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交20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版权声明:以上文字均为原创,若想转载,请添加VX:duing2 https://blog.csdn.net/panda_panda_/article/details/84388355

2018年,最后一批80后也即将30岁。

这一年,马化腾带领的国内社交媒体的创始鼻祖——腾讯第六次更改了自己的组织架构,全力由2C向2B发力。

这一年,微信、QQ、微博仍然承载着大部分人的社交,这一年短视频异军突起,蚕食着已老的微信的封地,也同样是这一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0个年头,人人网最终被交易,至此,属于80后独有的社交网络时代标签正式完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20年,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年,也是社交网络孕育成长的20年,从最初BBS的一枝独秀,到现在意识形态的百花齐放,虽荆棘坎坷,却也封神无数。今天,借着人人网的易主,小渡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社交封神的曲折20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95年8月初,ace为使清华内部能有自己的BBS,在实验室的一台386/Linux上架设了BBS,采用的系统是台湾大学椰林风情站的PalmBBS。其后ming和lucky也参与进来,并将系统转移到一台SUNSparc20(64M内存)的机器上。

8月8日这个BBS系统正式开放,定名为“水木清华站”,此时的IP是166.111.1.11。自此水木清华成为了BBS的领头羊,代表了中国高校的社群文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遥想当年,BBS的江湖地位如何体现?猫扑捧红了奶茶妹妹,天涯论坛诞生了宁财神、慕容雪村等一众大咖。曾几何时,BBS是中国网民重要的舆论场。

与刷朋友圈、发抖音小视频不同,现在的90后、95后估计很难体会,在PC时代,发帖、跟帖、删帖、置顶、互动,是大家上网的“正事”。

各种社区、论坛几乎集结了一代最活跃的网民。在论坛上,斑竹,灌水,板凳,沙发等等第一代网络词汇属于如今正渐渐被人们遗忘,BBS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大业的腾讯帝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上决定开发一种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直接的交流,由此产生了IC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这激起了小马哥最初的创业冲动。

1998年11月11曰,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的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于是腾讯开始涉足社交领域,OICQ注册用户数在短短两个月内达到20多万,虽然这只是现在腾讯新增注册用户一天不到数量,但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其后几个月,腾讯推出OICQ99a,先后新增了公共聊天室、传送文件、无线寻呼、手机短讯、语音聊天等,OICQ99a的推出奠定了腾讯在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到1999年底,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空前的130多万,平均在线用户15000多人,占领了当时中国在线即时通讯80%以上的市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2000年,腾讯的OICQ基本上已经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90%以上的市场,基本上已经锁定了胜局,这时候麻烦来了。

AOL给腾讯发来律师函,ICQ是AOL的注册商标,因此任何在名称中使用ICQ字样的同类软件都有侵犯AOL商标使用权的风险。要求腾讯把OICQ改名,否则将诉诸以法庭。

为了避免和ICQ发生法律冲突,这QQ本来是网友对OICQ的一种昵称,不料一夜之间却成了OICQ正式的新名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腾讯奠定了社交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今后的日子里挟用户以战天下,可谓是神挡杀神,无坚不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QQ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的王兴决定回国创业。

基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1933~1984)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王兴把目光放在了熟人网络。

2005年12月8日,王兴带领的对标Facebook的校内网正式上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竞争者相比,校内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Facebook成熟的UI和交互。虽然一度背上抄袭的骂名,但省时省力,而且比起其他网站的盲目创新来说,对用户也更加友好。

2009年8月4日,近7000万注册用户的校内网,正式更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人网,标志着中国的SNS网络进入鼎盛时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遥想当年的校内网何其风光无限,承载着80、9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正因为这一代人的青春,铸就了人人网昔日的辉煌。人人网注册用户曾经达到近2亿人,登录用户每天平均停留时间达7.7小时,而当时Facebook的用户平均登录时间也不过才7.3小时。

虽说最终,校内网还是未能经得起互联网大潮的洗涤,难逃被贱卖的命运,好在这一切对于王兴来说还只是开始。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校内网爆火的同时,开心网也正式试水,垂直突击白领圈,楞是在熟人社交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08年3月上线的开心网在上线两个月内推出了朋友买卖和争车位应用,类似朋友圈小游戏的社交裂变模式第一次出现在SNS网站上。社交圈燃了。让一亿多白领为之疯狂,每天设好手机闹钟,凌晨集体起来到人人网上去“偷菜”。

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开心网的注册用户量就突破了1500万,直追校内网。

然而,“人人网们”想要成为Facebook,还有最后一战要打,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巨大的天堑,对面站着的是那只带着红围巾的憨厚企鹅,和它身后的腾讯帝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09年1月,QQ校友上线,腾讯以防御人人网的姿态向SNS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同年11月,腾讯买下qzone.com域名,QQ空间正式开启由个人主页向SNS网络的转型。

毫无悬念的,腾讯的QQ空间和QQ校友手起刀落解决了人人网,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QQ庞大的关系网络,在这只企鹅面前,人人网只能俯首称臣。

2010年四季度,QQ空间用户超过4.8亿,2013年末,QQ空间被列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社交网站。在这种竞争较量里,腾讯似乎没有输过,当然,微博是个例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到微博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博客,它是继MSN.BBS.ICQ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

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启了一轮真香警告,由此,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徐静蕾、韩寒等涌现的一大批作家在博客上深耕。

只可惜微博的出现打破了博客的霸主地位。2007年3月,Twitter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办的“西南偏南”活动上一炮而红,每天发送的消息量达到了六万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08年,Twitter的热潮传到了中国,这种微博客的形态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也比传统门户网站有着更直接的新闻获取和传播能力。

王兴早早瞄上了这个商机,2007年5月,国内首个类推特微型博客「饭否」上线。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推特」,推特也没推出中文版本,饭否则完完全全复制了「推特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早体验过推特魅力,但不习惯全英功能的网友,会非常惊讶于把推特「汉化」了的饭否。因140字微型博客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饭否吸引到了第一代网络名嘴、专业媒体人,甚至是娱乐明星。

元老级饭友东东枪,道长梁文道,「单口相声」还不叫锤子发布会的罗永浩。未来知名笑星李诞二十岁少年,在饭否上认识了脱口秀演员王建国。陈珊妮、戚薇、陈绮贞等明星还会亲自回复。更有一批自南都周刊、城市画报、南华早报等媒体的专业人士。

但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7月7日,因「不可说」的原因,饭否被封闭。饭友们被迫开始了互联网世界的「流亡」。

饭否虽然被和谐了,但微博这种短平快的模式却已经深入人心。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线,成为第一家开放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并且再一次复制博客时代的名人策略,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吸引了全网的注意力。腾讯也有意加入,但失去先机的腾讯微博在市场被极大占领的情况下惨淡退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天然移动属性的微博进入空前鼎盛的时期,其中新浪微博一马当先,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迅速成为了国民性的现象级产。

在新浪的春秋大梦下,万万没想到会有人在QQ、微博两方对抗中再杀出一条血路,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个人居然还是腾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来到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App因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引起业内关注,这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软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天晚上,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在看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即时通讯),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他向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很快表示认同。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本。

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由于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因此并不被外界看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微信1.0测试版

事实上,微信在前3个月的确表现平平,每天用户增长只有几千人。不过,很快,微信开始爆发。

在随后的版本中,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多人会话、语音对讲、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朋友圈等功能,这成为一个又一个引爆用户的增长点。

到2012年3月,微信上线433天,马化腾在腾讯微博发布信息:终于,突破1亿!而几年过去之后的今天,微信的用户已经接近10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今,微信已经不能再简单用“日活数量”“用户数量”等维度来诠释了,它早已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腾讯正在用它的力量构建一个基于微信的生态系统,凭借它的社交属性,腾讯在BAT战场上战无不克。

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有语音聊天,看朋友圈打发时间,在微店购物,玩腾讯系游戏放松的生活方式,这些改变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让人更加折服于社交网络的魅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移动时代的全面到来,娱乐化、场景化的社交将会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抖音的爆红就是很好的个案。

短短15s的视频来表达一种情绪,比文字来的更直接。社交王者的腾讯也终遭到了头条系产品的正面挑战,进行不断的调整的同时,也在着手开发新的产品,在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小马哥提到的VR版微信,或者是一个新的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除了以上提到的火爆全网的熟人社交,生人社交也同样值得一提,江湖人称“**神器”的陌陌,相亲交友的爆款探探;职场吐槽交流的脉脉;音乐社交的网易云、唱吧等等。

各种类型,各种形态,不同场景,针对不同人群,种类繁多的交流沟通方式,正式宣告百花齐放的社交时代钟声敲响。小渡还不知道,未来的中国social社交将走向何处,还会诞生怎样的产品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但这一切都值得期待。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里写到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步没踩稳就会被潮流裹挟再无翻身之地。

这是希望之春,每天都有令人振奋的新科技发布,这是失望之冬,曾经的灌水、偷菜、老同学都已渐行渐远,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谁也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挺进,但至少我们还能拼尽全力奔跑去换一个未来。

本文转自渡一教育公众号Du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anda_panda_/article/details/8438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