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杂谈】试试第三选择,人生或许不同

12277775-33efac2b165914b5

今天发一篇旧文。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0

什么是第三选择?

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

打或者逃;

我赢或者你赢;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败;

支持或者反对。

不要自责,这是人类的本能给我们的反应。

本能是什么?

原始人在野外狩猎,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是这个反应,准备战斗,或者拔腿就跑。在面对这个反应的时候,你的血液是流向四肢的。大脑缺血,所以人在碰到重大事件或者紧张的时刻,经常会感到脑部一片空白,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长久以来,总是在这两种选择中徘徊,缺乏更好的方案。为什么不试试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是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大家肯定听过他的另外一本书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

你可以把第三选择当做一种人生信仰,也可以仅仅当做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第三种选择的核心就是协同,通过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一

我看到自己。将自己看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思维模式二

我看到你。视他人为人而非物。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三选择。

思维模式三

我找到你。面对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思维模式四

我和你协同。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 3 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2

协同的步骤主要有四个:

询问。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界定。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

创造。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三选择;

达成。当形成真正的第三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真正强大的人是会放弃成见和报复心理,而追求协同就是第三选择。

下面用一个事例,来介绍一位父亲如何处理女儿与吸毒者交往的事情。我们肯定知道直接要求女儿远离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会引发大量争吵。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让血液从四肢回到大脑。问女儿“告诉我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吧。”女儿说“你关心的只有你自己,你只不过不想有一个吸毒的女儿,因为那会让你没面子!”当然,女儿这样讲不公平,但父亲放下了关于公平的想法,而是说:“难为你了。”过了一会,女儿说“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这时你可以反驳,但这位父亲只是反映了女儿的情感“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于吸毒的看法,“他们吸毒的样子真可怕,我很担心他们”父亲说“看到你的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就这样,父亲和女儿逐渐达成协同,因为女儿说:“我不知道如果我也这样会怎样?”

这个父亲就是强大的父亲,我也是一个父亲,我在和小孩的打交道的过程中,确实有点时候会感到非常愤怒,有时候也会动手。小孩有时候就根本不讲道理,孩子有时候说话是会伤人的,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如果你针锋相对地反击,虽然寻求了公平,但丧失了获得第 3 选择的机会。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事例。和配偶、女友沟通,与客户协调,与子女谈心等,与竞争对手沟通,都可以运用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

用第三选择这种方式思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会发现生活又开了一扇门,多了一个选择,可能就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343000/article/details/8769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