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七个引爆点三】错维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pamchen/article/details/84204031

一、非互联网思维下的错维

典型的示例莫过于微信、易信、来往,最初三者从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任何区别。记得当时做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写好一套服务,一行代码都不用改,直接可以对接易信和来往的接口服务,他们最初的竞争思维就是这有一块很大的蛋糕,那我也试着来一口,最终微信胜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平台”性的服务,不只是最初的社交了。

非互联网思维的错维竞争,面对同一个产品形态,很难错开维度。再看手机行业,虽然iphone突然胜出,但它仍然是产品层面的提升,去掉实体按键、提升娱乐性,无非是把一个手机从50分做到了80分,暂时领先了其他品牌,但安卓崛起之后,iphone的优势实在持续下降的,尤其是随着系统优化和硬件性能提升,安卓开源的特点,也极有可能给iphone致命一击,因为苹果赖以生存的产品核心“乔布斯”,已经离我们远去。

可以看出,非互联网思维下,想在产品上相差异化,想去分大佬的一杯羹,想去错维,实在难上加难。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错维

互联网思维下,“产品”只是“产品”的一部分。

比如小米,单从产品“手机”看,与其它并无明显的差异化,但小米的错维恰好是在“发烧”“粉丝”这些思维层面。

再看罗辑思维,他的产品是“卖书”“卖课”,但它是先“洗脑”,再自愿“买”的思维模式,从“卖”的角度看,那和当当书城、各种网络课堂美哦与任何区别,但罗辑思维这款产品的核心是在“洗脑”,而不是最终的产品。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的错维竞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amchen/article/details/842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