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TCP/IP模型

TCP/IP模型
应用层 利用所需的应用层报头,创建封装所需的应用层数据,通常是HTTP协议或POP3,SMTP协议
传输层 将应用层数据封装在传输层中,选择TCP或UDP协议
网络层 将传输层的数据封装在网络层(IP层)的报文中
数据链路层 将网络层提供的数据封装在网络接入层报头和报尾之间
物理层 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转换成比特形式进行传输

 

传输层:传输层作为第四层协议,包括TCP和UDP。他们的区别在于TCP包含更多的服务如丢包重传、流量控制,而UDP更少。

传输层TCP协议特性:

1、端口多路复用(UDP仅具有该性质)

2、错误恢复

3、窗口流量控制

4、建立终止连接

5、有序数据传输与分段

UDP报文:

源端口 目标端口
长度 校验和

TCP报文:

源端口 目标端口
序列号
确认数
偏移量 保留 代码位 窗口
校验和            紧急标志          

IP协议信息

字段

报文信息

说明

版本

Version 4

ip第四版,(占4位)

头长

Header Length:20 bytes

报头长度20字节(占4位)

服务类型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0x00

区分服务(占8位)

总长度

Total Length:60

总长度60字节(占16位)

标识

Identification:0x05a8(1448)

1448,用于分片时排序(占16位)

标志

Flags:0x00

MF:NotSet DF:NotSet(占3位)

片偏移

Fragment offset:0

0 起点为零(占13位)

生存周期

Time to Live:128

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占8位)

协议

Protocol:ICMP(1)

指出使用的是哪种协议(占8位)

校验和

Head checksum:0x9d2d

只检验数据报首部(占16位)

源地址

Source:192.168.11.74

发送方地址(占32位)

目的地址

Destination:192.168.11.81

目的地址(占32位)

        IP报文要交给数据链路层封装后才能发送。理想情况下,每个IP报文正好能放在同一个物理帧中发送。但在实际应用中,每种网络技术所支持的最大帧长各不相同。这个上限被称为物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当这个报文要从一个MTU大的子网发送到一个MTU小的网络时,IP协议就把这个报文的数据部分分割成能被目的子网所容纳的较小数据分片,组成较小的报文发送。每个较小的报文被称为一个分片(Fragment)。每个分片都有一个IP报文头,分片后的数据报的IP报头和原始IP报头除分片偏移、MF标志位和校验字段不同外,其它都一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1615049/article/details/845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