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四人帮”的设计模式与J2EE设计模式)

四人帮的23种(实际不止23种)设计模式(一定)

创建型模式(这些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创建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使用 new 运算符直接实例化对象。这使得程序在判断针对某个给定实例需要创建哪些对象时更加灵活

1.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在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目的: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用于我们明确地计划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时。)

2.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是围绕一个超级工厂创建其他工厂。该超级工厂又称为其他工厂的工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在抽象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也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目的: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用于系统的产品有多于一个的产品族,而系统只消费其中某一族的产品。)

3.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 Java 中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创建自己的对象,同时确保只有单个对象被创建。这个类提供了一种访问其唯一的对象的方式,可以直接访问,不需要实例化该类的对象。(目的:一个全局使用的类频繁地创建与销毁。)

4.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使用多个简单的对象一步一步构建成一个复杂的对象。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一个 Builder 类会一步一步构造最终的对象。该 Builder 类是独立于其他对象的(目的:使部件模块,部件的组合算法模块,调用算法的模块分离,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5.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用于创建重复的对象,同时又能保证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浅度拷贝:实现cloneable接口以及用object的clone方法;深度拷贝:实现Serializable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流实现,一般配合别的模式一起使用)

行为型模式(这些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讯)

1.在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访问者类,它改变了元素类的执行算法。通过这种方式,元素的执行算法可以随着访问者改变而改变。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根据模式,元素对象已接受访问者对象,这样访问者对象就可以处理元素对象上的操作。(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目的:稳定的数据结构和易变的操作耦合问题。)

2.在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中,一个抽象类公开定义了执行它的方法的方式/模板。它的子类可以按需要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定义接口,以接口为模板编程,目的:一些方法通用,却在每一个子类都重新写了这一方法)

3.在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中,一个类的行为或其算法可以在运行时更改。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策略模式中,我们创建表示各种策略的对象和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 context 对象。策略对象改变 context 对象的执行算法。(定义一系列算法并封装成类,用使用了某种策略的类接受不同的策略类,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运行效果)

4.在空对象模式(Null Object Pattern)中,一个空对象取代 NULL 对象实例的检查。Null 对象不是检查空值,而是反应一个不做任何动作的关系。这样的 Null 对象也可以在数据不可用的时候提供默认的行为。在空对象模式中,我们创建一个指定各种要执行的操作的抽象类和扩展该类的实体类,还创建一个未对该类做任何实现的空对象类,该空对象类将无缝地使用在需要检查空值的地方。(提高代码健壮性。试想这样一种场景,你创建一个类,你在类方法返回结果去判断null,但是判断null的地方如果特别多呢?但是我们可以使用空对象模式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5.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中,类的行为是基于它的状态改变的。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状态模式中,我们创建表示各种状态的对象和一个行为随着状态对象改变而改变的 context 对象。(对象的行为依赖于它的状态(属性),并且可以根据它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它的相关行为,一般两个类之间的关系是,被改变状态的类以参数的形式传递给改变别的类状态类)

6.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它的依赖对象。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目的:解决对象间的一对多的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主体被观察者以参数的形式添加进去,这个时候主体也把观察者添加到了自己容器中,当主体状态改变的时候,就通知列表里面的观察者)

7.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所谓备忘录模式就是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可以在以后将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8.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是用来降低多个对象和类之间的通信复杂性。这种模式提供了一个中介类,该类通常处理不同类之间的通信,并支持松耦合,使代码易于维护。中介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比如:定义一个用户实体类,定义一个聊天室类,聊天就是两个实体类调用聊天室发信息的方法进行聊天,而不是直接聊天)

9.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是 Java 和 .Net 编程环境中非常常用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用于顺序访问集合对象的元素,不需要知道集合对象的底层表示。迭代器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 而又无须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10.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提供了评估语言的语法或表达式的方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个表达式接口,该接口解释一个特定的上下文。这种模式被用在 SQL 解析、符号处理引擎等。(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11.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设计模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请求以命令的形式包裹在对象中,并传给调用对象。调用对象寻找可以处理该命令的合适的对象,并把该命令传给相应的对象,该对象执行命令。("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

12.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此方式可以让发送者与接受者解耦)

结构型模式(这些设计模式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继承的概念被用来组合接口和定义组合对象获得新功能的方式。

1.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作为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桥梁。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了两个独立接口的功能。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加入独立的或不兼容的接口功能。(核心点:适配器实现原理功能的接口,再把新功能的接口/类通过关联的方式放入适配器,适配器添加一个适配器方法,用来调用新功能的接口的方法)

2.桥接(Bridge)是用于把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变化。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通过提供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桥接结构,来实现二者的解耦。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作为桥接的接口,使得实体类的功能独立于接口实现类。这两种类型的类可被结构化改变而互不影响。(功能的实现类以参数的形式传入调用功能的实体类,这样就实现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

3.过滤器模式(Filter Pattern)或标准模式(Criteria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允许开发人员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过滤一组对象,通过逻辑运算以解耦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多个标准来获得单一标准。(核心点:需要过滤的元素以参数的洗漱传入过滤器的方法,返回的就是过滤之后的元素)

4.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又叫部分整体模式,是用于把一组相似的对象当作一个单一的对象。组合模式依据树形结构来组合对象,用来表示部分以及整体层次。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树的实现)

5.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允许向一个现有的对象添加新的功能,同时又不改变其结构。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是作为现有的类的一个包装。这种模式创建了一个装饰类,用来包装原有的类,并在保持类方法签名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了额外的功能。(把被装饰的类/接口以属性的形式放入装饰类中关联起来)

6.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隐藏系统的复杂性,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接口。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向现有的系统添加一个接口,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提供了客户端请求的简化方法和对现有系统类方法的委托调用。(核心:把具体的功能类放着对外的类里,通过调用对外的类的方法调动具体的功能方法)

7.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构的方式。享元模式尝试重用现有的同类对象,如果未找到匹配的对象,则创建新对象。(核心:创建一个生成类工厂,先从类的集合去取值,当取值为空的时候再创建,创建完再把创建的类添加到集合)

8.在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中,一个类代表另一个类的功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在代理模式中,我们创建具有现有对象的对象,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核心:代理类把被代理的类以属性的方式添加的直接类里面,通过操作代理类操作被代理类)

J2EE的8种设计模式(此类型的模式特别关注表现层,侧重于定义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规范,重点在于定义规范,规范,规范,重要事情说三遍!)

1.MVC 模式代表 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 模式。这种模式用于应用程序的分层开发(模块:模型,视图,控制器)。

2.业务代表模式(Business Delegate Pattern)用于对表示层和业务层解耦。它基本上是用来减少通信或对表示层代码中的业务层代码的远程查询功能。(分以下模块:业务服务,查询服务,业务代表,客户端)

3.组合实体模式(Composite Entity Pattern)用在 EJB 持久化机制中。一个组合实体是一个 EJB 实体 bean,代表了对象的图解。当更新一个组合实体时,内部依赖对象 beans 会自动更新,因为它们是由 EJB 实体 bean 管理的。以下是组合实体 bean 的参与者。(角色:依赖对象,粗粒度对象,组合实体,策略)

4.数据访问对象模式(Data Access Object Pattern)或 DAO 模式用于把低级的数据访问 API 或操作从高级的业务服务中分离出来。以下是数据访问对象模式的参与者。(内容划分:数据访问对象接口,数据访问对象实体类,模型对象/数值对象)

5.前端控制器模式(Front Controller Pattern)是用来提供一个集中的请求处理机制,所有的请求都将由一个单一的处理程序处理。该处理程序可以做认证/授权/记录日志,或者跟踪请求,然后把请求传给相应的处理程序。以下是这种设计模式的实体。(模块划分:前端控制器,调度器,视图(被调度器选择的对象))

6.拦截过滤器模式(Intercepting Filter Pattern)用于对应用程序的请求或响应做一些预处理/后处理。定义过滤器,并在把请求传给实际目标应用程序之前应用在请求上。过滤器可以做认证/授权/记录日志,或者跟踪请求,然后把请求传给相应的处理程序。以下是这种设计模式的实体。(模块:过滤器,过滤器链,target- Target 对象是请求处理程序,过滤器管理器,客户端)

7.服务定位器模式(Service Locator Pattern)用在我们想使用 JNDI 查询定位各种服务的时候。考虑到为某个服务查找 JNDI 的代价很高,服务定位器模式充分利用了缓存技术。在首次请求某个服务时,服务定位器在 JNDI 中查找服务,并缓存该服务对象。当再次请求相同的服务时,服务定位器会在它的缓存中查找,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以下是这种设计模式的实体。(JNDI通俗的说就是:把配置相关信息与代码独立,程序需要配置文件再去配置信息里面找。模块:服务,Context/初始化Context-JNDI,缓存,客户端)

8.传输对象模式(Transfer Object Pattern)用于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一次性传递带有多个属性的数据。传输对象也被称为数值对象。传输对象是一个具有 getter/setter 方法的简单的 POJO 类,它是可序列化的,所以它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它没有任何的行为。服务器端的业务类通常从数据库读取数据,然后填充 POJO,并把它发送到客户端或按值传递它。对于客户端,传输对象是只读的。客户端可以创建自己的传输对象,并把它传递给服务器,以便一次性更新数据库中的数值。以下是这种设计模式的实体。(角色/模块:业务对象,传输对象,客户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386002/article/details/89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