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配置文件

vim /etc/rsyncd.conf

motd file = /etc/rsyncd.motd #设置服务器信息提示文件,在该文件中编写提示信息

transfer logging = yes #开启rsync数据传输日志功能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设置日志文件名,可通过log format参数设置日志格式

pid file = /var/run/rsyncd.log #设置rsync进程号保存文件名称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设置锁文件名称

port = 873 #设置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默认是873

address = 192.168.0.230 #设置本服务器所监听网卡接口的ip地址

uid = nobody #设置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帐户名或ID号,默认使用nobody

gid = nobody #设置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组名或GID号,默认使用nobody

#若为yes, rsync会首先进行chroot设置,将根映射在下面的path参数路径下,对客户端而言,系统的根就是path参数指定的路径。但这样做需要root权限,并且在同步符号连接资料时只会同步名称,不会同步内容。

use chroot = no

read only = yes #是否允许客户端上传数据,yes表示不允许

max connections =10 #设置并发连接数,0表示无限制

[common] #自定义模块名,rsync通过模块定义同步的目录,可定义多个

comment = web content #定义注释说明字串

path = /common #同步目录的真是路径通过path指定

ignore errors #忽略一些IO错误

#exclude = test/ #exclude指定common目录下某个目录可以不同步数据

auth users = tom, jerry #设置允许连接服务器的账户,此账户可以是系统中不存在的用户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密码验证文件名,该文件权限要求为只读,建议为600,仅在设置auth users后有效

hosts allow = 192.168.0.0/255.255.255.0 #设置哪些主机可以同步数据,多ip和网段之间使用空格分隔

hosts deny=* #除了hosts allow定义的主机外,拒绝其他所有

list = false #客户端请求显示模块列表时,本模块名称是否显示,默认为true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eon2659/p/1001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