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可变长子网掩码,ABC类IP网络地址详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095110/article/details/83543381

子网掩码

定义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它,才能够真正理解TCP/IP协议的设置。
子网掩码——屏蔽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的“全1”比特模式。对于A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对于B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对于C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利用子网掩码可以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子网,即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也可以把小的网络归并成大的网络即超网。

规则

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二进制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由1和0组成,且1和0分别连续。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1的数目等于网络位的长度;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0的数目等于主机位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掩码与ip地址做按位与运算时用0遮住原主机数,而不改变原网络段数字,而且很容易通过0的位数确定子网的主机数(2的主机位数次方-2,因为主机号全为1时表示该网络广播地址,全为0时表示该网络的网络号,这是两个特殊地址)。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编辑
子网掩码通常有以下2种格式的表示方法:
1. 通过与IP地址格式相同的点分十进制表示
如:255.0.0.0 或255.255.255.128
2. 在IP地址后加上"/"符号以及1-32的数字,其中1-32的数字表示子网掩码中网络标识位的长度
如:192.168.1.1/24 的子网掩码也可以表示为255.255.255.0
子网掩码一般为255.255.255.0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
这种策略只能在所用的路由协议都支持的情况才能使用,例如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路由选择协议(OSPF)和高级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EIGRP).RIP版本1由于出现早于VLSM而无法支持.RIP版本2则可以支持VLSM.
VLSM允许一个组织在同一个网络地址空间中使用多个子网掩码.利用VLSM可以使管理员"把子网继续划分为子网",使寻址效率达到最高.
可变长子网掩码实际上是相对于标准的类的子网掩码来说的。
VLSM其实就是相对于类的IP地址来说的。A类的第一段是网络号(前八位),B类地址的前两段是网络号(前十六位),C类的前三段是网络号(前二十四位)。而VLSM的作用就是在类的IP地址的基础上,从他们的主机号部分借出相应的位数来做网络号,也就是增加网络号的位数。各类网络可以用来再划分的位数为:A类有二十四位可以借,B类有十六位可以借,C类有八位可以借(可以再划分的位数就是主机号的位数。实际上不可以都借出来,因为IP地址中必须要有主机号的部分,而且主机号部分剩下一位是没有意义的,剩下1位的时候不是代表主机号就是代表广播号,所以在实际中可以借的位数是在我写的那些数字中再减去2) [1] 。
这是一种产生不同大小子网的网络分配机制,指一个网络可以配置不同的掩码。开发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想法就是在每个子网上保留足够的主机数的同时,把一个网分成多个子网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没有VLSM,一个子网掩码只能提供给一个网络。这样就限制了要求的子网数上的主机数。

子网掩码作用

子网

IP地址均分为网络位和主机位两段,假设一个网络中的主机为450台,那么分配一个C类地址不够用,分配一个B类地址又显得太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子网化的概念,子网的定义就是把主机地址中的一部分主机位借用为网络位。如在一个B类地址172.16/16,可以借用7位做为网络地址,一个形如172.16.2/23的地址段就可以满足该网络的需求。其中172.16/16称为主网,172.16.2/23称为子网。

超网

子网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IP地址空间紧张的压力,但是由于在IP地址分配初期的考虑不周全,导致A类、B类地址在初其大量分配,资源相当紧张,而一些中型网络又需要超过一个C的地址,这进只能分配几个连续的C类地址块。为了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数量,就提出了超网的概念,超网和子网的定义刚好相反,就是借用一部网络位作为主机位。从而达到减小Internet路由表的目的。如192.168.0/24-192.168.3/24四个C类地址段,就是可超网化为192.168.0/22这样一个超网。

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

随着子网和超网概念的深入,IANA在分配IP地址过程中类别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一般情况下就直接以地址块的形式分配地址段,配合路由设备的支持,就出现了无类型域间路由的概念。它是一种工业标准,与IP地址一起使用的,用来显示子网位数。例如,172.16.10.1/24就表示32位子网掩码中有24个1。

简单的说凡是借了位就用到了CIDR,

借少了位叫超网,比如:192.168.1.0/22

借多了位叫VLSM,比如:192.168.1.0/28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875247 查看本文章

ABC类IP地址网络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IP地址类型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1.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2.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3. 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4. 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5. E类IP地址

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095110/article/details/8354338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