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相关笔记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4653854/article/details/82777289

1.MySQL中的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MyISAM:

MyIASM是MySQL默认的引擎,但是它没有提供对数据库事务的支持,也不支持行级锁和外键,因此当INSERT(插入)或UPDATE(更新)数据时即写操作需要锁定整个表,效率便会低一些。不过和Innodb不同,MyIASM中存储了表的行数,于是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只需要直接读取已经保存好的值而不需要进行全表扫描。如果表的读操作远远多于写操作且不需要数据库事务的支持,那么MyIASM也是很好的选择。

  • MySQL5.5之前的默认存储引擎
  • MyISAM 存储引擎由三个文件组成。.frm文件存放表结构;.MYD(MYData)存储数据;.MYI(MYIndex)存储索引文件
  • 特性
    • 并发性与锁级别-表级锁
    • 支持全文检索
    • 支持数据压缩
      • myisampack -b -f testmysam.MYI
  • 适用场景
    • 非事务型应用(数据仓库,报表,日志数据)
    • 只读类应用
    • 空间类应用(空间函数,坐标)

  • 不支持事务,回滚将造成不完全回滚,不具有原子性
  • 支持全文搜索
  • 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不带where时,直接返回保存的行数
  • DELETE 表时,先drop表,然后重建表
  • 跨平台很难直接拷贝
  • MyISAM中可以使AUTO_INCREMENT类型字段建立联合索引
  • 表格可以被压缩
  • ISAM执行读取操作的速度很快,而且不占用大量的内存和存储资源。ISAM的两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不支持事务处理,也不能够容错:如果你的硬盘崩溃了,那么数据文件就无法恢复了。
  • 修复数据库文件的MyISAMCHK工具和用来恢复浪费空间的 MyISAMPACK工具
  • 不支持外键

存储引擎-InnoDB:

Innodb引擎提供了对数据库ACID事务的支持,并且实现了SQL标准的四种隔离级别。该引擎还提供了行级锁和外键约束,它的设计目标是处理大容量数据库系统,它本身其实就是基于MySQL后台的完整数据库系统,MySQL运行时Innodb会在内存中建立缓冲池,用于缓冲数据和索引。但是该引擎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而且它没有保存表的行数,当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需要扫描全表。当需要使用数据库事务时,该引擎当然是首选。由于锁的粒度更小,写操作不会锁定全表,所以在并发较高时,使用Innodb引擎会提升效率。但是使用行级锁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

  • MySQL 5.5及以后版本默认的存储引擎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独立的表空间:tablename.ibd
    • OFF:系统表空间:ibdataX
  • MySQL 5.6以前默认为系统表空间
  • 系统表空间和独立表空间
    • 系统表空间无法简单的收缩文件大小
    • 独立表空间可以通过optimize table收缩系统文件
    • 系统表空间会产生IO瓶颈
    • 独立表空间可以同时向多个文件刷新数据
    • 建议:InnoDB使用独立表空间
  • 特性:
    • InnoDB是一种事务性存储引擎
      • 完全支持事务的ACID特性
    • 实现了SQL标准的四种隔离级别
    • Redo Log和Undo Log
    • InnoDB支持行级锁(并发程度更高)
  • 适用场景:
    • InnoDB适合于大多数OLTP应用
  • 支持事务处理等
  • 不加锁读取
  • 支持外键
  • 支持行锁
  • 支持崩溃修复能力和并发控制
  • 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
  • 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扫描表来计算有多少行
  • DELETE 表时,是一行一行的删除
  • InnoDB 把数据和索引存放在表空间里面
  • 跨平台可直接拷贝使用
  • InnoDB中必须包含AUTO_INCREMENT类型字段的索引
  • 表格很难被压缩

选择:

  • 因为MyISAM相对简单所以在效率上要优于InnoDB.如果系统读多,写少。对原子性要求低。那么MyISAM最好的选择。且MyISAM恢复速度快。可直接用备份覆盖恢复。
  • 如果系统读少,写多的时候,尤其是并发写入高的时候。InnoDB就是首选了。
    两种类型都有自己优缺点,选择那个完全要看自己的实际类弄。
  • InnoDB:支持事务处理,支持外键,支持崩溃修复能力和并发控制。如果需要对事务的完整性要求比较高(比如银行),要求实现并发控制(比如售票),那选择InnoDB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需要频繁的更新、删除操作的数据库,也可以选择InnoDB,因为支持事务的提交(commit)和回滚(rollback)。
  • MyISAM:插入数据快,空间和内存使用比较低。如果表主要是用于插入新记录和读出记录,那么选择MyISAM能实现处理高效率。如果应用的完整性、并发性要求比较低,也可以使用。
  • MEMORY: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中,数据的处理速度快,但是安全性不高。如果需要很快的读写速度,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低,可以选择MEMOEY。它对表的大小有要求,不能建立太大的表。所以,这类数据库只使用在相对较小的数据库表。
  • 注意,同一个数据库也可以使用多种存储引擎的表。如果一个表要求比较高的事务处理,可以选择InnoDB。这个数据库中可以将查询要求比较高的表选择MyISAM存储。如果该数据库需要一个用于查询的临时表,可以选择MEMORY存储引擎。
  • 存储结构
    • 每个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三个文件。第一个文件的名字以表的名字开始,扩展名指出文件类型。
      .frm文件存储表定义。
      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MYD (MYData)。
      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是.MYI (MYIndex)。
  • 存储空间
    • MyISAM:可被压缩,存储空间较小。
    • InnoDB:需要更多的内存和存储,它会在主内存中建立其专用的缓冲池用于高速缓冲数据和索引。
    • MyISAM的索引和数据是分开的,并且索引是有压缩的,内存使用率就对应提高了不少。能加载更多索引,而Innodb是索引和数据是紧密捆绑的,没有使用压缩从而会造成Innodb比MyISAM体积庞大不小
  • 事务处理
    • MyISAM类型的表强调的是性能,其执行数度比InnoDB类型更快,但是不支持外键、不提供事务支持。
    • InnoDB提供事务支持事务,外部键(foreign key)等高级数据库功能。
    • SELECT、UPDATE、INSERT、Delete操作
      • 如果执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的数据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应该使用InnoDB表。
        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删除。而MyISAM则是重新建立表。在innodb上如果要清空保存有大量数据的表,最好使用truncate table这个命令。
    • AUTO_INCREMENT
      • MyISAM: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引擎的自动增长列必须是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自动增长可以不是第一列,他可以根据前面几列进行排序后递增。
        InnoDB: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引擎的自动增长列必须是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也必须是组合索引的第一列。
  • 表的具体行数
    • MyISAM:保存有表的总行数,如果select count(*) from table;会直接取出该值。
    • InnoDB:没有保存表的总行数,如果使用select count(*) from table;就会遍历整个表,消耗相当大,但是在加了where后,myisam和innodb处理的方式都一样。
  • 全文索引
    • MyISAM:支持 FULLTEXT类型的全文索引。不支持中文。
    • 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全文索引,但是innodb可以使用sphinx插件支持全文索引,并且效果更好。
  • 表锁差异
    • MyISAM:只支持表级锁,只支持表级锁,用户在操作myisam表时,select,update,delete,insert语句都会给表自动加锁。
    • InnoDB:支持事务和行级锁,是innodb的最大特色。行锁大幅度提高了多用户并发操作的新能。但是InnoDB的行锁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 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aaa%”

对比项 MyISAM InnoDB
主外键 不支持 支持
事务 不支持 支持
行表锁 表锁,即使操作一条记录也会锁住整个表,不适合高并发的操作 行锁,操作时只锁某一行,不对其他行有影响,适合高并发操作
索引类型 支持全文类型索引 不支持全文类型索引
缓存 只缓存索引,不缓存真实数据 不仅缓存索引还要缓存真实数据,对内存要求较高,而且内存大小对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表空间
效率 相对简单,效率高 实现复杂,效率一般
跨平台 表保存成文件形式,跨平台方便 不支持跨平台
关注点 性能 事务
默认安装 Y Y

存储引擎-CSV

  • 组成
    • 数据以文本方式存储文件
    • .csv文件存储内容
    • .csm文件存储表的元数据,如表状态和数据量
    • .frm表结构
  • 特点
    • 以csv格式进行数据存储
    • 所有列都不能为null
    • 不支持索引(不适合大表,不适合在线处理)
    • 可以对数据文件直接编辑(保存文本文件内容)

存储引擎-Archive

  • 组成
    • 以zlib对表数据进行压缩,磁盘I/O更少
    • 数据存储在ARZ为后缀的文件中
  • 特点
    • 只支持insert和select操作
    • 只允许在自增ID列上加索引
  • 使用场景
    • 日志和数据采集应用

存储引擎-Memory

  • 特点
    • 文件系统存储特点,也称Heap存储引擎,所以数据保存在内存中
    • 支持Hash索引和BTree索引,MEMORY默认使用哈希索引。速度比使用B型树索引快。
    • 所有字段都是固定长度varchar(10)=char(10)
    • 不支持Blog和Text等大字段
    • Memory存储引擎使用表级锁
    • 最大大小由max_heap_table_size参数决定
    • 每个基于MEMORY存储引擎的表实际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该文件的文件名与表名相同,类型为frm类型。该文件中只存储表的结构。而其数据文件,都是存储在内存中,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快速处理,提高整个表的效率。
  • Memory存储引擎表 VS 临时表
    • 系统使用临时表
      • 超过限制使用MyISAM临时表
      • 未超限制使用Memory表
    • create temporary table 建立的临时表
  • 使用场景
    • hash索引用于查找或者是映射表(邮编和地区的对应表)
    • 用于保存数据分析中产生的中间表
    • 用于缓存周期性聚合数据的结果表
    • memory数据容易丢失,所以要求数据可再生
    • MEMORY用到的很少,因为它是把数据存到内存中,如果内存出现异常就会影响数据。如果重启或者关机,所有数据都会消失。因此,基于MEMORY的表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是一次性的。

存储引擎-Ferderated

  • 特点
    • 提供了访问远程MySQL服务器上表的方法
    • 本地不存储数据,数据全部放到远程服务器上
    • 本地需要保存表结构和远程服务器的连接信息
  • 使用场景
    • 偶尔的统计分析及手工查询
  • 如何使用
    • 默认禁止,启用需要在启动时增加ferderated参数

2.redo和undo 干什么用的?

Undo Log

Undo Log 是为了实现事务的原子性,在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中,还用Undo Log来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简称:MVCC)。

  • 事务的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不做任何操作,不能只做部分操作。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
了错误,要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

  • 原理

Undo Log的原理很简单,为了满足事务的原子性,在操作任何数据之前,首先将数据备份到一个地方
(这个存储数据备份的地方称为Undo Log)。然后进行数据的修改。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用户执行了
ROLLBACK语句,系统可以利用Undo Log中的备份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除了可以保证事务的原子性,Undo Log也可以用来辅助完成事务的持久化。

  • 事务的持久性(Durability)

事务一旦完成,该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所有修改都会持久的保存到数据库中。为了保证持久性,数据库
系统会将修改后的数据完全的记录到持久的存储上。

  • 用Undo Log实现原子性和持久化的事务的简化过程

    假设有A、B两个数据,值分别为1,2。

    A.事务开始.

    B.记录A=1到undo log.

    C.修改A=3.

    D.记录B=2到undo log.

    E.修改B=4.

    F.将undo log写到磁盘。

    G.将数据写到磁盘。

    H.事务提交

    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数据都是先读到内存中,然后修改内存中的数据,最后将数据写回磁盘’。

    之所以能同时保证原子性和持久化,是因为以下特点:

    A. 更新数据前记录Undo log。

    B. 为了保证持久性,必须将数据在事务提交前写到磁盘。只要事务成功提交,数据必然已经持久化。

    C. Undo log必须先于数据持久化到磁盘。如果在G,H之间系统崩溃,undo log是完整的,
    可以用来回滚事务。

    D. 如果在A-F之间系统崩溃,因为数据没有持久化到磁盘。所以磁盘上的数据还是保持在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缺陷:每个事务提交前将数据和Undo Log写入磁盘,这样会导致大量的磁盘IO,因此性能很低。

如果能够将数据缓存一段时间,就能减少IO提高性能。但是这样就会丧失事务的持久性。因此引入了另外一
种机制来实现持久化,即Redo Log.

Redo Log

  • 原理
    和Undo Log相反,Redo Log记录的是新数据的备份。在事务提交前,只要将Redo Log持久化即可,
    不需要将数据持久化。当系统崩溃时,虽然数据没有持久化,但是Redo Log已经持久化。系统可以根据
    Redo Log的内容,将所有数据恢复到最新的状态。

  • Undo + Redo事务的简化过程

    假设有A、B两个数据,值分别为1,2.

    A.事务开始.

    B.记录A=1到undo log.

    C.修改A=3.

    D.记录A=3到redo log.

    E.记录B=2到undo log.

    F.修改B=4.

    G.记录B=4到redo log.

    H.将redo log写入磁盘。

    I.事务提交

  • Undo + Redo事务的特点

    A. 为了保证持久性,必须在事务提交前将Redo Log持久化。

    B. 数据不需要在事务提交前写入磁盘,而是缓存在内存中。

    C. Redo Log 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D. Undo Log 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E. 有一个隐含的特点,数据必须要晚于redo log写入持久存储。

  • IO性能

    Undo + Redo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提升IO性能。虽说通过缓存数据,减少了写数据的IO.

    但是却引入了新的IO,即写Redo Log的IO。如果Redo Log的IO性能不好,就不能起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为了保证Redo Log能够有比较好的IO性能,InnoDB 的 Redo Log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尽量保持Redo Log存储在一段连续的空间上。因此在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就会将日志文件的空间完全分配。
    以顺序追加的方式记录Redo Log,通过顺序IO来改善性能。

    B. 批量写入日志。日志并不是直接写入文件,而是先写入redo log buffer.当需要将日志刷新到磁盘时
    (如事务提交),将许多日志一起写入磁盘.

    C. 并发的事务共享Redo Log的存储空间,它们的Redo Log按语句的执行顺序,依次交替的记录在一起,
    以减少日志占用的空间。
    例如,Redo Log中的记录内容可能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insert …>

    记录2: <trx2, update …>

    记录3: <trx1, delete …>

    记录4: <trx3, update …>

    记录5: <trx2, insert …>

    D. 因为C的原因,当一个事务将Redo Log写入磁盘时,也会将其他未提交的事务的日志写入磁盘。

    E. Redo Log上只进行顺序追加的操作,当一个事务需要回滚时,它的Redo Log记录也不会从
    Redo Log中删除掉。

02 – 恢复(Recovery)

  • 恢复策略

    前面说到未提交的事务和回滚了的事务也会记录Redo Log,因此在进行恢复时,这些事务要进行特殊的
    的处理.有2中不同的恢复策略:

    A. 进行恢复时,只重做已经提交了的事务。

    B. 进行恢复时,重做所有事务包括未提交的事务和回滚了的事务。然后通过Undo Log回滚那些
    未提交的事务。

  • InnoDB存储引擎的恢复机制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了B策略,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恢复机制有几个特点:

    A. 在重做Redo Log时,并不关心事务性。 恢复时,没有BEGIN,也没有COMMIT,ROLLBACK的行为。
    也不关心每个日志是哪个事务的。尽管事务ID等事务相关的内容会记入Redo Log,这些内容只是被当作
    要操作的数据的一部分。

    B. 使用B策略就必须要将Undo Log持久化,而且必须要在写Redo Log之前将对应的Undo Log写入磁盘。
    Undo和Redo Log的这种关联,使得持久化变得复杂起来。为了降低复杂度,InnoDB将Undo Log看作
    数据,因此记录Undo Log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这样undo log就可以象数据一样缓存起来,
    而不用在redo log之前写入磁盘了。

    包含Undo Log操作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

    记录3: <trx2,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2, update …>

    记录5: <trx3,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3, delete …>

    C.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既然Redo没有事务性,那岂不是会重新执行被回滚了的事务?
    确实是这样。同时Innodb也会将事务回滚时的操作也记录到redo log中。回滚操作本质上也是
    对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回滚时对数据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

    一个回滚了的事务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A…>

    记录3: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1, update B…>

    记录5: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1, delete C…>

    记录7: <trx1, insert C>

    记录8: <trx1, update B to old value>

    记录9: <trx1, delete A>

    一个被回滚了的事务在恢复时的操作就是先redo再undo,因此不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 InnoDB存储引擎中相关的函数

    Redo: recv_recovery_from_checkpoint_start()

    Undo: recv_recovery_rollback_active()

    Undo Log的Redo Log: trx_undof_page_add_undo_rec_log()

3.hash索引是什么,什么存储引擎支持? 有什么优缺点?

哈希索引(hash index)基于哈希表实现,只有精确匹配索引所有列的査询才有效。对 于每一行数据,存储引擎都会对所有的索引列计算一个哈希码(hash code),哈希码是 一个较小的值,并且不同键值的行计算出来的哈希码也不一样。哈希索引将所有的哈希 码存储在索引中,同时在哈希表中保存指向每个数据行的指针。

在My SQL中,只有Memory引擎显式支持哈希索引。这也是Memory引擎表的默认索 引类型,Memory引擎同时也支持B-Tree索引。值得一提的是,Memory引擎是支持非 唯一哈希索引的,这在数据库世界里面是比较与众不同的。如果多个列的哈希值相同, 索引会以链表的方式存放多个记录指针到同一个哈希条目中。

B+树是一个平衡的多叉树,从根节点到每个叶子节点的高度差值不超过1,而且同层级的节点间有指针相互链接。

在B+树上的常规检索,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搜索效率基本相当,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而且基于索引的顺序扫描时,也可以利用双向指针快速左右移动,效率非常高。

因此,B+树索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场景。顺便说一下,xfs文件系统比ext3/ext4效率高很多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文件及目录索引结构全部采用B+树索引,而ext3/ext4的文件目录结构则采用Linked list, hashed B-tree、Extents/Bitmap等索引数据结构,因此在高I/O压力下,其IOPS能力不如xfs。

哈希索引就是采用一定的哈希算法,把键值换算成新的哈希值,检索时不需要类似B+树那样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逐级查找,只需一次哈希算法即可立刻定位到相应的位置,速度非常快。

如果是等值查询,那么哈希索引明显有绝对优势,因为只需要经过一次算法即可找到相应的键值;当然了,这个前提是,键值都是唯一的。如果键值不是唯一的,就需要先找到该键所在位置,然后再根据链表往后扫描,直到找到相应的数据;

从示意图中也能看到,如果是范围查询检索,这时候哈希索引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因为原先是有序的键值,经过哈希算法后,有可能变成不连续的了,就没办法再利用索引完成范围查询检索;

同理,哈希索引也没办法利用索引完成排序,以及like ‘xxx%’ 这样的部分模糊查询(这种部分模糊查询,其实本质上也是范围查询);

哈希索引也不支持多列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规则;

B+树索引的关键字检索效率比较平均,不像B树那样波动幅度大,在有大量重复键值情况下,哈希索引的效率也是极低的,因为存在所谓的哈希碰撞问题。

为索引自身只需存储对应的哈希值,所以索引的结构十分紧凑,这也让哈希索引査找的速度非常快。

(1)Hash 索引仅仅能满足"=",“IN"和”<=>"查询,不能使用范围查询。

由于 Hash 索引比较的是进行 Hash 运算之后的 Hash 值,所以它只能用于等值的过滤,不能用于基于范围的过滤,因为经过相应的 Hash 算法处理之后的 Hash 值的大小关系,并不能保证和Hash运算前完全一样。

(2)Hash 索引无法被用来避免数据的排序操作。

由于 Hash 索引中存放的是经过 Hash 计算之后的 Hash 值,而且Hash值的大小关系并不一定和 Hash 运算前的键值完全一样,所以数据库无法利用索引的数据来避免任何排序运算;

(3)Hash 索引不能利用部分索引键查询。

对于组合索引,Hash 索引在计算 Hash 值的时候是组合索引键合并后再一起计算 Hash 值,而不是单独计算 Hash 值,所以通过组合索引的前面一个或几个索引键进行查询的时候,Hash 索引也无法被利用。

(4)Hash 索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避免表扫描。

前面已经知道,Hash 索引是将索引键通过 Hash 运算之后,将 Hash运算结果的 Hash 值和所对应的行指针信息存放于一个 Hash 表中,由于不同索引键存在相同 Hash 值,所以即使取满足某个 Hash 键值的数据的记录条数,也无法从 Hash 索引中直接完成查询,还是要通过访问表中的实际数据进行相应的比较,并得到相应的结果。

(5)Hash 索引遇到大量Hash值相等的情况后性能并不一定就会比B-Tree索引高。

对于选择性比较低的索引键,如果创建 Hash 索引,那么将会存在大量记录指针信息存于同一个 Hash 值相关联。这样要定位某一条记录时就会非常麻烦,会浪费多次表数据的访问,而造成整体性能低下。

4.btree和b+tree有什么样的区别,对于范围检索来说,b+tree好在哪里?

参考见:MySQL索引使用的数据结构:B-Tree和B+Tree

B-Tree 索引是 MySQL 数据库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索引类型,除了 Archive 存储引擎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存储引擎都支持 B-Tree 索引。不仅仅在 MySQL 中是如此,实际上在其他的很多数据库管理系统中B-Tree 索引也同样是作为最主要的索引类型,这主要是因为 B-Tree 索引的存储结构在数据库的数据检 索中有非常优异的表现。

一般来说, MySQL 中的 B-Tree 索引的物理文件大多都是以 Balance Tree 的结构来存储的,也就是所有实际需要的数据都存放于 Tree 的 Leaf Node ,而且到任何一个 Leaf Node 的最短路径的长度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大家都称之为 B-Tree 索引当然,可能各种数据库(或 MySQL 的各种存储引擎)在存放自己的 B-Tree 索引的时候会对存储结构稍作改造。如 Innodb 存储引擎的 B-Tree 索引实际使用的存储结构实际上是 B+Tree ,也就是在 B-Tree 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做了很小的改造,在每一个
Leaf Node 上面出了存放索引键的相关信息之外,还存储了指向与该 Leaf Node 相邻的后一个 LeafNode 的指针信息,这主要是为了加快检索多个相邻 Leaf Node 的效率考虑。

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索引,一种是 Cluster 形式的主键索引( Primary Key ),另外一种则是和其他存储引擎(如 MyISAM 存储引擎)存放形式基本相同的普通 B-Tree 索引,这种索引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被称为 Secondary Index 。下面我们通过图示来针对这两种索引的存放
形式做一个比较。

图示中左边为 Clustered 形式存放的 Primary Key ,右侧则为普通的 B-Tree 索引。两种 Root Node 和 Branch Nodes 方面都还是完全一样的。而 Leaf Nodes 就出现差异了。在 Prim中, Leaf Nodes 存放的是表的实际数据,不仅仅包括主键字段的数据,还包括其他字段的数据据以主键值有序的排列。而 Secondary Index 则和其他普通的 B-Tree 索引没有太大的差异,Leaf Nodes 出了存放索引键 的相关信息外,还存放了 Innodb 的主键值。
所以,在 Innodb 中如果通过主键来访问数据效率是非常高的,而如果是通过 Secondary Index 来访问数据的话, Innodb 首先通过 Secondary Index 的相关信息,通过相应的索引键检索到 Leaf Node之后,需要再通过 Leaf Node 中存放的主键值再通过主键索引来获取相应的数据行。MyISAM 存储引擎的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差别很小,只不过是主键索引的索引键是一个唯一且非空 的键而已。而且 MyISAM 存储引擎的索引和 Innodb 的 Secondary Index 的存储结构也基本相同,主要的区别只是 MyISAM 存储引擎在 Leaf Nodes 上面出了存放索引键信息之外,再存放能直接定位到 MyISAM 数据文件中相应的数据行的信息(如 Row Number ),但并不会存放主键的键值信息

5.全文索引是怎么回事?

参考文章:
MySQL中文全文检索
MySQL使用全文索引(fulltext index)

一、概述

MySQL全文检索是利用查询关键字和查询列内容之间的相关度进行检索,可以利用全文索引来提高匹配的速度。

二、语法

MATCH (col1,col2,…) AGAINST (expr [search_modifier])

search_modifier: { IN BOOLEAN MODE | WITH QUERY EXPANSION }

例如:SELECT * FROM tab_name WHERE MATCH (‘列名1,列名2…列名n’) AGAINST(‘词1 词2 词3 … 词m’);

即:MATCH 相当于要匹配的列,而 AGAINST 就是要找的内容。

这里的table需要是MyISAM类型的表,col1、col2 必须是char、varchar或text类型,在查询之前需要在 col1 和 col2 上分别建立全文索引(FULLTEXT索引)。

三、检索方式

1、自然语言检索: IN NATURAL LANGUAGE MODE

2、布尔检索: IN BOOLEAN MODE

剔除一半匹配行以上都有的词,譬如说,每个行都有this这个字的话,那用this去查时,会找不到任何结果,这在记录条数特别多时很有用,原因是数据库认为把所有行都找出来是没有意义的,这时,this几乎被当作是stopword(中断词);但是若只有两行记录时,是啥鬼也查不出来的,因为每个字都出现50%(或以上),要避免这种状况,请用IN BOOLEAN MODE。

● IN BOOLEAN MODE的特色:

·不剔除50%以上符合的row。

·不自动以相关性反向排序。

·可以对没有FULLTEXT index的字段进行搜寻,但会非常慢。

·限制最长与最短的字符串。

·套用Stopwords。

● 搜索语法规则:

+   一定要有(不含有该关键词的数据条均被忽略)。 

-   不可以有(排除指定关键词,含有该关键词的均被忽略)。 

>   提高该条匹配数据的权重值。 

<   降低该条匹配数据的权重值。

~   将其相关性由正转负,表示拥有该字会降低相关性(但不像 - 将之排除),只是排在较后面权重值降低。 

*   万用字,不像其他语法放在前面,这个要接在字符串后面。 

" " 用双引号将一段句子包起来表示要完全相符,不可拆字。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content) AGAINST ('+apple -banana' IN BOOLEAN MODE);
+ 表示AND,即必须包含。- 表示NOT,即必须不包含。即:返回记录必需包含 apple,且不能包含 banner。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content) AGAINST ('apple banana' IN BOOLEAN MODE);
apple和banana之间是空格,空格表示OR。即:返回记录至少包含apple、banana中的一个。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content) AGAINST ('+apple banana' IN BOOLEAN MODE);
返回记录必须包含apple,同时banana可包含也可不包含,若包含的话会获得更高的权重。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content) AGAINST ('+apple ~banana' IN BOOLEAN MODE);
~ 是我们熟悉的异或运算符。返回记录必须包含apple,若也包含了banana会降低权重。
但是它没有 +apple -banana 严格,因为后者如果包含banana压根就不返回。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content) AGAINST ('+apple +(>banana <orange)' IN BOOLEAN MODE);
返回必须同时包含“apple banana”或者必须同时包含“apple orange”的记录。
若同时包含“apple banana”和“apple orange”的记录,则“apple banana”的权重高于“apple orange”的权重。

3、查询扩展检索: WITH QUERY EXPANSION

四、MySQL全文检索的条件限制

1、在MySQL5.6以下,只有MyISAM表支持全文检索。在MySQL5.6以上Innodb引擎表也提供支持全文检索。

2、相应字段建立FULLTEXT索引

五、与全文检索相关的系统变量:

ft_min_word_len = 全文检索的最小许可字符(默认4,通过 SHOW VARIABLES LIKE ‘ft_min_word_len’ 可查看),中文通常是两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做中文的话需要修改这个值为2最好。

六、总结事项

1、预设搜寻是不分大小写,若要分大小写,columne 的 character set要从utf8改成utf8_bin。

2、预设 MATCH…AGAINST 是以相关性排序,由高到低。

3、MATCH(title, content)里的字段必须和FULLTEXT(title, content)里的字段一模一样。

如果只要单查title或content一个字段,那得另外再建一个 FULLTEXT(title) 或 FULLTEXT(content),也因为如此,MATCH()的字段一定不能跨table,但是另外两种搜寻方式好像可以。

4、MySQL不支持中文全文索引,原因很简单:与英文不同,中文的文字是连着一起写的,中间没有MySQL能找到分词的地方,截至目前MySQL5.6版本是如此,但是有变通的办法,就是将整句的中文分词,并按urlencode、区位码、base64、拼音等进行编码使之以“字母+数字”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

6.MySQL 中 InnoDB 支持的四种事务隔离级别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参考文章:Innodb中的事务隔离级别和锁的关系MySQL InnoDB四种事务隔离级别InnoDB Gap锁

隔离级别 脏读(Dirty Read)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幻读(Phantom Read)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可能 可能 可能
已提交读(Read committed) 不可能 可能 可能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 ) 不可能 不可能 不可能
  •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也就是可能读取到其他会话中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
  • 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Oracle等多数数据库默认都是该级别 (不重复读)
  • 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内的查询都是事务开始时刻一致的,InnoDB默认级别。在SQL标准中,该隔离级别消除了不可重复读,但是还存在幻象读
  • 串行读(Serializable):完全串行化的读,每次读都需要获得表级共享锁,读写相互都会阻塞

7.MYSQL中的间隙锁是怎么回事,有几种方式产生间隙锁?

参考文章:InnoDB Gap锁

MySQL InnoDB支持三种行锁定方式:

  • 行锁(Record Lock):锁直接加在索引记录上面。
  • 间隙锁(Gap Lock):锁加在不存在的空闲空间,可以是两个索引记录之间,也可能是第一个索引记录之前或最后一个索引之后的空间。
  • Next-Key Lock:行锁与间隙锁组合起来用就叫做Next-Key Lock。

什么是间隙锁

当我们用范围条件而不是相等条件检索数据,并请求共享或排他锁时,InnoDB会给符合条件的已有数据记录的索引项加锁;对于键值在条件范围内但不存在的记录,叫做“间隙(GAP)”,InnoDB也会对这个“间隙”加锁,这种锁机制就是所谓的间隙锁(NEXT-KEY)锁。

因为Query执行过程中通过范围查找的话,他会锁定整个范围内所有的索引键值,即使这个键值并不存在。

间隙锁有一个比较致命的弱点,就是当锁定一个范围键值之后,即使某些不存在的键值也会被无辜的锁定,而造成在锁定的时候无法插入锁定值范围内的任何数据,在某些场景下这可能会针对性造成很大的危害。

默认情况下,InnoDB工作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并且以Next-Key Lock的方式对数据行进行加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幻读的发生。Next-Key Lock是行锁与间隙锁的组合,这样,当InnoDB扫描索引记录的时候,会首先对选中的索引记录加上行锁(Record Lock),再对索引记录两边的间隙(向左扫描扫到第一个比给定参数小的值, 向右扫描扫描到第一个比给定参数大的值, 然后以此为界,构建一个区间)加上间隙锁(Gap Lock)。如果一个间隙被事务T1加了锁,其它事务是不能在这个间隙插入记录的。

间隙锁在InnoDB的唯一作用就是防止其它事务的插入操作,以此来达到防止幻读的发生,所以间隙锁不分什么共享锁与排它锁。另外,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选择的是一个普通(非唯一)索引字段来测试的,这不是随便选的,因为如果InnoDB扫描的是一个主键、或是一个唯一索引的话,那InnoDB只会采用行锁方式来加锁,而不会使用Next-Key Lock的方式,也就是说不会对索引之间的间隙加锁。

要禁止间隙锁的话,可以把隔离级别降为读已提交,或者开启参数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

innodb实现可重复读和防止幻读,用的是读取快照的方式。间隙锁的目的只是为了事务中的防止删除或修改不该被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而已,因此在innodb中insert语句是没有间隙锁的,只有在update和delete语句中才存在间隙锁。

间隙锁锁定了辅助索引两个叶子节点之间的内容,会造成锁定多余区域的数据。

在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下,检索条件必须有索引(非唯一索引)的情况下,先delete再insert的操作时常会导致死锁情况的出现。

应用程序sql中,在做删除或者更新操作中,对于过滤条件尽量选择主键列或者唯一索引列。

8.能谈谈mysql实现读写分离的原理吗,和存储引擎有什么关系?

参考:【mysql 读写分离】10分钟了解读写分离的作用MySQL 主从复制与读写分离概念及架构分析Mysql主从配置,实现读写分离

主服务器(Master)负责网站NonQuery操作,从服务器负责Query操作,用户可以根据网站功能模特性块固定访问Slave服务器,或者自己写个池或队列,自由为请求分配从服务器连接。主从服务器利用MySQL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实现数据同步。二进制日志由主服务器产生,从服务器响应获取同步数据库。

1、 mysq支持的复制类型

1) 基于语句的复制。在服务器上执行sql语句,在从服务器上执行同样的语句,mysql默认采用基于语句的复制,执行效率高。

2) 基于行的复制。把改变的内容复制过去,而不是把命令在从服务器上执行一遍。

3) 混合类型的复制。默认采用基于语句的复制,一旦发现基于语句无法精确复制时,就会采用基于行的复制。

2、 复制的工作过程

1) 在每个事务更新数据完成之前,master在二进制日志记录这些改变。写入二进制日志完成后,master通知存储引擎提交事务。

2) Slave将master的binary log复制到其中继日志。首先slave开始一个工作线程(I/O),I/O线程在master上打开一个普通的连接,然后开始binlog dump process。binlog dump process从master的二进制日志中读取事件,如果已经跟上master,它会睡眠并等待master产生新的事件,I/O线程将这些事件写入中继日志。

3) Sql slave thread(sql从线程)处理该过程的最后一步,sql线程从中继日志读取事件,并重放其中的事件而更新slave数据,使其与master中的数据一致,只要该线程与I/O线程保持一致,中继日志通常会位于os缓存中,所以中继日志的开销很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4653854/article/details/8277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