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同学宁愿吃学习的苦,也不愿意尝思考的痛?

最近认识了许多大学生朋友,一次和我觉得平时挺有主见的一个小姑娘闲聊,问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规划,她回答道:准备考研 。

“ 班里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准备考研,我要是不考研好像显得我比她们低一等似的。而且我也想通过这个证明下自己,考上更好的大学以弥补自己高考失利带来的遗憾 。”

进一步的了解,她说出了一个让我感觉有点不太能理解的数字,她的同学中已经开始备战考研的占到了80%。而她所学的专业在我看来正是一个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要稍微有点能力根本不愁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知道这些准备考研同学中有多少人是经过了认真思考,觉得考研对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才去主动承担这份辛苦;还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心理,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都去考研,跟着做肯定不会错的。

归根到底,为什么大多数同学宁愿吃学习的苦,也不愿意尝思考的痛?

1 学习的苦清晰可见,思考的痛让人迷茫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其中一个点赞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那个答案放到这里,可以这样解读:

学习的苦是清晰可见的

而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对于经过了高考那座独木桥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考研大不了只是再把高考前的那段黑暗经历再体验一遍而已。

那样的状态虽然不会让人感到舒服,但是久而久之也不会让人特别难受。而且每天都沉浸在学习中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充实感,随之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艰苦学习带来的身体上的疲惫感。

思考的痛带来的更多是迷茫、无助的感觉

思考是一个不断发掘自己内心,探索自己真正需要的,并且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漫长的过程。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没法在第一时间得到那个正确答案,需要你去不停地摸索,做出判断,实践,根据反馈再去思考,然后一遍又一遍的循环。

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容易让人产生迷茫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无助感更是让人不愿意独自去承受。

思考的痛就是这样,不像学习的苦,被动的接受下来就可以了。这更是一个自己主动寻找痛苦的过程,而且中间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意外因素,自己去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最终的结果也只有自己来承担。

这些种种,让大家不由自主的愿意去吃学习的苦,而不想尝思考的痛。

2 不要轻信越努力越幸运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同学,每天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 早上6:00起床,洗漱15分钟,去操场晨跑一个小时,同时背30个英语单词。吃过早饭八点前准时达到教室,上课听讲也很积极,从来不会让自己坐到前三排之外。没课的时候就泡图书馆、自习室,一天奋斗下来,回到宿舍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

至于自己努力的最终目标在哪里,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去思考过。

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没错,你是努力了,而且可以说是很努力。

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在自己没有想清楚该怎么办或者看不清方向的时候,都会钻进许多细节和可执行的事务中。试图用自己很努力的表象来麻痹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就算结果很糟糕,也不是我不努力的错,只能说自己运气不好吧。

但是放到当今社会,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一个好的战略上的规划胜过你无数次战术上的勤奋。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奋斗,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我们要认识到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如此激变的时代,选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过。

在这个时代,只要抓住了机会,我们可以轻易爬上财富的高山;稍有不慎,也可能瞬间跌落悬崖。在离开正确的选择这个前提下,勤劳、节俭、努力,这些千百年来传颂的美德,从未像今天这么卑微而寒酸过。

越努力只能说明你在个人精力的付出上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不去深入思考,主动把握住自己努力的方向,把结果寄托在"幸运"这个虚无缥缈的词语上才是对自己所付出努力最大的不负责任。

3 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

对于还在大学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从来没有真正地接触过社会。

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向社会过渡的场所,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逃避思考的理由,这个社会才是我们最终生活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

思考也有很多种,浅尝辄止,百转千回仍理不清头绪,一针见血认清事情的本质,你平时更多的是哪一种?

很多人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也试图去思考了。但就是感觉不得要领,越想越乱,还不如思考前的状态,最起码那时候自己还能心平气和的专注于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这种情况下,我们大部分都进行的是无效思考。没有掌握正确思考的方法,思考没有深度,看不清事情的本质,对解决问题当然不会有帮助,很可能还会起到副作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种新闻信息爆满,但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都很浅显,很碎片化。这就更要求我们去学会深度思考,识别无效,剔除冗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陷入盲目无效的努力中。

再说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考研or不考研?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深知道考研的艰苦,长达一年最少半年的努力,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天从早到晚全力以赴的学习,中间还要掺杂着找自习室、占座等等琐事,还有各种迷茫、焦躁带来的精神压力,真的不是一般人愿意承受的苦。

并不是说因为考研很辛苦所以不好,考研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执行这个决定之前,你一定问清楚自己,这究竟是自己深入慎重的思考之后,确定了,这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还是在一个盲从的心理状态下,做出的“没有选择的选择”。

毕竟所有选择最后的结果呈现出来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主动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就只能是现实来选择你过什么样的生活。

思考的深度,才决定了你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l1zl2zl3/article/details/8456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