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知识点汇总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6630770/article/details/84872845

第一章(简答题: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分组交换的要点,计算时延,往返时间RTT)

  1. 三大类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连通性和共享。
  3.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结点和链路组成。
  4. TCP”传输控制协议”
  5. 互联网的组成:一、边缘部分(主机,又称为端系统),其作用是进行信息处理  二、核心部分(路由器、网络), 按存储转发方式进行分组交换。
  6. 边缘部分的通信方式通常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7.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的请求
  8. 对等连接(P2P方式):只要两台主机都进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9. 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0.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表示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后进行传送。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1. 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1)电路交换: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宽带,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3)分组交换:分组的长度小于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的时延比报文交换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可编程的硬件”表明这种硬件一定包含有中央处理机CPU。
  13.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5. 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注意单位!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6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s)×带宽(bit)

  • 计算机网络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TCP/IP——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结构和格式),语义(动作),同步(顺序);

  • 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为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HTTP,SMTP,FTP);
  • 运输层:负责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TCP报文段,UDP用户数据包)(复用和分用);
  • 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句提供通信服务(IP);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路由器之间)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
  • 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不在物理层)。
  1. 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
  1. 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IP over Everything    Everything over IP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630770/article/details/8487284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