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之常用命令整理(二)

Linux系统启动流程

  bios(找到启动介质) --> mbr(找到boot loader  512B 446引导信息 64分区信息 2 标志位 ) -->grub(选择操作系统或者内核) -->kernel -->init

  启动BIOS程序 从存储设备中读取起始的521bytes(主引导程序MBR) MBR告诉电脑从哪个设备中加载程序 boot loader)通过GRUB 选择操作系统或者内核和操作级别

Linux系统的七个操作级别

  linux 有7个操作级别 可以在/etc/inittab

  cat /etc/redhat-reslease 查看系统版本
  uanme -r 查看系统
  uanme -a 查看内核信息
  init 0 关机
  init 1 单用户操作
  init 2 多用户操作
  init 3 命令行界面(多用户操作)
  init 4 开发使用
  init 5 图形界面
  init 6 重启

Grub加密

   grub-md5-crypt 输入密码得到密文

  然后在配置文件/etc/grub.conf 加入password=所生成的密文

cache 与 buffer 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冲区) 是为了解决cpu和内存的时间差 他存储的的是经常访问的数据

  buffer(缓冲区) 是为了解决内存和硬盘的时间差 它存储的是硬盘中零散的数据

进程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
  守护进程是在后台中运行并提供系统服务的一些进程
  当一个进程创建另一个进程的时候,第一个进程被称为新进程的父进程,而新进程被称为子进程

    top 查看进程

  free 查看内存大小 默认以kb为单位

    free - m 以MB为单位
    free - h 以G为单位

    grep 查找过滤

    grep 'h ' /etc/passwd

    查找/etc/passwd中的 h  

  ps aux | grep 'init' | grep -v 'grep' grep -v 反向匹配 匹配不包括指定字符的进程

  kill -9 pid 强制杀死进程

  pkill -9 进程名 会杀掉所有指定名的进程

  firefox & 在后台执行firefox 然后使用jobs 可以查看在后台运行的程序 fg %1 将后台的程序调到前台运行
  pstree 查看进程树

分区

  ls -i 查看文件的inode号
  ls -di 查看目录的inode号

  df 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
  df -h 查看磁盘大小的使用情况  
  df -i (inodes)查看磁盘编号的使用情况

  fdisk -l /dev/sda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fdisk /dev/sdb 进行分区操作  
  每块硬盘最多可以分15个区,最多能分4个主分区
  m n p d(删除分区) w保存新建的分区
  partprobe 更新分区列表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文件系统
  挂载:将指定的目录映射到已经分好的磁盘空间上

  du -sh /etc/ 统计某个目录下文件有多大

  现在常用的文件系统 xfs windows中常用的是ntfs文件系统  
  mount 查看挂载情况
  df 查看挂载情况
  unmount 卸载文件系统 unmount -l 强制卸载

硬链接和软连接

  ln -s /a/source.txt /b/des.txt 创建软连接 软连接相当于windows里面的快捷方式 inode号不一样

  修改源文件里面的内容 链接文件里面的内容也跟着改变 删除软链接文件对源文件没有影响
  工作原理 链接文件指向文件名 b.txt --> a.txt --> inode号 指针找到block块 进行数据操作

  ln /a/source.txt /b/des.txt 创建硬链接 硬链接的目标文件和源文件的inode号一样
  删除源文件 连接文件仍然存在 且可以进行操作

  工作原理 链接文件指向的是inode号(共用一个inode号) b.txt --> inode a.txt --> inode

  软连接可以跨分区 硬链接不能跨分区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xdedu/p/1017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