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 、分区管理

一、磁盘管理
1.正确顺序:硬盘—>分区—>格式化文件系统—>挂载—>正常访问
/dev/sd[a-p][1-15]:SCSI,SATA,USB,FLASH等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dev/hd[a-d][1-63]:IDE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硬盘的限制)
扩展分区最多只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逻辑分区由扩展分区持续分出来的分区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访问的分区为主要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被格式化
逻辑分区在Linux 系统中,IDE最多有59个逻辑分区,SATA硬盘有11个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磁盘相关命令:
free #用于检测内存使用情况
free -h
du #disk usage,用于检测磁盘目录使用情况
du -sh人性化的方式列出总量
df #disk free,用于检测空间大小的信息
df -Th人性化列出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
dumpe2fs #用于检测ext2/ext3/ext4文件系统信息
blkid #用于显示挂载目录及UUID信息
lsblk #用于显示系统下所有磁盘与分区信息
parted #用于显示分区表类型与信息
partprobe#用于更新分区表
parted /dev/sda print #用于显示/dev/sda 磁盘的相关数据
more /etc/fstab
/dev/mapper/centos-root / xfs defaults 0 0
UUID=53b31079-d790-43af-a47d-2be3c363370d /boot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entos-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如何把光盘自动挂载到/mnt目录下?
vi /etc/fstab
/dev/sr0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fdisk #磁盘分区工具
partprobe #用于更新Linux 核心的分区表信息
partprobe -s
mkfs #格式化工具,这是一个综合命令
mkfs.xfs /dev/sda2 #以xfs文件系统格式化
msfs.ext4 /dev/sda2 #以ext4文件系统格式化
xfs_repair #处理修复xfs文件系统
fsck.ext4 #处理修复ext文件系统
mkswap /dev/sda2 #创建swap分区

二、挂载
单一文件系统不应该被重复挂载在不同挂载(目录)点
单一目录不应重复挂载多个文件系统
作为挂载点的目录理应是空目录
mount -o 后面可以接一些额外加上的参数
例:mount -0 remount /etc/fstab 重新挂载
mount -a 用来排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手动挂载
mount /dev/sr0 /media 将/dev/sr0手动挂载到media目录
注:如果没有自动挂载,在每一次下载东西时要先手动挂载到任一个创建好的目录
2)开机自动挂载:将编辑好的挂载写入/etc/fstab中,就不用手动挂载,以防忘记
例: vi /etc/fstab
/dev/sr0 /media iso9660 defaults 0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磁盘的新建、分区、格式化
新增fdisk某一分区 ,例:“fdisk /dev/sdb”
格式化mkfs : 可用mkfs两次“tab”键查询到所有格式化的文件类型,使用正确的方式格式化
**卸载umount:**例:“umount /dev/sdb”
如果全部卸载,才可以退出光盘、u盘、软盘等设备。
新添加一块硬盘,创建ext4文件系统自动挂载;创建swap分区并自动挂载
ext4文件系统
1)关机,编辑此虚拟机,添加一个10G的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fsdisk -l 查询磁盘的详细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fdisk /dev/sdc 开始对磁盘进行分区
m:获取完整菜单
n:新增一个分区
p:打印分区信息
w:保存
分区数量:分区号 (1-4,默认 1):1
设置扇区:起始 扇区 (2048-83886079,默认为 2048):回车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2048-83886079,默认为 83886079):回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lsblk查看分区信息 即可看到/dev/sdc1分区的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用mkfs.ext4 /dev/sdc1格式化
6)创建一个目录/aa
7)mount /dev/sdc1 /aa将sdc1分区挂载到aa目录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wap分区的新建、挂载、格式化
1.用新建磁盘分区作为swap分区
1)关机,编辑此虚拟机,添加一个10G的硬盘
2)fsdisk -l 查询磁盘的详细信息
3) fdisk /dev/sdc 开始对磁盘进行分区
m:获取完整菜单
n:新增一个分区
p:打印分区信息
w:保存
注:创建swap分区时在fdisk中用“t”命令将新添的分区id改为82(Linux swap类型)否则swap分区无法创建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lsblk查看分区信息 即可看到/dev/sdb2 swap分区的大小
5)mkswap /dev/sdb2格式化swap分区
6)swapon /devsdb2启动新的swap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lsblk查询sdb2信息,swap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swap交换分区已经挂载完成
注:如果创建、分区完成后reboot,再次重新启动后查看磁盘分区及挂载目录;可以使用partprobe更新分区表
2、用文件作为Swap分区

1)创建要作为swap分区的文件:增加1GB大小的交换分区,则命令写法如下,其中的count等于想要的块的数量(bs*count=文件大小)。

dd if=/dev/zero of=/root/swapfile bs=1M count=1024

2)格式化为交换分区文件:

mkswap /root/swapfile #建立swap的文件系统

3)启用交换分区文件:

swapon /root/swapfile #启用swap文件

关闭交换分区:swapoff
4)使系统开机时自启用,在文件/etc/fstab中添加一行:
/root/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gxiaoyan12/article/details/8331591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