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与使用方法

1、删除目录—rmdir
1)    rmdir命令作用
删除目录命令,在删除该目录前,该目录必须为空,并且必须有该目录父目录的写权限。

2)    rmdir命令语法
rmdir [参数] [目录…]

3)    rmdir命令参数
-p: 删除指定目录后,若该目录的上层目录已经变成空目录,则将其一并删除
--help: 在线帮助
--verbose: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    rmdir命令实例
#先删除目录/root/Test/下的所有文件,接着删除空目录/root/Test 
[root@localhost~]# rm /root/Test/* /root/Test/.*
[root@localhost~]# rmdir /root/Test
#删除目录/root、/root/Test和/root/Test/abc(目录不为空或没有写权限,则命令终止)
[root@localhost~]# rmdir –p /root/Test/abc
2、 树状目录列表—tree
1)    tree命令作用
以树状图形式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中的文件

2)    tree命令语法
tree [参数] [目录…]

3)    tree命令参数
-a: 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
-C: 为文件和目录清单添加色彩,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d: 显示目录名称而非内容
-D: 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
-f: 在每个文件或目录之前,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
-F: 为执行文件、目录、Socket、符号链接、管道名称分别加上“*”、“/”、“=”、
“@”、“|”号
        -g: 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名称,没有对应的名称时,则显示群组识别码
        -L: 如遇到性质为符号链接的目录,直接列出该链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
3、 创建ext2/ext3文件系统—mke2fs
1)    mke2fs命令作用
在Linux系统下,在指定的设备或磁盘分区上构造一个Linux ext2或ext3文件系统

2)    mke2fs命令语法
mke2fs [参数] [设备名称] [区块数]

3)    mke2fs命令参数
-b<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单位为B
-c: 检查是否有损坏的区块
-f<不连续区段大小>: 指定不连续的区块大小,单位为B
-F: 不管指定的设备是什么,强制执行mke2fs命令
-i<字节>: 指定“字节/inode”的比例
-j: 建立一个ext3日志文件系统
-N<inode数>: 指定要建立的inode数目
-l<文件>: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文件系统中损坏区块的信息
-L<标签>: 设置文件系统的标签名称
-m<百分比值>: 指定给管理员保存区块的比例,预设为5%
-M: 记录最后一次挂载的目录
-q: 执行时不显示任何信息
-r: 指定要建立的ext2文件系统版本
-R=<区块数>: 设置磁盘阵列参数
-S: 仅写入superblock与group descriptors,而不更改inode able、
inode bitmap以及block bitmap。本参数在于修复损坏的superblock
与group descriptors
        -v: 执行时显示详细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4)    mke2fs命令实例
#将/dev/sdb建立成ext3文件系统,并设置卷标为Ext3-Disk
[root@localhost~]# mke2fs –j –L Ext3-Disk /dev/sdb
设置完成后查看可以用parted /dev/sdb print命令
4、查看或设置路由表—route
1)    route命令作用
查看并编辑主机的IP路由表,该表描述了数据包如何路由到本地主机

2)    route命令语法
route [参数]

3)    route命令参数
-A: 用于指定地址族(例如,inet)
-F: 在内核的Forward Information Base路由表上操作,缺省配置
-C: 在内核的路由缓存cache上操作
-n: 以IP格式显示路由表
-e: 以netstat格式显示路由表
-ee: 显示一个包含路由表所有参数的行
add: 在路由表中添加一个新的路由
del: 在路由表中删除一个指定的路由
-v: 显示执行过程

4)    以下参数需要和add、del参数联合使用
-net: 表明目标是网络
-host: 表明目标是主机
dev: 指定设备或接口
gw: 指定目标主机或网络的网关
intt I: 设置初始路由寻址时间(initial round trip time,IRTT),以毫秒为单位
metric: 设置路由表Metric域,以MB为单位
mod,dyn,reinstate: 设置动态路由
mss M: 设置TCP的MSS(Maximum Segment Size),以MB为单位
netmask: Nm设定目标主机或网络的子网掩码Nm
reject: 拒绝数据包发送的特定的路由器或主机
target: 目标主机或者网络

5)    route命令实例
#以IP格式显示路由表的全部内容
[root@localhost~]# route –n
#为路由表添加一个到网络192.168.1.0的静态路由,其中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1.1,设备接口为eth0
[root@localhost~]# route add –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92.168.1.1 dev eth0
#在当前路由表中添加一条规则,拒绝数据包路由到私有网络10.0.0.0,子网掩码为255.0.0.0
[root@localhost~]# route add –net 10.0.0.0 netmask 255.0.0.0 reject
#设置eth0访问外网的缺省网关为192.168.1.1
[root@localhost~]#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eth0
5、追溯路由—traceroute
1)    traceroute命令作用
追踪网络数据包的路由途径,缺省的数据包大小是40B,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2)    traceroute命令语法
traceroute [参数] [主机名或IP地址] [数据包大小]

3)    traceroute命令参数
-d: 使用Socket层级的排错功能
-f<存活时间>: 设置第一个检测数据包的存活数值TTL的大小,取值范围1~255
-g<网关>: 设置来源路由网关,最多可设置8个
-i<网络接口>: 使用指定的网络接口传送数据包,可用ifconfig命令查询可用网
络接口
        -m<存活时间>: 设置检测数据包的最大存活数值TTL的大小,取值范围
1~255,缺省值为30
        -n: 直接使用IP地址而非主机名称
        -P<通信端口>: 设置UDP传输协议的通信端口,缺省为33 434
        -r: 忽略普通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
        -s<来源地址>: 设置本地主机送出数据包的IP地址
        -t<服务类型>: 设置检测数据包的TOS(Type of Service)数值,十进制整数,
取值范围为0~255
        -v: 详细显示命令的执行过程
        -w<超时秒数>: 设置等待远端主机回报的时间,单位为秒,缺省值为5秒
        -x: 开启或关闭数据包的正确性检验
6、 转存网络传输数据—tcpdump
1)    tcpdump命令作用
显示、转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tcpdump命令可以显示途经指定网络接口的数据包头,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使用此命令。可以指定要输出的数据项,若不给出输出项名称,将输出所有可提供输出的数据。

2)    tcpdump命令语法
tcpdump [参数] [过滤表达式] [输出数据栏位]

3)    tcpdump命令参数
-a: 尝试将网络和广播地址转换成名称
-c<数据包数目>: 收到指定的数据包数目后,就停止进行转储操作
-f: 用数字显示Internet网络地址
-F<表达文件>: 指定内含过滤表达式的文件
-i<网络接口>: 使用指定的网络接口送出数据包
-q: 快速输出,仅列出少数的传输协议信息
-r<数据包文件>: 从指定的文件读取数据包数据
-s<数据包大小>: 设置每个数据包的大小
-U<用户>: 撤销root权限,并切换到指定用户模式
-v: 显示执行过程
-x: 用十六进制字码列出数据包资料
-w: 把数据包数据写入指定的文件,该文件可以由参数-r读取

4)    tcpdump命令实例
#获取并显示主机192.28.22.2和主机192.28.22.9之间通信的所有数据包
[root@localhost~]# tcpdump host 192.28.22.2and 192.28.22.9
#获取并显示在主机192.28.22.2上接收和发出的所有telnet数据包
[root@localhost~]# tcpdump tcp and port 23 and host 192.28.22.2
#监视所有送到主机192.28.22.2的数据包
[root@localhost~]# tcpdump –i eth0 dst host 192.28.22.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991510/article/details/8718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