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重新定义教师角色

  在日益富含人工智能的教育环境中,教师这一职业会受到哪些冲击与影响?如何以动态方式重新定义教师的作用?如何通过职前和在职培训培养赋能教师?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高水平适应人工智能需求的教师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5月17日,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和教师”主题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以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韩国国立教育大学、法国斯伦贝谢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津巴布韦国际教育协会、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及科学组织等各国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提升教师能力”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各国的创新实践。

  与会者认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近期内虽不会被机器取代,随着人工智能提供的辅助越来越智能,教师将更有可能专注于高技能的任务,比如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资源管理,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更加完善的学习成果评估。因此,迫切需要探讨人工智能的运用会对教师的权利和工作条件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全系统培训及对教师职业管理的支持。此外,运用人工智能平台和工具加强教学,必须从教师的需要出发,解决教师在课堂上乃至范围更广的教育环境中面临的真正挑战,而不是由供应驱动的办法或对新技术的盲目追求所主导。

  人机协同教学将成“新常态”

  近两年来人工智能受到我国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教育部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人工智能助力教学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和教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索。

  在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看来,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创新会给教育带来三点改变。一是教学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使原来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最终走向智能泛在的学习环境,其中将涉及到平台、终端、资源三方面的改变。二是,彻底改变原有教学过程的构思与做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增加很多新的要素,比如智能学伴、智能导师等将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复杂化。三是,机器智能教育将带来未来智能学习环境、交互学习等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人类教师的作用将向情感教育、合作能力、知识能力、促进启迪等方向迁移。

  在智能化教学情境下,教师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既要实现人机协同,提供个性化、多样性和适应性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后者显然更加重要。郭绍青认为,只有人类教师和机器智能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构建未来的教学。当教师真正关注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用尽量少的课程达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使用AI先要保障教师的自主性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穆特卢·丘库罗瓦(Mutlu Cukurova)认为,和传统模式相比,人工智能在采用多种模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方面效果明显,能够很快判断出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效果,但是否采用这种复杂的方式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最终决定权在于教师。

  据了解,欧盟专门启动了一个项目来处理教师、技术开发者和其他机构的金三角关系,教师采用合作的方式使人类智慧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但前提是教师自愿接受这种方式,而不是被动地采用人工智能手段。

  人工智能只是教师使用的一种工具,教师不能被人工智能牵着鼻子走。穆特卢·丘库罗瓦指出,人工智能带来了发展动力但不能取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能力来选择工具,而不能对每名学生采取同样的人工智能手段,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选择的自由度。

  让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存在以下四个境界:教师学会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和原理,能判断哪些资源和工具使用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教师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来学习,既提升了教师的学科能力,也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以发现人工智能对于教育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能将人工智能用于学习和教学的经验传递给其他教师。

  黄荣怀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可以降低教师负担。人工智能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专业环境,让他们为有困难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支持。“双师模式”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做法,即教师和虚拟教学助理并行工作,“助理”可以完成教师的一些机械重复工作,如作业批改、简单测试、资源寻找等,也可以帮助管理教师的日常任务,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一对一的交流。

  人工智能使教学应用更具指向

  得益于技术成熟度的影响,虽然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还处于萌芽期,但是一些零星的应用现象已经逐渐出现。据郭绍青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智能诊断助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和诊断获取,指向教学课前的学习诊断,课中的学习分析和及时反馈,以及课后适应性自主学习。比如纸笔系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应用,介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带来教学流程的改变,通过快速获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报告,教师根据报告快速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第二,智能分析系统助力教师实施规模个性化教学。实施重点在于知识图谱和智能分析引擎的开发,构建一个学生学习资源体系,对学生进行画像,最终促使网络或实体学校的分层教学、虚拟学校以及个性化指导的落地。

  第三,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实施精品教育。利用AI技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搜集,甚至能够自动分析课堂教学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形成可视化的报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同时基于在线学习共同体开展在线诊断、共同研讨、实时反馈等一系列教师研修活动。

  第四,智能学习系统推动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提供这样的服务,比如利用双语学习系统、智能语音学习系统支持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助力教师实施精准家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当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人工智能也为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虽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不断探索中,但要对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影响有一个理性的预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要面临的变革准备是教师这一原本身兼组织者、评估者、诊断者、教授者、指导者等多重身份角色将被有效分解。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融合速度将加快,集教师教研、进修、培训及实训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智能化教师教育平台将产生,教师的能力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

  这是一条双向道路,教师必须学习新的数字技能,以教育学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开发者也必须学习教师如何工作并创建在现实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做好准备。

  大连妇科检查费用 mobile.bohaink.co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xj2019/article/details/9279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