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份工作小结

    离开开店宝点付项目1个多月了,简单梳理记录下所得。

    机缘巧合,被推荐过去,那时候还描述不清支付行业的特点,风控的意义,主要赢利点:线上的聚合支付小额高频,线下的收单大额低频,盈利主要是商户端的手续费分成和增值服务,风控主要是盗刷风险,合规风险。靠着会写基本的SQL和做EXCEL报表,独自做着业务方向的数据分析师。经历了办公室斗争和裁员(我们一系被裁了大部分),一路迷茫,一路焦躁,最后还是一拍脑袋就离职了。大部分时候有点无头苍蝇乱撞,闲的时候想离职,忙的时候还是想离职(很重的基础数据整理工作)。一直边工作边面试,出去好折腾,更要命的是只有面试时才发现这么多不匹配:面试前要预判相关问题提前准备,面试时要头脑清晰,多思考面试官想要考察的能力素养,展现逻辑过程,不清楚的多沟通、问。补了Oracle的高级函数,刷了leetcode,咨询行业的基本方法论,最后大公司还是一个没过,拍脑袋进了家币圈的创业公司。城市-行业-公司-部门(领导),大平台,核心岗位,领导很牛愿意带你,分配到每一点都不匹配,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继续做下去,能得到的溢价有限,打算下一站去杭州了,适合定居的其他二线城市也可以(薪资房价比和岗位数量合理)。

    最后复盘下,其实斗争前后都和我没有关系,本质上我还是个廉价听话的分析师。去的时候因为对薪资的满意和领导的信任,走的时候因为成长的迷茫和年终奖的不平。但是,年轻人啊,哪里不迷茫,哪里又有绝对的公平呢。所以,这次本质上是一次错误的跳槽尝试,职业生涯前3年,每次都是1年就离职,对以后也是个伤害。一直没有沉淀出自己的方法论,没有合理的职场规划去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分析师看重的基础素质中,逻辑清晰和沟通落地都是很薄弱,也有前辈建议转数据开发。补了技能又欠分析思维,补了分析思维又欠互联网经验,最终补了行业体系,还会发现具体的case总结不到位,基础的统计学基础不牢。内心不强大,又不总结反思,作死式的工作和面试,构成了这一年的主旋律。比较高兴的一点,学历正常变现了,比起大佬还是差很多,也和自己没有长远规划,只关注短期目标相关。追到了女神,又被女神甩了,哭过、痛过心态也稍微升级了。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为自己的情绪、行为、人格负责,目标:一个靠谱的分析师。

按关键节点梳理主要参与方,人货场,得到主要指标(可以按AARRR或其他框架):

对标咨询行业案例分析,共有9种分析框架:

走得更远的彩蛋(摘抄)

思考:目标、经验、全局;

快乐:不怨、多谋、热爱;

靠谱:记录、提问、交代、复查。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aoren/p/1080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