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生准则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yanmingming1989/article/details/84626540

前段时间百无聊赖之际无意翻阅到一部日漫《十二国记》,看之前我先翻了翻豆瓣评价(下意识的去评估投入产出比),评价的人不多,但是很多评价说儿时的这部日漫奠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我随之着了迷,到底是一部什么动画有这么大的魔力?

在看了前几集的略显拖沓的情节后,越发后面越来越精彩。看到女主从一个柔弱的女高中生,在不断面对自己内心的批判与挣扎中变得越发强大,看到了活在自己痛苦之中的铃,看到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存在的浅野,其中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对白,从这部动漫的各个人物角色中,总能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

活出自我

我从小就是那种乖乖孩,周边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对我的评价基本都是“听话、懂事”,无论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还是在家与父母亲人的关系,我都处理的很融洽。我曾一度认为这是自己处事得体的结果,看到了阳子面对自我的时候,才知道了原因。阳子像画出来一样的优等生,私生活和家庭都很踏实,和同学的关系十分友好,老师们也很喜欢她,不过一般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的,对老师来说都额好孩子,在同学间就会被梳疏远,在朋友心中受欢迎的话,在父母看来就像是走上了歪路一样,每个人眼中看起来都好的孩子,往往只是为了让别人认同自己而丧失了自我,一味地迎合别人而已

反观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以前都在按照别人的眼色与期望生活着,活成了别人期望的样子,反而丢失了自己。以前父母任何的决定,我几乎都是顺从,老板的任何安排与要求我也是全盘收纳,知道有一天,我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了,我开始尝试的去独立思考,对父母意见的反驳让他们很是意外,让他们让为一向很乖的儿子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对老板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即便是双方都没能很好的控制好情绪。此刻,我觉得我才是我,之前接近三十年似乎都活在一个皮囊之下。

最近延禧攻略比较火,魏璎珞得到皇后的格外恩宠,究其原因,竟然是:璎珞就像当年的自己,所以保护璎珞就像保护当初的自己。魏英璐是在为自己而活,而其他人都是在为别人而活,活成了别人期望的样子,以至于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

投资回报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远不变的友谊,只有不变的利益”,单这句话我是赞同的,毕竟这个世界运行的基础就是以经济发展为基本规律,一切利益化,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社会规则。职场上,大家成为相互的朋友的前提是在能力圈范围差不多的时候,你有的东西正好是我要的,如果不在一个朋友圈内,这种关系也很难维持。生活中,人每隔七年的交际圈会发生一次改变,不是因为友谊不在了,而是因为我们在考虑投资收益比的思维习惯影响下,那些低价值的社交被我们主动过滤掉了。成熟的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开始思考,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能得到什么,即便是爱一个人,也会去衡量我是不是爱他比他爱我多一点点。其实,计较的太多,让我们过的异常疲惫,社会其实不负责,复杂的是人心。
阳子曾说:就算被人背叛,那也只是背叛别人的人变得卑鄙!因为不是出于善意就不相信人吗?如果对方不亲切对我就不能对他亲切吗?我相信对方,和对方是否背叛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有关我的事有我自己决定!就算没有任何人对我好,就算怎样被其他人被背叛,我也不会成为一个不相信任何人的卑鄙小人!跟世界各他人无关,因为我想对人亲切所以亲切,因为我想相信别人所以相信!

比惨心理

因“蚀”被卷入十二国的大木铃,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跟别人比不幸。有时人在说‘我好不幸’时也许与说‘我好幸福’时一样充满了自豪!人一般都不愿承认自己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倒是拼命与别人争夺‘我是世上最不幸的人’,至少‘在某一方面我就是这个世上最不幸的人!’从而给自己自怜的理由,从而认为大家都应该同情我,顺从我,这其实是奢望更多幸福的一种心理!

若一个人实在是无法忍受时,他必定会逃,如果他没有这样做,不管是什么理由,那必定是还可以忍受,并潜意识地把自己置于这种悲惨的地步,一面在自怜:‘我为何如此不幸?’一面在自欺:‘一定会有人给我幸福!’。

祥琼曾说:只是在炫耀自己比别人更不幸,不是吗?说什么那家伙很可怜,自己更可怜什么的,只不过是在刻意让自己觉得不幸而已。有痛苦的事很伟大吗?能够忍受痛苦很伟大吗?我的话就想办法让自己不那么痛苦。说什么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痛苦根本是假话,每个人其实都有同样多的痛苦.真的痛苦的话,人就会拼了命想办法从那种情况下逃脱出来.没有逃走,是因为姐姐只是喜欢把自己置身于不幸的感觉里不是吗?对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同情?

这个世界上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半幸福,一半痛苦。遇到痛苦的事情,不要以为是社会独对自己的不公,应尽全力突破困难,化危机为机遇,让困难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器。

为行为负责

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旦决定了,就需要为结果埋单这件事。没有谁提醒过这个是现实世界的生存法则之一;也许我看到或听到别人说过,但是没有体感,丝毫不认为这条可以成为人生原则之一。直到去年在看《画江湖之不良人》中张子凡的九叔的情节,让我有所领悟。 张子凡九叔叫李存忠,奉老大李嗣源的命令找回张子凡,在找到张子凡之后,按理说任务完成了,就该回去了,但子凡请求其救出李星云,其明知要在汴州营中捞人按期的武力就是以卵击石,又考虑到如果如果能顺便把李星云带回通文馆的话,又是立功一件,此时摆在李存忠面前的是一个选择题,要不要做这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支线任务呢!结果如大家预料的一样,任务失败,害的十二叔李存孝惨死汴州,自己也深受重伤,张子凡也没能如愿带回,在回到通文馆向李克用请罪时,迫于压力被李嗣源的射杀,当场毙命。

我们在小的时候不需要为行为负责或者没有被教育要为行为负责,是因为父母是我们的庇护伞,我们在外面闯祸犯错了,父母总是说会想办法摆平,我们反而逃避了惩罚,这就导致了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思考。小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的世界不同,需要按照成年人的游戏规则生成。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谨慎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其结果,如果不能或者不愿,那就不要做这个决定,不要要让自己成为巨婴,做了事情又不远承担结果的人。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当中,也是如此,你要想有所成绩,就必须做好因成绩不佳而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因做阿里云而苦守多年受尽激讽的王坚博士,比如因推进阿里做社交软件来玩的前CEO陆兆禧,做成了一代功臣高高在上,做失败了,退出历史舞台。人生中的机会并不多,做好每一次的决断,不要事后为你改承担的结果而啧啧不休。

无论你听过再多的道理,当你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心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你是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所以人们会常常说“道理我都懂,然后并没有什么乱用”,那是因为你经历的还是太少,痛了你就明白了。

人生信仰

以前我是不太相信信仰的,这可能跟中国大环境下缺乏信仰有关。从小到大,没有任何教育说要建立个人信仰,要建立个人人生准则与道德底线,也不知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那时候大人们只会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们会回到当医生或者警察亦或者老师,但是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相当。直到从《十二国记》中看到了乐俊,我觉得,他就是我想要找的那个人生导师。真诚待人,而不是怀有功利心;即便整个社会都不接纳自己,自己也要努力拼搏,活出自我;强大的包容心,对过失的包容,对不公的包容,对人心阴暗面的包容;乐观积极向上,睿智而博学。

在我们面对教条主义式的价值观灌输时,我们往往都是怀有抵触心理的,像动漫这种以动人的故事来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推崇与坚守的,更能让人信服。有了人生导师,就应该在生活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主动让座,主动拾起垃圾,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以有爱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有底线、有准则、有信仰、有关爱的人就在你我身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mingming1989/article/details/8462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