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创新、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250455/article/details/82498356

前几天有位客户说自己听到一些公司推广SAFe (Scaled Agile Framework 可扩展敏捷框架),她问我是否适合她们公司用。

我就告诉她推行敏捷两个必须条件:

1. 员工有动力和能力

2. 管理层提供一个环境,让员工可以发挥

这次我先探讨个人的提升。

1「《人生效率手册》」

今天在书店看到这本  ——  张萌写的《人生效率手册》:

目录节选

一、目标建立

二、时间管理

      -有了目标才能开启时间管理之门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各个击破

三、高效学习

     -预习,实时学习到最后复习,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早起掌控自己的时间,你是时间主人

     -充满正能量,在激励中不断前进

四、修炼硬本领

五、自我输入与输出

       -自我输入输出的渠道,不仅仅是上课听讲

       -孰能生巧后,你才能成为别人的师父

       -写作也是一种输出

这书从制定目标开始,然后教你一些提升方法(如时间管理、高效学习等等)。

虽然有很多可参考的技巧,但有很重要一点她没有提到——如何驱动人改变以往的习惯?

减肥的道理方法,每个人都懂,但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体重超标?

锻炼身体或提升编程开发也如此。

原因:没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这些方法都帮不了你。

上周在评估最后发布会,邀请很多领导来听结果发布,我讲完一些公司要提升必须要有较高远景,而且不断尝试提升,其中一位领导发言时,说:“我们已经开启规划我们的管理流程,正在改善中。”

我说:“应先从发现现状和目标的差异,先做一些试点,有显著效果后才制定、固化过程。”

----------------------------------

上一回提到的伟大音乐家Mozart,如果他听父亲的话,继续留在 SALSBURG当主教的音乐师,没有去VIENNA发展 , 我估计我们今天便听不到他的优秀经典作品。 他与其他的大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基于主动,把握自己命运,追求个人目标的心态,再加上本人的天赋、魄力,而非被动解决每天面对的问题 (Problem solving)。

2「如何设定目标? 什么样的目标才算理想?」

妨碍个人或公司 提升的原因之一是觉得资源越多越好办事,现在很多事做不出来是因为资源不够 (Reference 参考1)

有一次在杭州,在一商务酒店看到十几条写在墙上浙商名言,其中一条大致这么说:“如我可以再开始的话,我会把整个架构策划大一点,人员配备多一些,办公场所大一点 ......。”

很多美国企业家也曾经是如此想——企业越大越稳固。但他们没有想到如果收购不能为公司带来增值,反而会使企业更脆弱。

个人要提升也不要这样想——“我现在能力(资源)不足,等我具备充分条件再说吧。”

(如想知多些怎样能做到个人极限,可看附件个人STRETCH的小建议)

丰田大野耐一说得好——“容易达成的目标不是好目标”。他对丰田员工设的质量目标是零缺陷!

3「一则画家故事」

除了要对未来有一个远景 (VISION) 目标外,了解现状同样重要。

但很多人“看”不到真正的,只“看”到自己想象的。

你知道吗?很多画家不是画自己看到的,而是画他想象中的。

一天画家带学生到美国新泽西州(New Jersey) 写生,他指着远处3建筑物——山上的高层住宅、一个海边的仓库、一个河流上流的工厂。问学生,这些建筑物什么颜色?

所有学生都告诉他,住宅是红色、仓库是白色、工厂是橙红色。

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卡,卡上有一个小洞,小洞让学生只单独看到每个建筑物的一小部分。

然后老师再问,现在你看到的什么颜色?

学生说,所有都是蓝色,跟那些整个背景一样,本来那些建筑看起来都是蓝色。

你可以想象当你在雾天看远处的山、河流、长街,因为有个大气会反射光线,会导致山看起来是蓝色、紫色。

所以当学生不被建筑物的影响下看颜色时,才会看到真正的颜色。

这个故事说明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企业内部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即使一个管理者天天面对团队,但没有客观数据的参照,就不会发现项目质量的问题,

编码人员没有统计过程中缺陷密度,也没有行业标杆做参照,便不觉得自己的编码质量有问题。

当企业有客观数据时,跟刚才那些学生看一些远景的真正颜色一样,他才知道真正样貌。

这对整个公司的改进很重要,我们不仅仅是要定目标,更重要是真正了解现状,才能感觉到差距,驱动改进。

= = =

认知有差距,有动力做提升了,便可以开始不少于10,000 小时的持续改进旅程。

所有改变都要先从解冰开始——改变原来的习惯,开始动起来。

我爱人是公立医院的物理治疗师,她知道运动对人体健康很重要,常常提醒我每天要起码半个小时的带氧运动,但我长期出差,一年住商务酒店的时间不少于10个月,开始的时候,因早上要9点前到达客户现场,时间不够, 只可以隔几天早上最多花15分钟跑跑步,跳跳绳,然后逐步把跑步的距离目标定高一点,比如酒店附近的一个地标,来回距离有2公里,现在我每天早上基本可以达到每天半小时的运动量。

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相关的。

所以开始天天做运动,是个人解冰的好开始。

4「音乐家FRITZ的经验」

FRITZ 把这改变过程简单分为三步:

1)Germination萌芽 

2)Assimilation  吸收

3)Momentum动力

萌芽是开始动起来,但我觉得中间的吸收(Assimilation) 阶段 最关键,好比我们学骑车、游泳、帆船,如果可以过了这关键阶段,便可持续变为动力,成为常态。

= = = =

FRITZ刚进音乐学院时,单簧管老师每周都给他布置练习曲。

第一周的曲子很难,他吹得不好,本以为老师会叫他从练这曲子,但老师接下来第二周挑选另一首比第一周更难的曲目。

第二周也吹不好,一直这样,他连续练了六首越来越难的练习曲。

过了六周后,老师请他再吹第一周的曲子,他很轻松地便把它吹完,吹得比第一次好多了,也没有什么错误,第二周的曲子结果也类似。

作者对 assimilation 阶段的经验教训:继续下一步是帮你消化现在这步的最佳方法。

One powerful way to assimilate your present step is to move on to your next step  。

回顾我开始写分享文章时, 虽然很困难、写不好,但我继续尝试慢慢变成习惯。起初只是一些零散的笔记,现在逐渐有主思路、连贯性。

如果可以从远景(vision),经过萌芽、吸收,变成动力(momentum), 《人生效率手册》提到的方法,如时间管理,每天/每周定具体目标和活动等便可发挥作用。

公司改善的原理一样,但需要整个公司上下所有人的协作,下回继续。

【一个小贴士】

我发现早上跑步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带来灵感,大家也可能听过贝多芬,每天早上带个本子散步的故事吧。

跑完步马上把想到的写下来,其实Mozart 也是习惯随身带个本子,(但我发现很多公司员工开会的时候,不要说带个本子,连笔都不带,单人匹马就来开会。)

5「STRETCH个人小提示」

1. 建议拒绝更多资源,把越多资源,事情越好做的思维模式。例子——有一位女性,她的衣柜很大衣物很多,她就给她建议,你尝试把衣柜里的衣服跟鞋子限制在33件,在3个月之内,这就是333规则,女企业家使用了这个规则,发现很多衣柜里没用的东西都扔掉,发现可以空出很多时间不烦恼买什么衣服,空出更多时间给事业。

2. 定期回顾感恩,比如对你的职员、客户、家庭等,比如你每周写下5件你觉得感恩的事情,你就会感觉到其实无论你是什么环境,你四周的朋友还是对你极大的帮助。不需要不满,追求那些不一定需要的资源。

3. 作者基于传统的古典交响乐,爵士乐的区分,说传统的交响乐都是经过细心的策划,整个谱各个乐器才能做出来,是一个很漫长费时的过程,反过来爵士音乐强调即兴创作,不怕错误,从一些实际的精力不断提升,比如有名的美国爵士小号音乐家 Miles DAVIS ,他的创作很多时候是基于他演奏错误启发的。从爵士音乐的启发是,先尝试,再去策划,不是反过来,这点恰好跟我们在过程改进中强调,先试点再策划一样。如果你没有试点,不可能知道会出现什么困难。

References参考:

1) Scott SONENSHEIN, STRETCH – unlock the power of less, and achieve more than you ever imagined

2) Robert Fritz,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198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250455/article/details/8249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