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生福州过小年:“这年味陌生又亲切”

台湾大学生福州过小年:“这年味陌生又亲切”

资料图:过小年儿,迎新春。(图文无关)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新社福州1月28日电 题:(新春见闻)台湾大学生福州过小年:“这年味陌生又亲切”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28日是腊月二十三,来自海峡两岸的32名大学生参加“第二届榕台大学生闽都文化体验营”,携手在福州过小年,包肉燕、品鱼丸,共同品味这“又陌生又亲切”的年味。

其中21名台湾籍学生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台湾海洋大学、辅仁大学、逢甲大学等15家台湾大学,他们都是首次“登陆”。为期4天的活动“又潮又复古”,让他们对大陆好感倍增:穿汉服撑油纸扇“穿越”福州千年街区三坊七巷;跟随抖音大师挖掘自己的网红潜质;赴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看古人”;到东湖数字小镇玩一把VR“黑科技”。

在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学系三年级学生谭颖第一次穿上汉服,依循古制行“谢年礼”,“感觉好酷”。谭颖告诉记者,台湾因为少子化严重,有师姐建议她前往到大陆音乐培训机构工作,“比如教钢琴,在大陆你绝对不会招不到学生。”

谭颖对大陆时兴的网络教育特别感兴趣,希望此行能深入了解大陆幼教市场。她的新年愿望就是通过直播、视频上网课,在台湾接到大陆工作机会,“相信这种模式会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关注大陆。”

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一年级学生阮以竹心灵手巧,很快成为大学生们公认的包肉燕高手,只见她右手持筷挑起一点肉糜,往左手掌心里的肉燕皮一抹,五指一拢一旋,一个圆鼓鼓的肉燕就立了起来。

18岁的阮以竹想象中的大陆“古香古色,山水如画”,没想到福州传统和现代并进,人文饮食与台湾相近,感觉这年味“又陌生又亲切”,令她消弭了到大陆读研究生的担忧。

与台湾口味近似的福州鱼丸和荔枝肉,也让就读于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三年级的林裕城自舌尖感受到榕台的亲近感。林裕城透露,没来大陆前他已决定要考取大陆律师证照,他比较担心大陆市民未必见得会信赖“人生地不熟”的台湾律师。

“这几年间,台湾考律师证照的补习所越来越多地聘请大陆名师,这反映出一个西进的大趋势。”林城裕给自己打气,“只要慢慢磨,跟着老律师好好做,大陆机会很多。”

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的陆生洪鑫告诉记者,大陆影视剧、大陆各种明星选秀综艺节目在台湾热播流行,让台湾年轻人直观地感受了大陆的确“爱拼会赢”,也激励他们来了解大陆,亲近祖地。

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主席梁志强在当天开营式上致辞表示,相信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建立的友谊将成为一生的财富。他期许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惠台措施推动和落实,将吸引越来越多台胞来福州亲身感受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696106/article/details/8672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