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P小龙 | 连接价值孤岛的桥梁 跨链篇 [ 下 ]

上篇回顾:

DREP小龙 | 连接价值孤岛的桥梁 跨链篇 [ 上 ]

现状

跨链的应用不仅仅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其目标是演变成类似电子邮件的支付体系,发展出世界通用的支付 ID。但在现在,即使是为人所知的跨链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占比也只有5%。跨链项目虽然不少,其真正认同还有明显不足。

A

Polkadot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855013 查看本文章

Polkadot是Parity科技推出的无须授权的跨链公链项目。其创始人为Gavin Wood,原以太坊CTO。采用的技术是平行链(即分片+侧链中继),希望打造成可伸缩的异构多链。

Polkadot的共识为PoS+PBFT分层机制,除了这个经典的分片架构之外还有Honeyledger和Tendermint机制的参与。其内划分有多种角色:收集人、验证人、提案人和钓鱼人。前三者顾名思义,收集人收集交易,验证人验证交易,提案人提案验证人。而钓鱼人在管理自身所在侧链,保证自身侧链交易合法之外,还可以向其他侧链进行”钓鱼“,钓出可能正在进行恶意行为的侧链。

在交易方面,Polkadot的链上设有“饱和”机制,若短期交易量过大,则对应侧链进入“饱和状态”,停止接受新的交易请求。这在普通的区块链上可能并不合适,但在跨链项目上却是可行的——交易的安全性最重要,TPS可以靠后。

Polkadot基于以太坊平台进行扩展,只要以太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olkadot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B

Fusion

从侧链的角度,ETH是大量公链的侧链,这显然没有意义。不过Fusion则希望成为所有公链的侧链,其资产全部投影在Fusion上,进行复杂的资产交易。它正是分布式私钥控制的产物。

Fusion也有分层,但自身宣称不是分片而是分组。选择分组是为了增加一个”游击组“的存在。游击组随着时间进行随机分配,可以参与任何其他组内的行为,这样涉及游击组的跨组交易就自然转化为组内交易。同时”游击组“的存在也提升了分组的随机性和安全性。分组的另一作用正是对私钥进行控制。当用户需要投影资产时,参与私钥控制的正是各个分组。在分组成员能够保持诚实的情况下,这个结构可以提升投射的效率。

Fusion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包容的交易平台,不需要资产上链,只需要资产代理在Fusion上进行。这样各种金融衍生品就能比较容易在Fusion平台上进行,不过这需要各种复杂的智能合约在Fusion平台上实现。    

  

C

Ether Universe

Ether Universe是基于EOS开发的跨链项目,是公证人+侧链组合技术的体现。ETU希望无论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或DApp,均能接入Ether Universe,并以极低成本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的连接及快速安全的资产的跨链转移。

ETU采用48超级节点的DPoS,通过选举选出公证人。公证人有不同的权重与声誉,根据权重进行有效性投票。如果交易结果是诚实的,则投支持票方奖励声誉;反之支持者损失声誉,而声誉又直接挂钩权重,以此激励进行诚实交易和公正审核。

侧链部分则是子链架构,主链不参与跨链,只有侧链与将要跨链交易的原链进行信息交互。

除此之外,ETU支持轻客户端、接口等便利操作。Ether Universe希望借助以上架构成为国际间资金交互的平台,打通链间资产限制。

D

Cosmos

Cosmos和Polkadot比较相似,都用Tendermint,都是中继机制,不过Cosmos更注重跨链接入的便利性,形成深度集成的代币经济体系。

Cosmos中与原链相互作用的是Zone,也是一个区块链,一共有4个,与中心枢纽共同形成一个轮辐结构。而特别提出的Peg Zone可以将较为复杂的双向跨链一次性解决,具有可互操作性。当然,需要原链对Peg Zone有特殊的信任等级。

不过互操作性还需要Cosmos Hub链的帮助。Cosmos Hub是为了支持多链多币的生态而产生,其中代币可以由个体用户或空间本身持有。这些代币能够通过特殊的IBC包裹,即“代币包”(coin packet)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中心负责保持空间中各类代币全球总量不变。

存在的问题

跨链因为其金融属性,如果不解决下面的问题,其发展将会阻碍重重。

A

速度慢

跨链由于涉及两条链的状态,自身往往也是一条链,所以对两条链状态的监控和同步使得时间消耗较大。对于采用DPoS/PBFT的公证人模式这个问题并不大,之前EOS已经证明DPoS可以达到1000以上TPS。不过对于其他几种模式,其速度并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侧链中继模式,由于验证的需求,其TPS往往比原链还低。

B

易被攻击

跨链为了方便交易,不太可能像通常主链一样有高算力/高币值进行高强度PoW/PoS共识来运行。同时跨链自身价值不大,但对应确认的交易价值较高,黑客即使在跨链上受到惩罚,只要双花攻击了被跨链的交易币,收益就非常可观,使得跨链成为51%攻击、女巫攻击、双花攻击和重放攻击的良好目标。由于涉及到不同链的信息,重放攻击的有效性一般也很高。

C

对智能合约要求高

跨链涉及的交易内容在通常主链上很难或不出现,所以需要为跨链定制更加安全高效的智能合约。在这方面目前已有的智能合约还不足以承担此重任。特别是Hash锁定,很难进行复杂智能合约的问题不解决,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D

需要大量分叉

跨链往往会导致大量软分叉,同时也有硬分叉的可能。这对于跨链本身的稳定性是个挑战。对于原链,硬分叉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算力/权益较高。而跨链不然,在易被攻击的同时分叉安全性并不高,若被迫硬分叉,跨链交易内容很可能会失去保护。软分叉太多对于形成共识也不利。

E

成本较高

由于TPS不足,其交易容易塞车,这必然要增加交易费用。跨链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绕过交易平台的手续费。现在不少跨链项目开始采用分片技术弥补这一问题,不过目前还没有哪个跨链能几乎0成本完成资金交易。

DREP的预期

 

跨链本身只是为了完成价值的转移,但价值的转移不仅仅是数字货币,还有有价值信息的转移。同时智能合约状态的互通也可以扩展到链与链状态的交互与同步。将这些有价值信息和单纯的货币价值分成两块——跨链与跨域分别处理固然有其原因,不过它们就没有相似点了么?

声誉作为社交环境下信任判别的基础,具有吸引高质量利益相关者的筛选效应和自我加强效应,可视作为为声誉主体创造附加价值的无形资产,但对其跨平台价值化管理缺乏必要的意识和相应的工具。我们认为,在合适条件下,声誉也可以进行跨链达成价值的同步和转移。

DREP的核心理念是希望让Reputation能够成为⼀种财富,释放其价值,同时让优质的内容及高声誉的人或服务获得匹配的奖励,促进整个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此,基于分布式私钥控制技术,将处于不同DRApp的Token和Rep均通过跨链技术集成在主账户中,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用户声誉情况列表。其私钥管理者通过声誉进行筛选,只有具有一定声誉的节点才能担任这个责任,最大程度保证用户的财产和隐私安全。

立体化的声誉列表可以根据用户的隐私设置,针对于不同应用的声誉情况,可以快速的制定用户在各个领域的画像,做出更精确的定制化服务。这不仅可以给予用户方便,同时也可以反哺各DRApp,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帮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考虑将合作伙伴的用户行为也进行声誉化,在跨域要求的安全性控制条件下将声誉扩展到各个不同的系统,使声誉走出区块链的范围,形成广域声誉生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rep_foundation/article/details/8455428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