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政治漩涡中的历史解读

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穿插历史与现实,戏剧与实际的结合,展现了明世宗嘉靖末期在清修明史中奸臣严嵩的穷途末路。这部极具政治水平的历史大剧,很是烧脑。远非那种国产脑残剧可以比拟,甚至于经常看脑残剧甚至会影响智商,让你看不懂经典的真正历史电视剧最高水平。

话不多说,事情从明嘉靖司礼监东厂提督太监冯保打死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开始。国库挥霍无度,各级官吏贪墨横行,导致整个冬天不下雪,这是上天降下的罪责。因为这一句话,明朝忠臣周云逸被活活打死在午门外。作为周云逸清流一派的首脑人物,徐阶,髙拱,张居正面对着东厂的残酷不能无动于衷,他们的背后首脑是明世宗嘉靖帝唯一仅剩的儿子裕王,也可能是大明江山的下一代继承人。而作为清流的死对头严党一派,严嵩,鄢懋卿,洛龙文,他们的老大是内阁二十年首辅的严嵩。

(冯保,作为后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太监,秉笔太监,三位一体,成为了明王朝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监。冯保和张居正开启了明王朝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变革万历新政。冯保作为一名太监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是太监中顶级的佼佼者。)

由于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根深蒂固,树大叶茂。朝廷去年的亏空,也就是嘉靖三十九年国库亏空高达1400万两白银。巨大的亏空必然有人来承担罪责,作为朝廷的当家人,内阁,司礼监开启了这场御前财务会议的辩论。

严嵩作为内阁首辅,坐在中间的位置,他的上方是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皇帝位置。嘉靖因为炼道修玄,并没有坐在这张椅子上,而是在玉熙宫的里面打坐垂帘。右边的是徐阶(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髙拱(户部侍郎),严世藩(工部,吏部两部尚书以及侍郎兼任,炙手可热,人称小阁老),最末尾的是兵部尚书张居正。左边的司礼监首席掌印太监吕芳,以及四大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黄锦,石公公,孟公公。

会议上,徐阶髙拱核查亏空的银两,全部出自严世藩的工部和吏部,严世藩则借机污蔑髙拱张居正是腊月二十九诽谤朝廷周云逸的后台。实则借嘉靖皇帝刀,屠杀内阁大臣髙拱和张居正。严世藩说,奸臣自己跳出来了,髙拱一个,张居正一个。髙拱大声道,奸字怎么写?一个女加一个干字,我髙拱到现在还是一个糟糠之妻。而你严世藩昨天已经娶了第九房姨太。嘉靖,深处于玉熙宫深处,听着双方的辩驳。最后问严嵩,阁老,严世藩说,奸臣在你们内阁,你怎么看?严嵩说,没有奸臣。最后嘉靖作为朝廷实际当家人,出面定调,内阁没有奸臣,只有忠臣,你们这些人所做的事情不同,都是为了朝廷。

这个地方有点意思的是,严世藩说髙拱张居正是奸臣,借机污蔑他们的时候。嘉靖问严嵩说奸臣在你们内阁。严嵩当场表态,内阁没有奸臣。严世藩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亲爹严嵩,他在想,为何不他爹不顺着自己的话借机倒打一耙,除掉髙拱张居正。这时候嘉靖帝出来了,对着严世藩说,别用这种眼神看着你爹,好好学着点。其实这一句话已经证明了,嘉靖虽然身处深宫,却非常明白国库的亏空到底出自哪里。就是出自严世藩的工部和吏部,因为嘉靖需要他们去做见不得人的事情,也只有他们能做,而清流派的徐阶,髙拱他们却以道德文章自居,皇帝很难亲近下去,且严世藩说请流派是周云逸的后台,这让嘉靖有了警觉。

但是实际上,双方表面上平和了矛盾。内地里暗涛汹涌,巨大的国库亏空必须有人承担。于是明朝老百姓又成了朝廷政策失误承担的替罪羊。

严嵩表示,朝廷可以实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每亩桑田产量比稻田要高,且产出的丝绸卖往西洋诸国价钱比内地高出几倍。假如一年能产几十万匹丝绸,收益高达几千万两,国库的亏空就有了着落。其实这个建议是张居正提出来的,被严嵩接了话头过去,变成了严嵩自己提出来的国策。

(张居正,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张居正的万历新政,让明王朝从逐渐没落走向了盛世的辉煌,在西方历史上张居正主导的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华的白银帝国。此时的张居正在严嵩,徐阶,髙拱面前显得是稚嫩,以及初露锋芒。)

于是在,内阁和司礼监以及皇帝的讨论下,改稻为桑的国策正式开始实行了。清流派的徐阶,髙拱,张居正,裕王等人,必然不会放过这次改稻为桑的国策过程中漏洞和失误,而实际上从后来看,这条国策无异于死路一条,推动了严党走向穷途末路。徐阶髙拱等建议嘉靖的儿子裕王,在严党改稻为桑的浙江烧一把火,把严党彻底毁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angyanzhi1111/article/details/8584387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