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学习基础篇--随笔1

最近在自学性能测试,通过学习各个关于性能测试的博客和网站,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以免忘记

性能测试概念: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

性能测试分类:

1、负载测试:指通过测试系统在资源超负荷情况下的表现,来发现设计上的错误或验证系统的负载能力。负载测试可以评测和评估测试对象在不同工作量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以及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目标是,确定并确保系统在超出最大预期工作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2、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的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受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3、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多用户数。

性能测试指标(术语):

1、并发用户:

·狭义: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是指做同一种类型的业务。

·广义:与狭义的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操作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属于并发的范畴。

2、用户并发数量:

在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在线用户数量。特征:这些用户与服务器发生了交互,这种交互可以是单向传送数据包,也可以是双向传送数据报文。

3、TPS(也称作QPS):

是指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的交易或者事务的数量,用来衡量系统业务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接口并发3000通常指的就是TPS=3000,可以理解为他的系统1秒钟接受并处理完毕3000个请求。

·TPS的算法就是:完成请求的数量/完成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例:如果10秒的时间内,系统接受到了3000个请求,返回了2000个,剩下1000报错。则它的TPS=2000/10=200

4、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的时间。即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计时,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果为止计时结束。

请求响应时间的分解如上图所示,请求响应时间为“网络响应时间”和“应用程序与系统响应时间”之和,即(N1+N2+N3+N4+A1+A2+A3)。

5、事务响应时间:

事物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物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主要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事务响应时间和后面的业务吞吐率都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6、吞吐量:是指在一次性能测试过程中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流量的总和。

7、吞吐率:

吞吐量/传输时间。通常用来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流量,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用来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是衡量网络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字节数/秒”、“请求数/秒”、“页面数/秒”来衡量。

8、点击率:

每秒钟用户像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这个指标是web应有特有的一个指标。(web应用是“请求-响应”模式,用户发出一次申请,服务器就要处理一次,所以点击是web应用能够处理的交易的最小单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点击不是指鼠标的一次“单击”操作,因为在一次“单击”操作中,客户端可能向服务器发出多个HTTP请求。)

9、资源利用率:

指的是对不同系统资源的使用程度,例如服务器的CPU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资源利用率主要针对web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等,是测试和分析瓶颈的主要参考。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JuliaXiao-blog/p/1036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