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管理实践总结

自述

 2013年7月进入公司以来,正式从校园进入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人。进入公司后,经过了一个半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地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方向及发展规划等内容,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为了快速抢占无人机应用市场,公司专门成立了无人机研发团队,我被划分到了该团队,经历了团队从无到有的过程,团队的成长历程经过了“成立——碰壁——质变——稳定发展——持续成长”的过程。目前成为了公司无人机监控与管理业务平台开发和运营专业化团队,在行业中也具有较高的影响。

刚开始接收团队,简直一团乱麻,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没有技术储备,没有标准的开发流程,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标准的代码管理与控制意识,需求变化太随意,开发时间经常被无条件地压缩,沟通协调等琐碎事务占用大部分时间。为了尽快摆脱这一现状,将研发管理工作带入正规,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下面我将根据踩过的坑,来总结一下经验。

经过一年半的实践,研发团队的人数基本控制在12人左右,有了比较规范的开发模式,对研发团队日常工作,做到比较精细的管理。

一、敏捷开发模式

最重要的是通过尽早和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满足客户需要。
我们欢迎需求的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敏捷过程能够驾驭变化,保持客户的竞争优势。
经常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从几星期到几个月,时间尺度越短越好。
业务人员和开发者应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始终朝夕在一起工作。
围绕斗志高昂的人进行软件开发,给开发者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并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
在开发小组中最有效率也最有效果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可以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主要度量标准。
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开发。出资人、开发人员和用户应该总是维持不变的节奏。
对卓越技术与良好设计的不断追求将有助于提高敏捷性。
简单——尽可能减少工作量的艺术至关重要。
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都源自自我组织的团队。
每隔一定时间,团队都要总结如何更有效率,然后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拥抱变化,快速响应;拆分任务,减小颗粒度,在短时间内能完成

我们研发研发团队的敏捷开发流程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会”,具体如下:

  1. 站立会议:每日8:50在任务看板前进行。团队成员都要参与并发言,会议时间大约15~20分钟,每个成员都要回答三个问题:昨天计划完成情况?今日的开发计划是什么?有哪些工作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协助?
  2. 计划会议:每两周进行一次,重点讨论本迭代周期的开发计划、评估本周期开发计划完成时间及调整任务优先级;
  3. 评审会议:每两周的周五下午15:30准备进行,由项目负责人、开发团队成员参与,共同针对开发计划验证本迭代周期的计划完成情况,并按照计划完成验收标准进行逐项评审;
  4. 回顾会议:每两种的周五下午16:30进行,回顾本周期工作的哪些计划做得好?哪些计划做得不好?后期如何改进?
     

二、辅助基础设施

  • 持续集成系统——Jenkins
  • Bug管理系统——BugFree
  • 代码质量自动评价系统——Sonar
  • 版本管理系统——GIt
  • 代码审查系统——UpSources

三、团队文化建设

1、团队相处原则

2、团队愿景

打造一支自组织学习型团队,同时也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共同完成愿景,快速反馈变化,不断适应环境。


四、定期技术分享

每个迭代周期投票选中最想听的话题,并制定分享人员;

充分调研及知识准备,提前安排分享计划;

分享形式多样化,原型系统演示/PPT演讲/学习心得体会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可组织专题研讨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068483/article/details/885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