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socket、tcp/udp简要梳理

RPC:远程过程调用(分布式、微服务间的方法调用)

HTTP:无状态,每次请求都要发送一个request,服务器响应之后就断掉(http header中的keep-alive指的是tcp)

TCP:面向连接,三次握手保证通信可靠

UDP:非面向连接,不可靠,速度快(可以手动对数据收发进行验证,IM系统多采用,QQ)

Socket:TCP协议的接口实现,面向传输层进行网络编程, socket并不是一种协议,是在程序员层面上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其实是一个调用接口,方便程序员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程序员通过socket来使用tcp/ip协议。但是socket并不是一定要使用tcp/ip协议,Socket编程接口在设计的时候,就希望也能适应其他的网络协议。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是远程过程调用,比如说现在有两台服务器A, B,一个在A服务器上的应用想要调用B服务器上的应用提供的某个,由于不在两个方法不在一个内存空间,不能直接调用,需要通过网络表达调用的语义和传达调用的数据。常存在于分布式系统中。

RPC跟HTTP不是对立面,RPC中可以使用HTTP作为通讯协议。RPC是一种设计、实现框架,通讯协议只是其中一部分。

RPC的本质是提供了一种轻量无感知的跨进程通信的方式,在分布式机器上调用其他方法与本地调用无异(远程调用的过程是透明的,你并不知道这个调用的方法是部署在哪里,通过PRC能够解耦服务)。RPC是根据语言的API来定义的,而不是基于网络的应用来定义的,调用更方便,协议私密更安全、内容更小效率更高。

http接口是在接口不多、系统与系统交互较少的情况下,解决信息孤岛初期常使用的一种通信手段;优点就是简单、直接、开发方便。利用现成的http协议 进行传输。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型的网站,内部子系统较多、接口非常多的情况下,RPC框架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基于TCP协议的情况下)就是长链接,不必每次通信都要像http 一样去3次握手什么的,减少了网络开销;其次就是RPC框架一般都有注册中心,有丰富的监控管理;发布、下线接口、动态扩展等,对调用方来说是无感知、统一化的操作。第三个来说就是安全性。最后就是最近流行的服务化架构、服务化治理,RPC框架是一个强力的支撑。

 

TCP 三次握手:握手过程中并不传输数据,在握手后服务器与客户端才开始传输数据,理想状态下,TCP 连接一旦建立,在通讯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断开连接之前 TCP 连接会一直保持下去。

Socket 是对 TCP/IP 协议的封装,是针对TCP或UDP的具体接口实现,提供了在传输层进行网络编程的方法, Socket 只是个接口不是协议,通过 Socket 我们才能使用 TCP/IP 协议,除了 TCP,也可以使用 UDP 协议来传递数据。

创建 Socket 连接的时候,可以指定传输层协议,可以是 TCP 或者 UDP,当用 TCP 连接,该Socket就是个TCP连接,反之。

Socket 原理

Socket 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分为 clientSocket,serverSocket 连接分为3个步骤:

(1)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并不定位具体客户端的套接字,而是时刻处于监听状态;

(2) 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的套接字要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提供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向服务器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3)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套接字收到客户端套接字发来的请求后,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并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的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Socket为长连接:通常情况下Socket 连接就是 TCP 连接,因此 Socket 连接一旦建立,通讯双方开始互发数据内容,直到双方断开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节点过多,在传输过程中,会被节点断开连接,因此要通过轮询高速网络,该节点处于活跃状态。

很多情况下,都是需要服务器端向客户端主动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实时同步。

若双方是 Socket 连接,可以由服务器直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若双方是 HTTP 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客户端发送请求后,才能将数据回传给客户端。

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一个完整的RPC架构里面包含了四个核心的组件,分别是Client,Server,Client Stub以及Server Stub,这个Stub大家可以理解为存根。分别说说这几个组件:

客户端(Client),服务的调用方。

服务端(Server),真正的服务提供者。

客户端存根,存放服务端的地址消息,再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打包成网络消息,然后通过网络远程发送给服务方。

服务端存根,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将消息解包,并调用本地的方法。

RPC主要是用在大型企业里面,因为大型企业里面系统繁多,业务线复杂,而且效率优势非常重要的一块,这个时候RPC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实际的开发当中是这么做的,项目一般使用maven来管理。比如我们有一个处理订单的系统服务,先声明它的所有的接口(这里就是具体指Java中的interface),然后将整个项目打包为一个jar包,服务端这边引入这个二方库,然后实现相应的功能,客户端这边也只需要引入这个二方库即可调用了。为什么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减少客户端这边的jar包大小,因为每一次打包发布的时候,jar包太多总是会影响效率。另外也是将客户端和服务端解耦,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

目前流行的开源RPC框架还是比较多的。下面重点介绍三种:

gRPC是Google最近公布的开源软件,基于最新的HTTP2.0协议,并支持常见的众多编程语言。 我们知道HTTP2.0是基于二进制的HTTP协议升级版本,目前各大浏览器都在快马加鞭的加以支持。 这个RPC框架是基于HTTP协议实现的,底层使用到了Netty框架的支持。

Thrift是Facebook的一个开源项目,主要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它有一个代码生成器来对它所定义的IDL定义文件自动生成服务代码框架。用户只要在其之前进行二次开发就行,对于底层的RPC通讯等都是透明的。不过这个对于用户来说的话需要学习特定领域语言这个特性,还是有一定成本的。

Dubbo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RPC框架,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协议和序列化框架都可以插拔是及其鲜明的特色。同样的远程接口是基于Java Interface,并且依托于spring框架方便开发。可以方便的打包成单一文件,独立进程运行,和现在的微服务概念一致。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suliujia/p/1013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