ICQ,一直到他消失的那一天,它都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击穿互联网产品收费这一块壁垒的,找到可行的收费模式的不是欧美人,也并非是我们腾讯自己,而是韩国人。

 

韩国从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产业发生了重大的转型,确立了娱乐立国的战略,于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韩国娱乐文化产业飞速的崛起,在这方面他们做了非常多的探索。一直到今天,娱乐文化产业上的很多模式我们都在跟着不断的学习,比如说他们的真人秀的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剧的编剧机制,他们的明星养成模式,他们的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对吧?

 

在当时,韩国人也有自己的IM,他们开发了一个东西,叫做虚拟道具。之后迅速的就在整个网络流行开来。其实这个模型很简单,理念就是每个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都有一个身份,现在是一个名字,甚至是一串数字,那为什么不可以和现实世界里一样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呢?于是就通过虚拟道具把用户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形象给具象化!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付费购买自己虚拟角色的造型,比如说头发、衣服、表情、场景。说到这里大家就很熟悉了吧。
 
 
 
QQ秀-蜕变之秀
这个创意就被腾讯搬到了QQ上,开发了QQ商城,统称QQ秀。我们现在打开QQ的聊天窗口,都可以看到,旁边就会有你自己的QQ秀,互联网身份的人格具象化!

 

你说QQ秀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支付方式还是很困难啊,会不会又重蹈之前卖QQ会员卡的覆辙呢?QQ秀诞生的同时,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创新也诞生了,它叫做Q币。腾讯是现在最大的虚拟货币发行企业,一年要发260多亿的Q币,一个Q币一块钱。当年为了能发行Q币,解决支付的问题,马化腾他们几个还跑到北京和央行、和财政部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

 

当时的央行还是很开放的,同意了腾讯的请求,但是你作为一个能发货币的企业我还是要给你点限制,那就是只能单向兑换,一块钱买一个Q币可以,但是一个Q币不可以再兑换成一块钱人民币。如果能双向兑换就不得了了,那就是正儿八经的货币了,腾讯不就成一个国中之国了。

 

这里要多提一句,我们国家的虚拟货币管理制度,其实就是在管理部门与腾讯的沟通之中建立起来的,这个制度的建立为中国互联网交易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基础。如果没有国家相关制度创新的支持的话,我们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这也实话实说。在03年,央行除了确定了Q币的合法地位之外,还干了一件非常牛的事情。那就是给阿里马云发了一张牌照,允许他做支付宝。

 

如果央行不允许马云这么玩的话,阿里就不可能摆脱Ebey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第三方支付模型,阿里就不可能会有今天,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时的央行还是非常的开明和激进的,给予了当时的互联网行业以极大的支持。

 

现在腾讯拥有了Q币,QQ会员就可以卖的动了,又有了QQ秀之后,这三个产品之间构成了一个独立的、闭环式运转的QQ世界。腾讯从2003年这个时候开始才找到了营收的爆发点,这才成为了一家拥有自主盈利能力的企业!

 

在吴晓波看来,QQ秀的出现对于腾讯来说完全就是一个蜕变之秀,从此,QQ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温度的通信工具,而是蜕变成一个有虚拟人格、自己的价值观及族群规范的虚拟世界。

 

吴晓波说从这个时候开始,腾讯从一家即时通讯服务商变成了一个发掘人性,出售娱乐体验的供应商。它构筑了一个现实版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一切的角色、地位、秩序以及兑付方式,都是物质主义的,并且因为更快捷,更廉价,所以更加的现实。吴晓波把这个称之为QQ现实主义。而马化腾则是这个虚拟世界的缔造者,当它成型之后,便构成了惊人的,能够自我繁衍和变型的能力。日后,给腾讯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QQ空间和QQ游戏,都是这一逻辑的延伸。

 

吴晓波的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深入的观察者,QQ秀的出现对于腾讯的转变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吴晓波对这个产品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那么,当有了亿级的用户,有了原生性的盈利模式之后,2004年6月16日腾讯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这一动作就同时造就了5个亿万富翁和7个千万富翁。就是腾讯五位创始人和后来的7位高管,其中马化腾持股14.13%,账面财富9亿港币,其次是张志东,账面财富4亿港币。
 
 
 
被迫无奈的海外上市
这期节目的最后的一点时间,我们来解答一个问题,我们之前说了这么多的互联网公司,纷纷上市,像是BAT这样的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不在我们中国自己的A股上市呢?百度和阿里,以及之前提到的三大门户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去香港,为什么呢?
这些企业的市场在中国,用户在中国,客户在中国,但是他们的股东和投资人都不在中国。他们这些年的成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可惜的是我们个人都没有办法在股市上从他们的增长中受益。百度上市10年,市值翻了100倍。腾讯上市12年,市值翻了300多倍,听听就行了,他们几个的股票我们都买不到。那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都不在中国A股上市呢?

 

很简单,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留下,而是他们没办法只能出去!三个原因。

 

  • 第一,虽然理论上来说,我们A股是允许外资上市的。但是实际上在外汇的管制下,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仍然是个例。而互联网领域大家都知道的,极度烧钱。早期想要国内找到投资基本没有希望。银行是不用想了,互联网公司在他们眼里除了服务器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抵押的呢?都是虚的东西,不认。没有抵押?抱歉,没钱。

     

    那么由于银行不给这些没有实体资产进行抵押的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贷款,那他们只能去找风险投资,在BAT他们这些第一批互联网企业需要大规模融资的时候,我们国内的风险投资还没起步呢。

     

  • 第二,我们国内A股上市采用的是审核制,而海外呢都是注册制,区别在哪里?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时间长短,审核制需要审核的内容太多,时间太长。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啊!在A股申请文件的制作与申报都要3个月,最终办完要一年多的时间,而在国外我4个月左右就可以走完全部的流程上市了。区别就是这么大。
     
  • 第三,盈利要求不一样,A股对于上市公司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账面上盈利。最近三年净利润累积超过3000万,你才有上市的资格。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早期想盈利?开玩笑,比如说刘强东的京东,04年进入电商,一直烧投资人的钱,年年亏损。十年之后,14年上市,继续亏损,一直到去年的第四季度,京东终于才开始盈利,但是怎么样?在中国电商领域,唯一一个能在淘宝面前跳一跳的人除了刘强东还能有谁?另外,如果我都能盈利了,我还需要融资干嘛?我赚钱拿来和投资人分?我有病啊?
     
    而在海外上市对盈利有要求吗?去哪网12年的时候亏损9000万人民币,第二年就上市了。推特12年亏损8000万美元,也是第二年就上市了。而且在美国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都没有盈利,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年销售额都不到5000万。

     

所以,以上三点综述,不是我们的互联网大佬们都想往外面跑,他们是没有办法嘛。

 

那就在2004年,挂牌上市的那一天期,腾讯就告别了青涩的少年时代,它如同一个接受了“成人礼”的青年,即将面对一个更为凶险和辽阔的人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9643.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