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软件测试背景

1.软件的测试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

测试等同于“调试”

1975年测试与“调试”区别开

 

第二阶段:定义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集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

1.软件开发方式逐渐由混乱无序的开发过程过渡到结构化的开发过程

2.出现软件测试行业标准(IEEE/ANSI)和ISO国际标准

3.1981年,Bill Hetzel 首次在大学开设Structured Software Testing公共课,成为IT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

4.1988年,David Gelperin 在Communicaions of ACM上发表论文The Growth of Software Testing,首次介绍系统化软件测试和评估流程

5.开始出现QA和SQA部门

 

第四阶段:管理、测量和最佳化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

1.20世纪90年代,软件测试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出现多种测试工具

3.Gelper博士提出测试支持模型

4.Burnstein博士提出测试成熟度模型,依据软件能力成熟度提出5个不同级别

 

2. 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任务和管理的结构框架。它给出了软件开发活动各阶段之间的关系

3.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大爆炸模式    优点:思路简单, 通常可能是开发者的“突发奇想”;缺点:开发过程是非工程化的,随意性大,结果不可预知

*边写边改模式  优点:简单考虑到了软件的需求,产品周期短  缺点:没有计划和文档的编制

*瀑布模型(主流)  

优点: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样式

将软件生存周期各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易理解,阶段明显,强调需求分析,明确测试阶段,提供了一套模板

缺点:线性严格——成果晚出——风险大

阶段固定——反复&迭代不适合——灵活性差

单次需求——需求变更多——适应性差

测试滞后——缺陷晚查——代价大      

螺旋模型

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202174/article/details/8897827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