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笔记

  豆瓣总结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75091553/ 这篇笔记全,基本梳理了所有作者所讲述的哲学史上的关键事件。

  哲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指导我们的生活, 所以下面的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对于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方法论,貌似没有一种理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世界观里,我把世界分成了三种:客观经验世界、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

对于前两个可以经验的世界,我坚持的是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

在客观经验世界里,最好的代言人是科学。

在主观经验世界里,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个人的感受(即经验主义)和个人的喜好(即实用主义)。换句话说,我们选择听哪首歌,当然是选择我们自己觉得好听的那首。如果这歌曲我们没听过,那么无论别人如何用文字向我们描述,这首歌对我们来说都没有意义。同时,我们选择歌曲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就行,自己可以完全做主。

对于非经验世界,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信仰。

因为理性对于描述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后两个世界里,我们可以相信主观真理。当主观真理影响的是主观经验世界的时候(比如宣称可以让我们幸福),那么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主观经验去检验它(试试自己什么感受),按照实用主义去选择(选一个让自己感受舒服的)。

当主观真理影响的是非经验世界的时候(比如上帝存在),我们就没有任何手段去检验了,只能选择信仰或者不信。

面对非经验世界,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坚持怀疑论,坚持反独断论。那样的结果是,我们会陷入不可知论。对于哲学问题,我们的答案是永远的未知。

通过这些年工作,生活当中一直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逐渐认同叔本华的悲观论,

叔本华说,生命意志是邪恶的,是痛苦的源泉。所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痛苦。

叔本华为什么这么说呢? 满足欲望会带来快乐,这没错。但是叔本华认为,欲望本质上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人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然而,就算没产生新的欲望,人还是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这也是痛苦。所以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人生就好像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摆动的钟摆。而且生命意志还是盲目的、永不疲倦的。可想而知,人类被这么一个没法打败、又只能带来痛苦的东西控制,那人生自然是一个悲剧。

尼采和叔本华一样,认为这世界是悲观的。但他的解决方法和叔本华不同。他认为叔本华的禁欲是胆小者的逃避。他觉得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而是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工作中为什么出现困难,会难受会不安。是因为我们安逸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一旦安逸的欲望得到满足,我还想买个大房子,所以要更多的钱,怎么能有钱呢,要学更好的技术,还想....,总之是无穷无尽。这个时候我觉得还是阳明心学更能给我精神力量,人须在事上磨。磨的过程就是成圣的过程,人人皆可为圣贤。

但是这本书也不是没指导意义,最大的收获是看问题的角度,“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答案是“你为什么不去死?” 话糙理不糙啊!但那些真的去死了的人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活着的意义了吗?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khacker/p/10667289.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