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挖历史--黄泛区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fgszdgbzdb/article/details/83059060

黄泛区由来

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
同年6月9日,蒋介石国民党部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泛区。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颍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洪灾,河南、皖北、苏北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这次洪灾,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共有390万人背井离乡

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

到1946年黄河封堤,黄水整整泛滥了8年。8年间,豫东大地饥荒连年、饿殍遍野,生存环境仍然十分恶劣,耕植条件严重恶化,人为地造成了54000平方公里荒沙弥漫的“黄泛区”。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
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

这就是劫难后黄泛区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黄泛区农场

黄泛区农场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于1951年1月在原河南省黄泛区复兴局的基础上正式创建的。农场地处豫东平原的周口市辖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地跨西华、扶沟两县,是河南省惟一的省属大型一类农垦企业。总场场部位于西华县城西12公里处,距省会郑州市15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2′~114°40′,北纬33°45′~34°15′。全场总面积92.71平方公里。全场土地面积14.7万亩,总人口3.1万人;农场辖17个农业单位,10个工业单位,9个商业单位,4个场管行政村,21个周口市、西华县驻场单位,1个正团级现役人武部,从业人员1万余人。

相关电影

1979年拍摄电影《大河奔流》(上)(下)电影(根据著名作家李准同名小说改编),再现了当时惨状。
http://list.youku.com/show/id_z41871a3abcad11e0bf93.html

2012年冯小刚执导电影《1942》记录了1942年的河南大旱、蝗灾,再加抗战征收军粮,闹饥荒,人民群众逃荒的悲惨历史。
http://list.youku.com/show/id_z0d28be90bceb11e0bf93.html

Referenc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gszdgbzdb/article/details/8305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