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_requests(一)之基本用法

1. 实例引入

urllib库中的urlopen()方法实际上是以GET方式请求网页,而requests中相应的方法就是get()方法,是不是感觉表达更明确一些?下面通过实例来看一下:

运行结果如下:

这里我们调用get()方法实现与urlopen()相同的操作,得到一个Response对象,然后分别输出了Response的类型、状态码、响应体的类型、内容以及Cookies。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发现,它的返回类型是requests.models.Response,响应体的类型是字符串str,Cookies的类型是RequestsCookieJar

使用get()方法成功实现一个GET请求,这倒不算什么,更方便之处在于其他的请求类型依然可以用一句话来完成,示例如下:

这里分别用post()put()delete()等方法实现了POST、PUT、DELETE等请求。是不是比urllib简单太多了?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还在后面。

3. GET请求

HTTP中最常见的请求之一就是GET请求,下面首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利用requests构建GET请求的方法。

基本实例

首先,构建一个最简单的GET请求,请求的链接为http://httpbin.org/get,该网站会判断如果客户端发起的是GET请求的话,它返回相应的请求信息:

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我们成功发起了GET请求,返回结果中包含请求头、URL、IP等信息。

那么,对于GET请求,如果要附加额外的信息,一般怎样添加呢?比如现在想添加两个参数,其中namegermeyage是22。要构造这个请求链接,是不是要直接写成:

这样也可以,但是是不是有点不人性化呢?一般情况下,这种信息数据会用字典来存储。那么,怎样来构造这个链接呢?

这同样很简单,利用params这个参数就好了,示例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判断,请求的链接自动被构造成了:http://httpbin.org/get?age=22&name=germey

另外,网页的返回类型实际上是str类型,但是它很特殊,是JSON格式的。所以,如果想直接解析返回结果,得到一个字典格式的话,可以直接调用json()方法。示例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调用json()方法,就可以将返回结果是JSON格式的字符串转化为字典。

但需要注意的书,如果返回结果不是JSON格式,便会出现解析错误,抛出json.decoder.JSONDecodeError异常。

抓取网页

上面的请求链接返回的是JSON形式的字符串,那么如果请求普通的网页,则肯定能获得相应的内容了。下面以“知乎”→“发现”页面为例来看一下:

这里我们加入了headers信息,其中包含了User-Agent字段信息,也就是浏览器标识信息。如果不加这个,知乎会禁止抓取。

接下来我们用到了最基础的正则表达式来匹配出所有的问题内容。关于正则表达式的相关内容,我们会在3.3节中详细介绍,这里作为实例来配合讲解。

运行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这里成功提取出了所有的问题内容。

抓取二进制数据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抓取的是知乎的一个页面,实际上它返回的是一个HTML文档。如果想抓去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应该怎么办呢?

图片、音频、视频这些文件本质上都是由二进制码组成的,由于有特定的保存格式和对应的解析方式,我们才可以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多媒体。所以,想要抓取它们,就要拿到它们的二进制码。

下面以GitHub的站点图标为例来看一下:

这里抓取的内容是站点图标,也就是在浏览器每一个标签上显示的小图标,如图3-3所示。

图3-3 站点图标

这里打印了Response对象的两个属性,一个是text,另一个是content

运行结果如图3-4所示,其中前两行是r.text的结果,最后一行是r.content的结果。

图3-4 运行结果

可以注意到,前者出现了乱码,后者结果前带有一个b,这代表是bytes类型的数据。由于图片是二进制数据,所以前者在打印时转化为str类型,也就是图片直接转化为字符串,这理所当然会出现乱码。

接着,我们将刚才提取到的图片保存下来:

这里用了open()方法,它的第一个参数是文件名称,第二个参数代表以二进制写的形式打开,可以向文件里写入二进制数据。

运行结束之后,可以发现在文件夹中出现了名为favicon.ico的图标,如图3-5所示。

图3-5 图标

同样地,音频和视频文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取。

添加headers

urllib.request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headers参数来传递头信息。

比如,在上面“知乎”的例子中,如果不传递headers,就不能正常请求:

运行结果如下:

但如果加上headers并加上User-Agent信息,那就没问题了:

当然,我们可以在headers这个参数中任意添加其他的字段信息。

4. POST请求

前面我们了解了最基本的GET请求,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请求方式是POST。使用requests实现POST请求同样非常简单,示例如下:

这里还是请求http://httpbin.org/post,该网站可以判断如果请求是POST方式,就把相关请求信息返回。

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我们成功获得了返回结果,其中form部分就是提交的数据,这就证明POST请求成功发送了。

5. 响应

发送请求后,得到的自然就是响应。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使用textcontent获取了响应的内容。此外,还有很多属性和方法可以用来获取其他信息,比如状态码、响应头、Cookies等。示例如下:

这里分别打印输出status_code属性得到状态码,输出headers属性得到响应头,输出cookies属性得到Cookies,输出url属性得到URL,输出history属性得到请求历史。

运行结果如下:

因为session_id过长,在此简写。可以看到,headerscookies这两个属性得到的结果分别是CaseInsensitiveDictRequestsCookieJar类型。

状态码常用来判断请求是否成功,而requests还提供了一个内置的状态码查询对象requests.codes,示例如下:

这里通过比较返回码和内置的成功的返回码,来保证请求得到了正常响应,输出成功请求的消息,否则程序终止,这里我们用requests.codes.ok得到的是成功的状态码200。

那么,肯定不能只有ok这个条件码。下面列出了返回码和相应的查询条件:

比如,如果想判断结果是不是404状态,可以用requests.codes.not_found来比对。

转载于:静觅 »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 3.2.1-基本用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knowing/p/10214002.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