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本文来自个人笔记整理,只是一些课堂上的要点总结记录加以排版,不考虑连续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csdn.net/qq_36770641 Maggie


什么是因特网?

  1. 描述因特网的具体构成,即构成因特网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件。
  2. 根据为分布式应用(涉及多台相互交互数据的端系统)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来描述因特网。

主机(可以运行应用程序)/端系统(位于因特网边缘)通过通信链路(物理媒体,传输速率 比特/秒(bit/s bps))和分组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核心中;链路层交换机:接入网中)连接到一起。 

其中,

  • 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合称为“路径”。
  • 接入网:将端系统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的物理链路
  • 边缘路由器:端系统到任何其它远程端系统的路径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接入因特网。 

IP协议定义了在路由器和端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格式。

IETF制定了RFC

与因特网相连的端系统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规定了交付数据的方式。

一个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报文发送和/或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网络边缘

家庭接入

数字用户线

  • DSL。ISP是用户的本地电话公司。用户的DSL调制解调器(得到数字数据后转为高频音。数->模)使用现有的电话线(双胶铜线)与本地电话公司的本地中心局中的DSLAM(模拟信号转为数字形式)交换数据。
  • 高速下行信道
  • 中速上行信道(上下行不对称)
  • 普通的双向电话信道
  • 频分复用。可以同时接打电话和上网

 电缆因特网接入

  • 有线电视公司是ISP。
  • 混合光纤同轴HFC(光纤结点+同轴电缆)
  • 上下行不对称
  • 共享广播媒体:因头端发送的每个分组向下行经每段链路到每个家庭;每个家庭发送的每个分组经上行信道向头端传输。->分布式多路访问协议:协调传输、避免碰撞。

光纤到户(FTTH)

  • 主动光纤网络AON:交换因特网
  • 被动光纤网络PON 

卫星链路

经常用在那些无法使用DSL或电缆接入网的区域。

拨号接入

接电话时不能上网。


企业/家庭接入

局域网(LAN):

  • 以太网。用户与以太网交换机相连,以太网交换机再与更大的因特网相连
  • 无线LAN。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发/接分组,该接入点与企业网连接,企业网再与有线因特网相连。(IEEE 802.11 b/g)

物理媒体:

  • 导引型媒体:电波沿着固体媒体前行,如光缆(长途引导型,跨海链路)、双胶铜线(两根隔离铜线,UTP用于LAN中)、同轴电缆(同心);
  • 非导引型媒体:电波在空气或外层空间中传播:如无线局域网、数字卫星频道(同步卫星&近地轨道卫星)。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按需使用)

  • 源将长报文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称之为分组
  • 分组以等于该链路最大传输速率的速度传输通过通信链路
  • 存储转发机制:交换机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
  • 当某分组到达一台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该地址,并用这个目的地址搜索其转发表(用于将目的地址(或其一部分)映射成为输出链路),以发现适当的出链路
  • 路由选择协议:自动地设置转发表。可决定从每台路由器到每个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 缺点:不适合实时服务(端到端时延不可预测)
  • 优点:1.更好的带宽共享;2.更简单有效,成本更低

电路交换(传统的电话网络)

  • 预留了端系统间通信沿路径所需要的资源(恒定的传输速率)
  • 频分复用 FDM:频谱->频段 宽度成为带宽
  • 时分复用 TDM: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固定数量的时隙    一条电路的传输速率=帧速率 x 一个时隙中的比特数量
  • 缺点:1.静默期专用电路空闲而效率较低;2.创建端到端电路和预留端到端带宽是复杂的

网络的网络(接入ISP自身必须互联)

网络结构1

单一全球承载ISP(提供商)互联所有接入ISP(客户)          -> 竞争 ->  网络结构2

网络结构2

多个全球承载ISP(须互联)。两层。           -> 多层等级结构 ->  网络结构3

网络结构3

国家级ISP(第一层ISP、全球承载ISP)-> 省级ISP -> 市级ISP -> 接入ISP           ->增加存在点(PoP,存在于除底层外的所有层次)、多宿(除第一层ISP外,可与多个提供商ISP连接)、对等(邻近ISP直接相连)和因特网交换点(IXP,多个ISP在这里共同对等)->   网络结构4

网络结构4       

-> 在顶部增加内容提供商网络 ->  网络结构5

网络结构5

通过与较低层ISP对等或在IXP处与它们连接,尝试“绕过”因特网的较高层。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时延类型

  • 结点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决定导向何处,检查比特级别的差错
  • 排队时延:当分组在链路上等待传输时
  • 传输时延:将分组所有(自己及自己之前,FSFS)的比特推(传输)向链路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从该链路的起点到路由器传播所需时间

丢包

流量强度= La/R 应 <=1

  • L:每个分组有L比特
  • a: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
  • R:传输速率

流量强度接近1,到达的分组将发现一个满的队列  ->  分组丢失 

吞吐量

  • 瞬时吞吐量

  • 平均吞吐量  F/T bps 

瓶颈链路吞吐量:min{Rc,Rs,R}

  • Rc:客户接入速率
  • Rs:服务器接入速率
  • R:相同量级的公共链路速率 

协议

 协议分层:

  • 每个层次实现一个相对单一的服务
  • 每层自己执行一些动作来完成服务 
  • 每层可以使用相邻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优点:

  • 复杂系统简化。功能特定而明确
  • 易于维护系统的更新。某层功能变化不会影响系统其余部分 

缺点:

  • 一层可能冗余较低层的功能
  • 某层的功能可能需要仅在其他某层才出现的信息,这违反了层次分离的目标 

各层的所有协议被称为协议栈。

 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

链路层交换机实现了一、二;路由器实现了一、二、三;主机实现了所有5个层次。

封装:首部字段+有效载荷字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770641/article/details/8295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