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Cloud(一)微服务概述及SpringCloud组件

1、微服务概述

微服务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一站式应用,根据业务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服务,彻底地去耦合,每一个微服务提供单个业务功能的服务,一个服务做一件事,从技术的角度看就是一种小而独立的处理过程,类似进程概念,能够自行单独启动或销毁,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

微服务架构需要的功能或使用场景:

1、我们把整个系统根据业务拆分成几个子系统。

 2、每个子系统可以部署多个应用,多个应用之间使用负载均衡

 3、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所有的服务都在注册中心注册,负载均衡也是通过在注册中心注册的服务来使用一定策略来实现。

 4、所有的客户端都通过同一个网关地址访问后台的服务,通过路由配置,网关来判断一个URL请求由哪个服务处理。请求转发到服务上的时候也使用负载均衡。

 5、服务之间有时候也需要相互访问。例如有一个用户模块,其他服务在处理一些业务的时候,要获取用户服务的用户数据。

 6、需要一个断路器,及时处理服务调用时的超时和错误,防止由于其中一个服务的问题而导致整体系统的瘫痪。

 7、还需要一个监控功能,监控每个服务调用花费的时间等。

2、SpringCloud是什么?

2.1、官网说明

SpringCloud,基于SpringBoot提供了一套微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中心,全链路监控,服务网关,负载均衡,熔断器等组件,除了基于NetFlix的开源组件做高度抽象封装之外,还有一些选型中心的开源组件。

           SpringCloud利用SpringBoot的开发便利性巧妙的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Spring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的一些工具,,包括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路由、微代理、事件总线、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等等,它们都可以用SpringBoot的开发风格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167487 查看本文章

2.2、SpringCloud常用组件

spring cloud子项目包括:

  1. Spring Cloud Config:配置管理开发工具包,可以让你把配置放到远程服务器,目前支持本地存储、Git以及Subversion。
  2. Spring Cloud Bus:事件、消息总线,用于在集群(例如,配置变化事件)中传播状态变化,可与Spring Cloud Config联合实现热部署。
  3. Spring Cloud for Cloud Foundry:通过Oauth2协议绑定服务到CloudFoundry,CloudFoundry是VMware推出的开源PaaS云平台。
  4. Spring Cloud Sleuth:日志收集工具包,封装了Dapper,Zipkin和HTrace操作。
  5. Spring Cloud Data Flow:大数据操作工具,通过命令行方式操作数据流。
  6. Spring Cloud Security:安全工具包,为你的应用程序添加安全控制,主要是指OAuth2。
  7. Spring Cloud Consul:封装了Consul操作,consul是一个服务发现与配置工具,与Docker容器可以无缝集成。
  8. Spring Cloud Zookeeper:操作Zookeeper的工具包,用于使用zookeeper方式的服务注册和发现。
  9. Spring Cloud Stream:数据流操作开发包,封装了与Redis,Rabbit、Kafka等发送接收消息。
  10. Spring Cloud CLI:基于 Spring Boot CLI,可以让你以命令行方式快速建立云组件。
  11. SpringCloud Netflix:针对多种Netflix组件提供的开发工具包,其中包括Eureka、Hystrix、Zuul、Archaius等。
  • Eureka:服务治理组件,包含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的实现。
  • Hystrix:容错管理组件,实现断路器模式,帮组服务服务依赖中出现的延迟和故障提供强大的容错能力。
  • Ribbon:客户端负载均衡的服务调用组件。
  • Feign:基于RibbonHystrix的声明式服务调用组件。
  • Zuul:网关组件,提供智能路由、访问过滤等功能。
  • Archaius:外部化配置组件。 

2.3、SpringCloud特点

  • 约定优于配置
  • 开箱即用、快速启动
  • 适用于各种环境
  • 轻量级的组件
  • 组件支持丰富,功能齐全

3、SpringCloud和SpringBoot的关系

  • SpringBoot专注于快速方便的开发单个个体微服务。
  • SpringCloud是关注全局的微服务协调整理治理框架,它将SpringBoot开发的一个个单体微服务整合并管理起来,
  • 为各个微服务之间提供,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路由、微代理、事件总线、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等等继承服务。
  • SpringBoot可以离开SpringCloud独立使用开发项目,但是SpringCloud离不开SpringBoot,属于依赖的关系。
  • SpringBoot专注于快速、方便的开发单个微服务个体,SpringCloud专注全局的服务治理框架。

4、SpringCloud和Dubbo的比较

4.1、最大的区别

SpringCloud抛弃了DubboRPC通信,采用基于HTTPREST方式。

严格来说,这行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后者牺牲了服务调用的性能,但也避免了原生RPC带来的问题。而且REST相比RPC更为灵活,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的依赖只依赖一纸契约,不存在代码级别的强依赖,这在强调快速演化的微服务环境下,显得更加合适。

4.2、品牌机与组装机的区别

很明显,Spring Cloud的功能比dubbo更加强大,涵盖面更广,而且作为Spring的拳头项目,它也能够与Spring Framework、Spring Boot、Spring Data、Spring Batch等其他Spring项目完美融合,这些对于微服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Dubbo构建的微服务架构就像组装电脑,各环节我们的选择自由度很高,但是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因为一条内存质量不行就点不亮了,总是让人不怎么放心,但是如果你是一名高手,那这些都不是问题;而Spring Cloud就像品牌机,在Spring Source的整合下,做了大量的兼容性测试,保证了机器拥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是如果要在使用非原装组件外的东西,就需要对其基础有足够的了解。 

4.3、社区支持与更新力度

最为重要的是,dubbo停止了5年左右的更新,虽然2017.7重启了。对于技术发展的新需求,需要由开发者自行拓展升级(比如当当网弄出了DubboX),这对于很多想要采用微服务架构的中小软件组织,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中小公司没有这么强大的技术能力去修改Dubbo源码+周边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有阿里的大牛+真实的线上生产环境测试过。



5、经验和教训

5.1、架构演化的步骤

  • 在确定使用Spring Boot/Cloud这套技术栈进行微服务改造之前,先梳理平台的服务,对不同的服务进行分类,以确认演化的节奏。

  • 先让团队熟悉Spring Boot技术,并且优先在基础服务上进行技术改造,推动改动后的项目投产上线

  • 当团队熟悉Spring Boot之后,再推进使用Spring Cloud对原有的项目进行改造。

  • 在进行微服务改造过程中,优先应用于新业务系统,前期可以只是少量的项目进行了微服务化改造,随着大家对技术的熟悉度增加,可以加快加大微服务改造的范围

  • 传统项目和微服务项目共存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除非公司业务有大的变化,不建议直接迁移核心项目。

5.2、服务拆分原则

服务拆分有以下几个原则和大家分享

横向拆分。按照不同的业务域进行拆分,例如订单、营销、风控、积分资源等。形成独立的业务领域微服务集群。

纵向拆分。把一个业务功能里的不同模块或者组件进行拆分。例如把公共组件拆分成独立的原子服务,下沉到底层,形成相对独立的原子服务层。这样一纵一横,就可以实现业务的服务化拆分。

要做好微服务的分层:梳理和抽取核心应用、公共应用,作为独立的服务下沉到核心和公共能力层,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服务拆分是越小越好吗?微服务的大与小是相对的。比如在初期,我们把交易拆分为一个微服务,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可能一个交易系统已经慢慢变得很大,并且并发流量也不小,为了支撑更多的交易量,我会把交易系统,拆分为订单服务、投标服务、转让服务等。因此微服务的拆分力度需与具体业务相结合,总的原则是服务内部高内聚,服务之间低耦合。

5.3、微服务vs传统开发

使用微服务有一段时间了,这种开发模式和传统的开发模式对比,有很大的不同。

  • 分工不同,以前我们可能是一个一个模块,现在可能是一人一个系统。

  • 架构不同,服务的拆分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拆分是否合理对以后发展影响巨大。

  • 部署方式不同,如果还像以前一样部署估计累死了,自动化运维不可不上。

  • 容灾不同,好的微服务可以隔离故障避免服务整体down掉,坏的微服务设计仍然可以因为一个子服务出现问题导致连锁反应。

5.4、给数据库带来的挑战

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那么后台管理的联合查询怎么处理?这应该是大家会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三种处理方案。

1)严格按照微服务的划分来做,微服务相互独立,各微服务数据库也独立,后台需要展示数据时,调用各微服务的接口来获取对应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处理后展示出来,这是标准的用法,也是最麻烦的用法。

2) 将业务高度相关的表放到一个库中,将业务关系不是很紧密的表严格按照微服务模式来拆分,这样既可以使用微服务,也避免了数据库分散导致后台系统统计功能难以实现,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3)数据库严格按照微服务的要求来切分,以满足业务高并发,实时或者准实时将各微服务数据库数据同步到NoSQL数据库中,在同步的过程中进行数据清洗,用来满足后台业务系统的使用,推荐使用MongoDB、HBase等。

三种方案在不同的公司我都使用过,第一种方案适合业务较为简单的小公司;第二种方案,适合在原有系统之上,慢慢演化为微服务架构的公司;第三种适合大型高并发的互联网公司。

5.5、微服务的经验和建议

1、建议尽量不要使用Jsp,页面开发推荐使用Thymeleaf。Web项目建议独立部署Tomcat,不要使用内嵌的Tomcat,内嵌Tomcat部署Jsp项目会偶现龟速访问的情况。

2、服务编排是个好东西,主要的作用是减少项目中的相互依赖。比如现在有项目a调用项目b,项目b调用项目c...一直到h,是一个调用链,那么项目上线的时候需要先更新最底层的h再更新g...更新c更新b最后是更新项目a。这只是这一个调用链,在复杂的业务中有非常多的调用,如果要记住每一个调用链对开发运维人员来说就是灾难。

有这样一个好办法可以尽量的减少项目的相互依赖,就是服务编排,一个核心的业务处理项目,负责和各个微服务打交道。比如之前是a调用b,b掉用c,c调用d,现在统一在一个核心项目W中来处理,W服务使用a的时候去调用b,使用b的时候W去调用c,举个例子: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有一个核心支付项目是服务编排,负责处理支付的业务逻辑,W项目使用商户信息的时候就去调用“商户系统”,需要校验设备的时候就去调用“终端系统”,需要风控的时候就调用“风控系统”,各个项目需要的依赖参数都由W来做主控。以后项目部署的时候,只需要最后启动服务编排项目即可。

3、不要为了追求技术而追求技术,确定进行微服务架构改造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团队的技术人员是否已经具备相关技术基础。
2)公司业务是否适合进行微服务化改造,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适合进行微服务化改造,比如:传统行业有很多复杂垂直的业务系统。
3)Spring Cloud生态的技术有很多,并不是每一种技术方案都需要用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参考资料

1、官网:http://projects.spring.io/spring-cloud/

2、参考书:

         https://springcloud.cc/spring-cloud-netflix.html

         本次开发API说明:

                   http://cloud.spring.io/spring-cloud-static/Dalston.SR1/

                   https://springcloud.cc/spring-cloud-dalston.html

                   https://springcloud.cc/spring-cloud-dalston.html

3、springcloud中国社区:http://springcloud.cn/

4、springcloud中文网:https://springcloud.cc/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yronCham/article/details/8398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