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OSI参考模型 下

【今天打酱油了,纯抄书】

一、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答:20世纪80年代初,ISO提出来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nce Model,OSI-R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SI参考模型

二、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答:

1、物理层

  完成逻辑上的“0”和“1”向适合于传输介质承载的物理(光/电信号)的转换;实现物理信号的发送、接收,以及在介质的传输过程

2、数据链路层

  在通过物理链路相连接的相邻节点之间,建立逻辑意义上的数据链路,在数据链路上实现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方式的直接通信

3、网络层

  根据数据中包含的网络层地址信息,实现数据从任何一个节点到任何另外一个节点的整个传输过程

4、传输层

  建立、维护和取消一次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控制传输节奏的快慢,调整数据的排序等

5、会话层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确定双方是否应该开始进行某一方发起的通信等

6、表示层

  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以确保一个系统生成的应用层数据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识别和理解

7、应用层

  向用户应用软件提供丰富的系统应用接口

三、对OSI参考模型中各层功能的补充

1、物理层实现了逻辑上的数据与可以感知和测量的光/电信号之间的转换。物理层功能是通信过程的基础。物理层关注的是单个的“0”和“1”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2、数据链路层实现了有内在结构和意义的一连串的“0”和“1”的发送和接收。如果没有数据链路层,则通信的双方只能看到不断变化的光/电信号,并从中识别出一连串的“0”和“1”,但却不能将这些“0”和“1”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可理解的数据。

3、数据链路层实现的是数据在相邻节点之间的(这里的“相邻节点”是指期间不跨越任何路由节点)、局部性的直接传递,局域网技术便是聚焦在数据链路层及其下面的物理层。而网络层需要实现的则是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全局性的数据传递。

4、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emle/p/1095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