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你的年度大戏:“金三银四”的折腾

1, 什么是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和Inner Class的不同。

内部类就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的类,内部类中不能定义静态成员(静态成员不是对象的特性,只是为了找一个容身之处,所以需要放到一个类中而已,这么一点小事,你还要把它放到类内部的一个类中,过分了啊!提供内部类,不是为让你干这种事情,无聊,不让你干。我想可能是既然静态成员类似c语言的全局变量,而内部类通常是用于创建内部对象用的,所以,把“全局变量”放在内部类中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既然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就应该被禁止),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变量,内部类可以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外面,也可以定义在外部类的方法体中,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int out_x = 0;
public void method()
{
Inner1 inner1 = new Inner1();
public class Inner2 //在方法体内部定义的内部类
{
public method()
{
out_x = 3;
}
}
Inner2 inner2 = new Inner2();
}
 
public class Inner1 //在方法体外面定义的内部类
{
 
}
}

在方法体外面定义的内部类的访问类型可以是public,protected,默认的,private等4种类型,这就好像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有4种访问类型一样,它们决定这个内部类的定义对其他类是否可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在外面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时,一定要先创建外部类的实例对象,然后用这个外部类的实例对象去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对象,代码如下: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1 inner1 = outer.newInnner1();

在方法内部定义的内部类前面不能有访问类型修饰符,就好像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一样,但这种内部类的前面可以使用final或abstract修饰符。这种内部类对其他类是不可见的其他类无法引用这种内部类,但是这种内部类创建的实例对象可以传递给其他类访问。这种内部类必须是先定义,后使用,即内部类的定义代码必须出现在使用该类之前,这与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种内部类可以访问方法体中的局部变量,但是,该局部变量前必须加final修饰符。

对于这些细节,只要在eclipse写代码试试,根据开发工具提示的各类错误信息就可以马上了解到。

在方法体内部还可以采用如下语法来创建一种匿名内部类,即定义某一接口或类的子类的同时,还创建了该子类的实例对象,无需为该子类定义名称: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start()
{
new Thread(
new Runable(){
public void run(){};
}
).start();
}
}

最后,在方法外部定义的内部类前面可以加上static关键字,从而成为Static Nested Class,它不再具有内部类的特性,所有,从狭义上讲,它不是内部类。Static Nested Class与普通类在运行时的行为和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编程引用时的语法上有一些差别,它可以定义成public、protected、默认的、private等多种类型,而普通类只能定义成public和默认的这两种类型。在外面引用Static Nested Class类的名称为“外部类名.内部类名”。在外面不需要创建外部类的实例对象,就可以直接创建Static Nested Class,例如,假设Inner是定义在Outer类中的Static Nested Class,那么可以使用如下语句创建Inner类:

Outer.Inner inner = newOuter.Inner();

由于static Nested Class不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对象,所以,static Nested Class能访问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当在外部类中访问Static Nested Class时,可以直接使用Static Nested Class的名字,而不需要加上外部类的名字了,在Static Nested Class中也可以直接引用外部类的static的成员变量,不需要加上外部类的名字。

在静态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也是Static Nested Class,这时候不能在类前面加static关键字,静态方法中的Static Nested Class与普通方法中的内部类的应用方式很相似,它除了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的成员变量,还可以访问静态方法中的局部变量,但是,该局部变量前必须加final修饰符。

备注:首先根据你的印象说出你对内部类的总体方面的特点:例如,在两个地方可以定义,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不能定义静态成员,这是大的特点。然后再说一些细节方面的知识,例如,几种定义方式的语法区别,静态内部类,以及匿名内部类。

  1. 内部类可以引用它的包含类的成员吗?有没有什么限制?

如果你把静态嵌套类当作内部类的一种特例,那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普通成员变量,而只能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例如,下面的代码:

class Outer
{
static int x;
static class Inner
{
void test()
{
syso(x);
}
}
}

答题时,也要能察言观色,揣摩提问者的心思,显然人家希望你说的是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但你一上来就顶牛,这不好,要先顺着人家,让人家满意,然后再说特殊情况,让人家吃惊。

  1. Anonymous Inner Class (匿名内部类)是否可以extends(继承)其它类,是否可以implements(实现)interface(接口)?

可以继承其他类或实现其他接口。不仅是可以,而是必须!

  1. super.getClass()方法调用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

import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Testextends Date{
public static void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test();
}
public void test(){
System.out.println(super.getClass().getName());
}
}

很奇怪,结果是Test

在test方法中,直接调用getClass().getName()方法,返回的是Test类名

由于getClass()在Object类中定义成了final,子类不能覆盖该方法,所以,在

test方法中调用getClass().getName()方法,其实就是在调用从父类继承的getClass()方法,等效于调用super.getClass().getName()方法,所以,super.getClass().getName()方法返回的也应该是Test。

如果想得到父类的名称,应该用如下代码:

getClass().getSuperClass().getName();
  1. String是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吗?

基本数据类型包括byte、int、char、long、float、double、boolean和short。

java.lang.String类是final类型的,因此不可以继承这个类、不能修改这个类。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我们应该用StringBuffer类。

  1. String s = “Hello”;s = s + " world!";这两行代码执行后,原始的String对象中的内容到底变了没有?

没有。因为String被设计成不可变(immutable)类,所以它的所有对象都是不可变对象。在这段代码中,s原先指向一个String对象,内容是 “Hello”,然后我们对s进行了+操作,那么s所指向的那个对象是否发生了改变呢?答案是没有。这时,s不指向原来那个对象了,而指向了另一个 String对象,内容为"Hello world!",原来那个对象还存在于内存之中,只是s这个引用变量不再指向它了。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很容易导出另一个结论,如果经常对字符串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者说,不可预见的修改,那么使用String来代表字符串的话会引起很大的内存开销。因为 String对象建立之后不能再改变,所以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字符串,都需要一个String对象来表示。这时,应该考虑使用StringBuffer类,它允许修改,而不是每个不同的字符串都要生成一个新的对象。并且,这两种类的对象转换十分容易。
同时,我们还可以知道,如果要使用内容相同的字符串,不必每次都new一个String。例如我们要在构造器中对一个名叫s的String引用变量进行初始化,把它设置为初始值,应当这样做: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ring s;
...
public Demo {
s = "Initial Value";
}
...
}

而非

s = new String("Initial Value");

后者每次都会调用构造器,生成新对象,性能低下且内存开销大,并且没有意义,因为String对象不可改变,所以对于内容相同的字符串,只要一个String对象来表示就可以了。也就说,多次调用上面的构造器创建多个对象,他们的String类型属性s都指向同一个对象。

上面的结论还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字符串常量,如果内容相同,Java认为它们代表同一个String对象。而用关键字new调用构造器,总是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无论内容是否相同。

至于为什么要把String类设计成不可变类,是它的用途决定的。其实不只String,很多Java标准类库中的类都是不可变的。在开发一个系统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设计不可变类,来传递一组相关的值,这也是面向对象思想的体现。不可变类有一些优点,比如因为它的对象是只读的,所以多线程并发访问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每个不同的状态都要一个对象来代表,可能会造成性能上的问题。所以Java标准类库还提供了一个可变版本,即 StringBuffer。

  1. 是否可以继承String类?

String类是final类故不可以继承。

  1. String s = new String(“xyz”);创建了几个String Object?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两个或一个,”xyz”对应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放在字符串常量缓冲区,常量”xyz”不管出现多少遍,都是缓冲区中的那一个。New String每写一遍,就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它一句那个常量”xyz”对象的内容来创建出一个新String对象。如果以前就用过’xyz’,这句代表就不会创建”xyz”自己了,直接从缓冲区拿。

  1. String和StringBuffer的区别

JAVA平台提供了两个类:String和StringBuffer,它们可以储存和操作字符串,即包含多个字符的字符数据。这个String类提供了数值不可改变的字符串。而这个StringBuffer类提供的字符串进行修改。当你知道字符数据要改变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StringBuffer。典型地,你可以使用StringBuffers来动态构造字符数据。另外,String实现了equals方法,new String(“abc”).equals(new String(“abc”)的结果为true,而StringBuffer没有实现equals方法,所以,new StringBuffer(“abc”).equals(new StringBuffer(“abc”)的结果为false。

接着要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我们要把1到100的所有数字拼起来,组成一个串。

    StringBuffer sbf = new StringBuffer(); 
    for(int i=0;i<100;i++)
    {
        sbf.append(i);
    }

//上面的代码效率很高,因为只创建了一个StringBuffer对象,而下面的代码效率很低,因为创建了101个对象。
String str = new String(); 

for(int i=0;i<100;i++)
{
    str = str + i;
}

在讲两者区别时,应把循环的次数搞成10000,然后用endTime-beginTime来比较两者执行的时间差异,最后还要讲讲StringBuilder与StringBuffer的区别。

String覆盖了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而StringBuffer没有覆盖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所以,将StringBuffer对象存储进Java集合类中时会出现问题。

  1. 如何把一段逗号分割的字符串转换成一个数组?

如果不查jdk api,我很难写出来!我可以说说我的思路:
1 用正则表达式,代码大概为:String [] result = orgStr.split(“,”);
2 用 StingTokenizer ,代码为:StringTokenizer tokener = StringTokenizer(orgStr,”,”);

String [] result =new String[tokener .countTokens()];
Int i=0;
while(tokener.hasNext(){result[i++]=toker.nextToken();}
  1. 数组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String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数组没有length()这个方法,有length的属性。String有有length()这个方法。

  1. 下面这条语句一共创建了多少个对象:String s=“a”+“b”+“c”+“d”;

答:对于如下代码: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s1 + "b";
String s3 = "a" + "b";
System.out.println(s2 == "ab");
System.out.println(s3 == "ab");

第一条语句打印的结果为false,第二条语句打印的结果为true,这说明javac编译可以对字符串常量直接相加的表达式进行优化,不必要等到运行期去进行加法运算处理,而是在编译时去掉其中的加号,直接将其编译成一个这些常量相连的结果。
题目中的第一行代码被编译器在编译时优化后,相当于直接定义了一个”abcd”的字符串,所以,上面的代码应该只创建了一个String对象。写如下两行代码,

String s ="a" + "b" + "c" + "d";
System.out.println(s== "abcd");

最终打印的结果应该为true。

  1. try {}里有一个return语句,那么紧跟在这个try后的finally {}里的code会不会被执行,什么时候被执行,在return前还是后?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st());//后打印1
    }
     
    static int test()
    {
    int x = 1;
    try
    {
    return x;
    }
    finally
    {
    ++x;
    System.out.println(x);//先打印2
    }
    }
    }

主函数调用子函数并得到结果的过程,好比主函数准备一个空罐子,当子函数要返回结果时,先把结果放在罐子里,然后再将程序逻辑返回到主函数。所谓返回,就是子函数说,我不运行了,你主函数继续运行吧,这没什么结果可言,结果是在说这话之前放进罐子里的。

public class Test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get());//2
}
 
static int get() {
try {
return 1;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finally {
return 2;
}
}
}

通过下面一个例子程序来帮助解释这个答案,从下面例子的运行结果中可以发现,try中的return语句调用的函数先于finally中调用的函数执行,也就是说return语句先执行,finally语句后执行,所以,返回的结果是2。Return并不是让函数马上返回,而是return语句执行后,将把返回结果放置进函数栈中,此时函数并不是马上返回,它要执行finally语句后才真正开始返回。

    public class Test8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st());
    }
     
    static int test() {
    try {
    return func1();
    } finally {
    return func2();
    }
    }
     
    static int func1() {
    System.out.println("func1");
    return 1;
    }
     
    static int func2() {
    System.out.println("func2");
    return 2;
    }
     
    }
     
    
    func1
    
    func2

2

结论:finally中的代码比return和break语句后执行

  1. final, finally, finalize的区别.

final 用于声明属性,方法和类,分别表示属性不可变,方法不可覆盖,类不可继承。
内部类要访问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必须定义成final类型,例如,一段代码……
finally是异常处理语句结构的一部分,表示总是执行。
finalize是Object类的一个方法,在垃圾收集器执行的时候会调用被回收对象的此方法,可以覆盖此方法提供垃圾收集时的其他资源回收,例如关闭文件等。JVM不保证此方法总被调用。

  1. 运行时异常与一般异常有何异同?

异常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正常状态,运行时异常表示虚拟机的通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是一种常见运行错误。java编译器要求方法必须声明抛出可能发生的非运行时异常,但是并不要求必须声明抛出未被捕获的运行时异常。

  1. error和exception有什么区别?

error 表示恢复不是不可能但很困难的情况下的一种严重问题。比如说内存溢出。不可能指望程序能处理这样的情况。 exception表示一种设计或实现问题。也就是说,它表示如果程序运行正常,从不会发生的情况。

  1.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异常是指java程序运行时(非编译)所发生的非正常情况或错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很相似,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信息,可以用一个对象来表示,Java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处理异常,它把程序中发生的每个异常也都分别封装到一个对象来表示的,该对象中包含有异常的信息。

Java对异常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异常分别用不同的Java类表示,所有异常的根类为java.lang.Throwable,Throwable下面又派生了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Error表示应用程序本身无法克服和恢复的一种严重问题,程序只有死的份了,例如,说内存溢出和线程死锁等系统问题。Exception表示程序还能够克服和恢复的问题,其中又分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系统异常是软件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也就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不周所导致的问题,软件使用者无法克服和恢复这种问题,但在这种问题下还可以让软件系统继续运行或者让软件死掉,例如,数组脚本越界(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空指针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类转换异常(ClassCastException);普通异常是运行环境的变化或异常所导致的问题,是用户能够克服的问题,例如,网络断线,硬盘空间不够,发生这样的异常后,程序不应该死掉。

java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编译器强制普通异常必须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继续抛给上层调用方法处理,所以普通异常也称为checked异常,而系统异常可以处理也可以不处理,所以,编译器不强制用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所以系统异常也称为unchecked异常。

提示答题者:就按照三个级别去思考:虚拟机必须宕机的错误,程序可以死掉也可以不死掉的错误,程序不应该死掉的错误;

  1. 写出你最常见到的5个runtime exception。

NullPointer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ClassCastException、BufferOverflowException、WebServiceException

  1. throws,throw,try,catch,finally

Java的异常处理是通过5个关键词来实现的:try、catch、throw、throws和finally。

一般情况下是用try来执行一段程序,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抛出(throws)一个异常,这时候你可以通过它的类型来捕捉(catch)它,或最后(finally)由缺省处理器来处理。

try:指定一块预防所有“异常”的程序。

catch:紧跟在try程序后面,应包含一个catch子句来指定你想要捕捉的“异常”的类型。

throw:用来明确地抛出一个“异常”。

throws:标明一个成员函数可能抛出的各种“异常”。

Finally:不管发生什么“异常”都被执行一段代码。

  1. Java中有几种类型的流?JDK为每种类型的流提供了一些抽象类以供继承,请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些类?

字节流,字符流。字节流继承于InputStream OutputStream,字符流继承于InputStreamReader OutputStreamWriter。在java.io包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流,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和使用方便。

  1. Java中有几种方法实现一个线程,用什么关键字修饰同步方法?stop()和suspend()方法为何不提倡使用?

两种方式:

方法一:继承自Thread类

方法二:实现Runnable接口

每一个对象都有一把独占锁。独占锁只限制线程对它的同步方法的访问,对非同步方法,独占锁没有意义。

synchronized是java中解决同步问题的一个方法。synchronized可以用来修饰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同步方法。一个对象里可以有任意多个同步方法。任意时间里只能有一个线程访问这些同步方法。例如,线程T1在访问同步方法M1,此

时还有一个同步方法M2无人访问,但是由于已经有一个线程正在访问这个对象的同步方法M1,所以试图访问M2的线程将被阻塞。直到T1对M1的访问结束。

可见同步方法有在一个同步方法运行期内保证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进入。一旦方法结束,里面的线程就会失去对该对象的独占权。

synchronized语句块,可以指定要获得哪个对象的独占权,一旦获得,在语块执行过程中,线程会始终掌握该对象的独占权。此时,它可以连续访问多个该对象的同步方法。在整个过程中,独占权都牢牢掌握在该线程手中,其它线程没有任何机会。而如果没有同步语句块,则如果连续访问某个对象的同步方法,则在前一个方法返回,到下一个方法调用的间隙内,其他线程有机会抢先获得该对象的独占权。

反对使用stop(),是因为它不安全。它会解除由线程获取的所有锁定,当在一个线程对象上调用stop()方法时,这个线程对象所运行的线程就会立即停止,假如一个线程正在执行:synchronized void { x = 3; y = 4;} 由于方法是同步的,多个线程访问时总能保证x,y被同时赋值,而如果一个线程正在执行到x = 3;时,被调用了 stop()方法,即使在同步块中,它也干脆地stop了,这样就产生了不完整的残废数据。而多线程编程中最最基础的条件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所以请忘记线程的stop方法,以后我们再也不要说“停止线程”了。而且如果对象处于一种不连贯状态,那么其他线程能在那种状态下检查和修改它们。结果 很难检查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suspend()方法容易发生死锁。调用suspend()的时候,目标线程会停下来,但却仍然持有在这之前获得的锁定。此时,其他任何线程都不能访问锁定的资源,除非被"挂起"的线程恢复运行。对任何线程来说,如果它们想恢复目标线程,同时又试图使用任何一个锁定的资源,就会造成死锁。所以不应该使用suspend(),而应在自己的Thread类中置入一个标志,指出线程应该活动还是挂起。若标志指出线程应该挂起,便用 wait()命其进入等待状态。若标志指出线程应当恢复,则用一个notify()重新启动线程。

  1. sleep()和 wait()有什么区别?

功能差不多,都用来进行线程控制,他们最大本质的区别是:sleep()不释放同步锁,wait()释放同步缩.
还有用法的上的不同是:sleep(milliseconds)可以用时间指定来使他自动醒过来,如果时间不到你只能调用interreput()来强行打断;wait()可以用notify()直接唤起.

sleep是Thread类的静态方法。sleep的作用是让线程休眠制定的时间,在时间到达时恢复,也就是说sleep将在接到时间到达事件事恢复线程执行,例如:

try{
System.out.println("I'm going to bed");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I wake up");
}
catch(IntrruptedException e) {
}

wait是Object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对任意一个对象调用wait方法,调用wait方法将会将调用者的线程挂起,直到其他线程调用同一个对象的notify方法才会重新激活调用者,例如:

//Thread 1
try{
obj.wait();//suspend thread until obj.notify() is called
}
catch(InterrputedException e) {
}

这两者的施加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sleep()是让某个线程暂停运行一段时间,其控制范围是由当前线程决定,也就是说,在线程里面决定.好比如说,我要做的事情是 “点火->烧水->煮面”,而当我点完火之后我不立即烧水,我要休息一段时间再烧.对于运行的主动权是由我的流程来控制.

而wait(),首先,这是由某个确定的对象来调用的,将这个对象理解成一个传话的人,当这个人在某个线程里面说"暂停!",也是 thisOBJ.wait(),这里的暂停是阻塞,还是"点火->烧水->煮饭",thisOBJ就好比一个监督我的人站在我旁边,本来该线 程应该执行1后执行2,再执行3,而在2处被那个对象喊暂停,那么我就会一直等在这里而不执行3,但正个流程并没有结束,我一直想去煮饭,但还没被允许, 直到那个对象在某个地方说"通知暂停的线程启动!",也就是thisOBJ.notify()的时候,那么我就可以煮饭了,这个被暂停的线程就会从暂停处 继续执行.

其实两者都可以让线程暂停一段时间,但是本质的区别是一个线程的运行状态控制,一个是线程之间的通讯的问题

在java.lang.Thread类中,提供了sleep(),
而java.lang.Object类中提供了wait(), notify()和notifyAll()方法来操作线程
sleep()可以将一个线程睡眠,参数可以指定一个时间。
而wait()可以将一个线程挂起,直到超时或者该线程被唤醒。
wait有两种形式wait()和wait(milliseconds).
sleep和wait的区别有:
1,这两个方法来自不同的类分别是Thread和Object
2,最主要是sleep方法没有释放锁,而wait方法释放了锁,使得其他线程可以使用同步控制块或者方法。
3,wait,notify和notifyAll只能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控制块里面使用,而sleep可以在
任何地方使用

  synchronized(x){
      x.notify()
     //或者wait()
   }

4,sleep必须捕获异常,而wait,notify和notifyAll不需要捕获异常

  1. 同步和异步有何异同,在什么情况下分别使用他们?举例说明。

如果数据将在线程间共享。例如正在写的数据以后可能被另一个线程读到,或者正在读的数据可能已经被另一个线程写过了,那么这些数据就是共享数据,必须进行同步存取。
当应用程序在对象上调用了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执行的方法,并且不希望让程序等待方法的返回时,就应该使用异步编程,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异步途径往往更有效率。

  1. 多线程有几种实现方法?同步有几种实现方法?

多线程有两种实现方法,分别是继承Thread类与实现Runnable接口
同步的实现方面有两种,分别是synchronized,wait与notify
wait():使一个线程处于等待状态,并且释放所持有的对象的lock。
sleep():使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处于睡眠状态,是一个静态方法,调用此方法要捕捉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notify():唤醒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注意的是在调用此方法的时候,并不能确切的唤醒某一个等待状态的线程,而是由JVM确定唤醒哪个线程,而且不是按优先级。
Allnotity():唤醒所有处入等待状态的线程,注意并不是给所有唤醒线程一个对象的锁,而是让它们竞争。

欢迎工作一到五年的Java工程师朋友们加入Java架构开发: 957734884,领取面试题库与答案,群内提供免费的Java架构学习资料(里面有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调优、Spring源码,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个知识点的架构资料)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不要再用"没有时间“来掩饰自己思想上的懒惰!趁年轻,使劲拼,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195108/article/details/8854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