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为什么会变自律?因为想玩的都玩过了。玩腻了,没什么好玩的,才发现曾经的乐趣没有终身学习更有趣,各种叛逆都成了茶余饭后的青春谈资。
我的中学生活是很不自律的,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学生”。初中揍过人,飚过车,和朋友唱歌唱到凌晨,和女生交换日记,向女生表白被拒绝,恶搞教材,通宵上网吧;高中宿舍打牌下棋,被校长批评,用学校的电脑打dota,被第一次叫家长。
这不意味着我不注重学业,事实上我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高中是副班长兼学习委员,是班主任寄予希望的一份子。我不上补习班,不买辅导书,成绩稳定,是市四星高中重点班的一员,是有资格展望985/211的优秀学生之一。
一切太顺风顺水了,我总觉得比别人聪明,只要我想,只要我努力,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不是什么难题。
可问题就在这里。人们都说大学是温水煮青蛙,我却发现高中才是。仅仅按部就班,稍微努力一下,我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久而久之,便恰恰忽视了一个别人都想从我身上学习但自己从没想过的地方——自律。
没有人教过我自律,因为他们都以为我自律。只有高考教了我。
出成绩后的一个星期,我闷在家里,满脑子都是高考前、高考后,就像词汇云图一样。哭过,心痛过,然后和解,平淡。开心地出去享受游玩,但酸楚感一直如鲠在喉,时不时还会刺痛。它是滋生的藤蔓和杂草,不是你不管不问就能自行消解的,而是随着时间潜伏生长,等到察觉时已经捆绑得快要窒息。
这份酸楚就是: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想到?
是的。是全世界该死的马后炮,是全人生可恨的不可逆。“早知道”个屁,你现在悔恨有什么用?但我还是要一遍遍去回忆,去悔恨。像行走在莫比乌斯环上,直到得出一个年轻人难以接受的答案:重来一遍你还是一样。于是环被解开,自己和自己达成和解。
重来一遍真的会一样吗?实际上,当你已经成长,能保证“一定会不一样”时,你同时也敞开了心扉,认可了“但是没有意义”。一定不会一样,但是没有意义。这时环才真正解开,自我的和解才发生效力。
为什么我没有早点想到该约束自己?
那时毕业,我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够努力。够努力才能看到自己的上界。而上大学以后,随着学识和阅历的增加,我发现这个问题比想象更复杂。
所以,提出问题的所有人,你是幸运的。我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是被失败教育了问题。
不够努力。确实没错,直至今日,我也没有推翻这个初步结论。这个结论为我埋下了改变的种子,正是由于高中到大学过渡阶段的思考,我才能在大学的温室里,逐渐走向自律。
因此,我把第一个要点称为:
「通过努力发现上界」
你现在自律能力差,背单词背几个就背不下去了,题目做几道就做不下去了,学习学一会儿就分神了。
我告诉你,这都是小问题。和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一样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你背单词了,你做题目了,你学习了。
但这够吗?你也知道不够。我只是建议你在焦虑之前,多做一步,发现上界。
什么是 上界?
你背了几个单词。你做了几道题目。你是什么时候分神的?是学了多久分神的?
记下来。
举个例子,你先规定自己想学习多久再休息。然后学习时,学了一会儿出神了,不要着急,在纸上杠一笔。过一会又出神了,再杠一笔。就像这样:

记录你分神的次数一场学习区间下来,你可能会惊讶于究竟了分神多少次。
这是次数统计,你也可以统计时间。你可以记录一个开始时间,一个结束时间。多次统计分神的次数和时间,你就能对自己的“定力水平”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同理,不管是单词还是题目或是其它,你都可以设法找到一种记录上界的方式。
这个小习惯 • 看似简单,但关键在于锻炼对自身问题的觉察,也就是发现问题的存在。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才是改变的开始,永远不要被自傲蒙蔽双眼。人的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那么究竟是多少呢?用这个习惯发现你的上界。
从小的层面说,它会帮助你意识到当前水平的量化局限;从大的层面说,它会帮助你不断认知自己的不足,能帮助你沉下心来,稳扎稳打。

下面是我的第二个阶段:离经叛道。
你可能非常奇怪,自律不就是好好约束自己么?怎么还去瞎折腾呢?
其实,我身上的“叛逆”影子从未消减。小时候不懂事是个爱玩的少年,长大了懂得自制了,“叛逆”也只是换个形式。我不喜欢循规蹈矩,不会上讨厌的课,生日不想庆祝就一人去爬山,顶着太阳骑车骑上过二十多公里,我最喜欢的动物是 狼,最喜欢的美剧是《绝命毒师》,还在宿舍挂了海报,喜欢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欣赏乔布斯在办公楼上挂海盗旗。
这是我的固有特性,但不是说我真的没变,还没学乖。我比以前乖了很多,在于理解了另一个道理:平时爱玩可以,该认真就要全力以赴。
我是“叛逆”,但学业上会注意复习,考试前一定好好准备。为什么不试着去严格控制自己呢?按理来说如果我高度自律,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对。
我的回答是:做不到。通过第一阶段,我对自己的局限已经有了认识,几年来我保持着“发现上界”的习惯,已经发展完善了个人心像。所以我才说,那是固有特性。重点是怎么在自己的上界下,做到尽可能的控制。
该怎么诠释所谓的“离经叛道”呢?我将其定性为“反常规”。
对自己失去控制和加以控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就像触发器的信号一样,一个是低平,一个是高平,我们且不管那两种状态是什么,要是突然跳变,谁都无法适应。

施加控制是“高”,卸除控制是“低”。
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处于在“高控”和“低控”振荡的区间,这是大家的常规状态。为什么题主说看到强调自律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期望,那就是给予你“高控”状态的描述,让你感受到“高控”的美好,然后鼓励你竭尽所能去贴近,再维持稳定(即养成习惯)。
它鼓励你去攀升。

而我的建议,相对比较“邪教”——去尝试“低控”状态。
因为进入”低控“的过程,与进入”高控“的过程,有其相似性,都是从常规到非常规的波动,去适应这种临界转换,有助于你在那上升阶段中,完成最后一点成功的跃迁。

要注意的是,我不是鼓励你干脆去好好玩,而是走一条曲线,你可以换不同的方向,去适应自己的“非常规”。
什么是你的“非常规”状态?
就是你仅有过念头,没去做一做的事,要么是因为某些原因推迟了,要么是你没有勇气,总之,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觉得不太像平常的自己。当你去做时,便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临界转换。
你有想法吗?我举一些例子。
参加一场你认为希望并不太大的比赛,并为之拼搏。
去看看你听闻过但就是没入坑的经典电影、演讲、传记
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整理有序
在操场上跑十圈
骑车骑到累得不行
参加公开性的活动
与人打赌,公开承诺并竭力实现
定一个认为不太可能做到的学习目标,拼命去完成
独自旅游
宅在屋里半天,除了想事情啥也不干
请开动你的脑筋,think different,尝试一些“违规”的事。当然,注意安全,另外尽量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
你能做到这种突破,那就也能达到控制自我的新高度。而且,你可能会在发散的“玩”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会对所谓“游玩”有不一样的看法。
想玩的都玩过了,但更有乐趣的还是在良好自律下的各种学习。
因此,这便是第二个要点,我称为:
「通过打破常规,适应临界转换」
实际上良好的自律不是一味地自控,而恰恰就是在常规与非常规的状态、受控与非受控的状态下收放自如。

我的第三个阶段,是稳定控制。
要稳定控制,就要抵抗诱惑。很多人都是,”诱惑“就是不好,就是不能碰。但我会给自己留一个退路,不把自己逼得太死,反而有奇效。简而言之,称为两个十分钟法则。
<1>如果你产生了某种冲动,但又不确定该不该去做的时候,那就先等上十分钟,十分钟过去后你还是那么想去做的话,就去做吧。
这是我小时候在《读者》杂志上某一期学到的,受用到现在。
比如,我突然特别想买某个东西,但我又想了想认为不该买,到底是放任自己还是控制住自己?
等个十分钟,去做别的事,十分钟过去了,也没那么想买了。
这些冲动,很大一部分是受某种激发诞生的,其实没有多难抑制。
<2>别急着要一口气学上多久,可以就学十分钟。
往往只要学十分钟你就进入状态了,是暂时停不下来的,难控制的只是开头而已,后面都是自动的,所以不用有什么压力。
这两个十分钟法则,是给自己留退路的,而要真的稳定控制,离不开目标。有了反常规的突破,你不再害怕做不到任何反常规。这时,你就敢于树立长远的目标,并化之为现实,用量化进步的方式认知自己,用打破常规的能力突破自己。
关于目标的制定,首先,我建议你「以结果为导向」。
一个阶段里,你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完成你想做的一切。你的大目标就是完成所有小目标,而你只关心大目标的完成。
如果没有都做到,那就是没有完成目标,但不要气馁,做总结:是计划的问题,超出能力,需要修正?还是自己的问题,时间安排不好?
发现上界,提升上界。
其次,在稳定的初期,我建议要追求结果,就要去追求能留下痕迹的、能成为不可撼动的事实的结果。
一旦你成功,那将成为不可磨灭的事实。你能和别人讲述,能给人搬出证明。这些“结果”带来的成就感和力量是巨大的,你再失控,它也会永远在那儿,诉说你辉煌的过往,持续地鼓励你。
比如
竞赛的奖状
奖学金
活动参与证明
完整的笔记
一段实习经历
各种证明能力的证书
事无巨细,可大可小,当然,越是不可能的,激励越是巨大。
我把第三个要点称为:
「以退为进,以结果为导向」
如果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到学糕寻找帮助,这是转门做大学生课后习题答案的,而且上面有很多学霸,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发上去会有大神解决,欢迎你们关注微信公众号学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498021/article/details/8477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