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SLAM VS 激光SLAM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是指运动物体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一边计算自身位置,一边构建环境地图的过程,解决机器人等在未知环境下运动时的定位与地图构建问题。目前,SLAM的主要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AR、VR等领域。其用途包括传感器自身的定位,以及后续的路径规划、运动性能、场景理解。


SLAM按照传感器来分,分为视觉SLAM(VSLAM)和激光SLAM,视觉SLAM基于摄像头返回的图像信息,激光SLAM基于激光雷达返回的点云信息。

激光SLAM比视觉SLAM起步早,在理论、技术和产品落地上都相对成熟。基于视觉的 SLAM 方案目前主要有两种实现路径,一种是基于 RGBD 的深度摄像机,比如 Kinect;还有一种就是基于单目、双目或者鱼眼摄像头的。VSLAM 目前尚处于进一步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产品逐渐落地阶段。

成本

不管是 Sick,北洋,还是 Velodyne,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RPLIDAR算是很低成本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摄像头相比激光雷达,成本低很多

应用场景

VSLAM的应用场景要丰富很多,在室内外均能开展工作,但是对光的依赖度高,在暗处或者一些无纹理区域无法进行工作。而激光SLAM主要应用在室内。

构建的地图精度

激光SLAM精度很高,RPLIDAR精度达到2cm,VSLAM kinect测距范围3-12m,地图构建精度3cm。所以激光 SLAM 构建的地图精度一般来说比 VSLAM 高,且能直接用于定位导航。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46602 查看本文章

激光 SLAM 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定位导航方案,视觉 SLAM 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流方向。所以,未来,多传感器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取长补短,优势结合,才能打造出真正好用的、易用的 SLAM 方案。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66040927/article/details/7907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