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及网络知识

前言

起初,计算机只是以单机模式(独立模式)被广泛应用,随着发展,计算机被一个个的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了信息共享,远距离传递信息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根据规模可分为2种: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
LAN:Local Area Nerwork(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七个发展阶段

1.1 批处理

Batch Processing:事先将用户程序和数据装入卡带或磁带,由计算机按一定顺序读取,使用户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能够一并批量得到处理的方式

1.2 分时系统TSS

Time Sharing System:多个终端和同一个计算机相连,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
特性:多路性、独占性、交互性、及时性

1.3 计算机间的通信

计算机之间以通信线路连接,加快了数据读取时间,极大地缩短了传输数据时间,多台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架构变得更加灵活,操作更加人性化

1.4 计算机网络

窗口系统的产生,方便了用户操作,用户不仅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还能自由切换作业
窗口系统:在计算机上可以打开多个图形窗口进行处理的系统。代表性的有常用于Unix上的 X Window System、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Mac OS X等

1.5 互联网的出现

异构型计算机连接和电子邮件、万维网等信息传播方式促使互联网开始从大到整个公司小到一个家庭内部开始普及互联网,实现了世界各地用户通过接入互联网而即时沟通与交流

1.6 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

代表性事件:作为通信基础设施、支撑通信网络的电话网,被IP网所替代

1.7 “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

互联网时代给人带来了高度便捷的信息网络环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问题:计算机病毒、信息泄露、网络欺诈等,出于个人信息安全以及数据通信更加安全便捷,安全建立连接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网络时间发展表

协议

互联网中有许许多多的协议,常见的有tcp、ip、http、udp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的必要性

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事先达成一种约定,只有遵循这种约定,不同计算机之间才能互相理解对方传输的信息。

协议的标准化

TCP/IP是由IETF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建议并致力推广的,并非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分组交换协议

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包的单位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分组交换协议。
计算机通信会在每个包中,附加上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送到通信线路中,同时为了目标主机可以还原原始数据,还需要在包中加入序号。这些写入的内容被称为报文头(header)

协议的分层

每个分层都接受由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并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服务,上下层之间遵循的交互规则被称为“接口”;同一层之间的交互规则被称为“协议”。

分层的优缺点:优点是模块化之后,可以在每个分层单独处理功能,且分层之间相互独立不影响功能。缺点是模块化之后,会导致不同分层需要有一些相同的处理逻辑。

计算机网络协议层从底层到顶层的模型图:
左边的是OSI参考模型,右边是TCP/IP 的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如HTTP、FTP、DNS解析
表示层:将应用传递的信息转换为网络传输的格式
会话层: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传输层:只在通信双方的节点上处理,检查通信信息的可靠性
网络层: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联的、节点间的通信传输,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
物理层:负责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高低的转换

TCP/IP 的通信任务组织成 5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对应OSI的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其中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常称为物理网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方式的分类

面向有连接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在收发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通信线路,在通信传输前后,专门进行建立和断开连接的处理,如果与对端之间无法通信,可避免发送无谓的数据

面向无连接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类型不要求建立和断开连接,发送端可任何时候发送数据,接收端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从哪里接受数据,这种情况下,接收端需要时常确认是否收到数据,彼此也不需要确认对方是否存在

软件通信方式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中,交换机主要负责数据的中转处理;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接,交换机之间由众多通信线路连接,计算机发送数据时,需要先连接电路,建立连接,即可进行通信,直到连接被断开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中,由分组交互机(路由器)连接通信线路;在每个分组首部写入发送端与接收端地址(即同一条线路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也可以确认区分每个分组的数据目的地,以及它与哪台计算机通信
分组交换的大致处理过程:发送端将数据分组分给路由器,路由器收到后缓存到自己的缓冲区,然后再转发给目标计算机;因此,分组交换也称为:蓄积交换

路由器收到收据会按照顺序进行缓存至相应队列,然后以先进先出顺序将其逐一发送(有时会优先发送目标地址较特殊的数据)

分组交换的缺陷:分组交换中,通信线路共享,因此,通信传输速度可能有差异,根据网络拥堵情况,数据到达目标地址时间长短不同;另外,路由器缓存饱和或溢出时,可能发生数据丢失,无法发送到接收端的情况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址

通信传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被视为通信主体,它们由“地址”加以标识,在计算机通信中,每一层协议的地址都不同

地址的唯一性

通信地址必须明确的表示一个主体对象,以便确认通信主体,同一个网络中不允许有2个相同的通信主体存在,这就是地址的唯一性

地址的层次性

地址总数不多的情况下,有了唯一地址就可以定位相互通信的主体;如果地址总数较多,就需要让地址具有层次性,比如MAC和IP在标识通信主体时都具有唯一性,但只有IP具有层次性
MAC地址由制造商制造的网卡,通过识别制造商号,制造商内部产品编号以及产品通用编号来确保MAC地址的唯一性。寻址参考的表叫做地址转发表,所记录的实际上是MAC地址本身。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若网络号相同,说明处于一个网段中。寻址参考的表叫做路由控制表,其中所记录的IP地址是集中了之后的网络号(网络号与子网掩码)

网络的构成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搭建网络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

计算机之间通过电缆相互连接,电缆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数据链路不同,选用的电缆类型也不同,而媒介本身也可被划分为电波、微波等不同类型
各种数据链路一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速率:数据传输过程中,两个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物理速度称为传输速率,单位为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数),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多少
传输速率又称为带宽,带宽越大网络传输能力就越强
吞吐量:主机之间实际的传输速率称为吞吐量,单位为bps
吞吐量不仅衡量带宽,同时还有主机的CPU处理能力、网络拥堵程度、报文中数据字段的占有份额(不含报文首部,只计算数据字段本身)等信息

网卡

任何计算机连接网络时,必须使用网卡(全称网络接口卡,也称为网络适配器、网卡、LAN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继器

OSI模型中第一层——物理层面上延长网络的设备;由电缆传过来的波信号或光信号,经由中继器波形调整和放大再传给两一个电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情况下,中继器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通信媒介(有些中继器也可完成不同通信媒介之间的转接工作)
有些中继器可提供多个端口服务,被称为中继集线器(Hub)或者集线器,每个端口都可称为一个中继器

网桥/2层交换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桥是在OSI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面上连接2个网络的设备;它可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帧,并将数据帧临时存储于内存,再重新生成一个全新帧转发给相连的另一个网段

网桥能够连接不同传输速率的数据链路,并且不限制连接网段的个数
数据链路中有个数据帧叫做FCS,用以校验数据是否正确送达目的地;网桥通过检查该域中的值,将损坏的数据丢弃,此外,还能通过地址自学机制和过滤功能控制网络流量

地址:MAC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及适配器地址,也就是网络上针对NIC分配的具体地址

自学式网桥:自行判断是否将数据报文发送给相邻的网段的网桥(记住曾通过自己转发的所有数据帧的MAC地址,并存储到自己的内存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等网络中经常使用交换集线器(Hub),也属于网桥的一种;交换集线器中连接电缆的端口都能提供类似网桥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由器/3层交换机

路由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面上连接2个网络、并对分组报文进行转发的设备,根据IP地址进行处理;TCP/IP中网络层地址就成为了IP地址
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的数据链路,它还有分担网络负荷的作用(某些路由器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7层交换机

4~7层交换机负责处理OSI模型中从传输层至应用层的数据;即以TCP等协议的传输层及其上面的应用层为基础,分析收发数据,并对其进行特定的处理(例如:负载均衡器)
应用场景:带宽控制、广域网加速器、特殊应用访问、防火墙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关

网关:OSI模型中负责将从传输层到应用层的数据进行转换和转发的设备;处理传输层及以上的数据
网关不仅转发数据还对其进行转换,通常会使用一个表示层或应用层网关,在不能直接通信的协议间进行翻译,最终实现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理服务器

使用万维网(www)时,为控制网络流量和处于安全考虑,使用代理服务器(也是网关的一种,称为应用网关)
使用代理服务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不需要直接通信,而是从传输层到应用层对数据和访问进行各种控制处理,防火墙就是一种通过网关通信,针对不同应用提高安全性的产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种设备及其对应网络分层预览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代网络

网络的构成

核心网(数据传输核心)+边缘网络(传输节点)+接入层(汇聚层:连接边缘网络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互联网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移动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发布以及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由大型服务器、存储以及计算机网络构成(某些大型数据中心甚至连接到“主干网”)
数据中心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imyalost/p/6086808.html
非常感谢原作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985298/article/details/8899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