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1 管理者的四境界之最高境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道德经》,这几天我是在新加坡讲课,在跟大家分享《道德经》的同时,白天还要讲课。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安静的、非常有序的国家,现代化程度非常高。因为我会经常来讲课,所以我发现新加坡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个有机会跟大家慢慢聊。

今天我们开始讲《道德经》的第十七章。这章有意思了,这章讲的是管理,我一直说老子的《道德经》是专门讲管理的,有很多朋友就奇怪,真的是这样吗?这一章里讲的完全是管理内容。大家看老子在这一章里,把领导者分成四个境界,也就是说,有四个不同的层次,老子这章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这是四个不同的境界,我一点点跟大家聊。

首先第一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是最高一层管理境界的人,下边被管理者就只知道有这个人而已,这个就叫“太上,下知有之”。下边的人仅仅知道有这个领导者,可是这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会发生什么直接关系,领导者也不会没事就发号施令,“我告诉你该干什么了,应该干吗了,什么目标怎么样”,不会这样的,他把制度已经建立好了,你自己运转就行了,我不需要随时的干扰你,随时给你下命令,这样的领导者非常轻松,下边的老百姓每天工作也非常有秩序,为了说明这种境界我给大家先讲个故事。

在中国古代文学里面有一首歌叫《击壤歌》,壤是土壤的壤,击壤是一种玩法,就是一种游戏,我们小时候可能都玩过,远处画出一块来,这边拿土块或者石头放那,然后用这石头扔那石头,打它,看谁能打中谁就是赢了。就跟今天打的高尔夫球有点像,这种游戏叫击壤,非常的著名,到今天为止,我们有的小孩还在玩。

这《击壤歌》讲的是尧舜禹的尧的时代,就是尧帝的时代,据传说尧帝治理天下非常有方,他建立好制度以后,老百姓是每天有秩序地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吃饱饭,管理得非常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7231779 查看本文章

有一天有人出去走,看到一个老人在那玩击壤,玩得很开心,就说老先生,你怎么这么开心呢?他说,我为什么不开心呢?我能吃得上饭,我粮食种得又好,我闲余时间可以玩玩击壤,很开心的。所以就唱这《击壤歌》。这人就说,老先生你之所以能这么快乐,是因为我们尧帝管理太有方了,我们尧帝是圣君。

这老头不高兴了,老头就说,这跟尧帝有什么关系?每天太阳出来我去耕地,太阳落山我去睡觉,我有饭吃,我有玩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就是皇帝的力量、皇帝的管理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典故就留下了,叫《击壤歌》。

为什么会这么说?古代人一说《击壤歌》的时候,都指尧帝管理有方,这老百姓不懂这是你管理有方。老百姓就知道你不干扰我,没收我很高的税,给安排好了田地,我每天生活很开心,跟你皇帝、跟你君主没关系的,老百姓会这么认为,认为好像不存在似的,我就知道有尧帝这个人在那而已,但是他并没有没事就具体管我什么,把我放到一个好环境里,把我这个制度制好以后,我每天就工作,生活很快乐。

这样的状态我们过去古人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管理境界,这种人他制定好制度后,隐身于背后,不随时干扰老百姓,老子《道德经》里面特别推崇这种管理境界,他把这种人放到了管理的最高的境界,叫“太上,下知有之”,老子认为这种管理境界说明管理者非常高明,他把制度已经制定好了,非常有序地让被管理者自己去运行,这种状态非常符合天道的状态,管理者隐身于背后,因为他不需要随时出面干预,所以这种境界非常非常的高。

老子讲的这种管理境界,和我们现实理解的恰恰不同,我们现实理解的领导者越是有能力越好,这有能力老子归到“有为”那里面去了,越是能讲话讲的好,越是处理问题果断,在危急时候显示出他巨大的魄力来了,老子认为这都是在下面境界里的,因为你始终是进入危机,说明你已经不是什么高人了。真正的高人是隐身于背后的,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我来举个例子,我举的例子并不是说这人一定是悟道的人,但至少他做的有一部分一定符合“道”了。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问下边的学员,我说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过去一年里边,我们用顺丰快递运过快递的请举手,基本上所有人都举手,那么我问大家问题,顺丰快递的老板叫什么名字?看过我“大伦书院”之前的文章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但是其他人可能会真说不出来这领导叫什么名字。这个顺丰快递20万员工,一年收入几百万,大约200多万,他们这个老板在中国富豪榜里大约排名第20名左右,这人叫什么名字?我觉得用顺丰快递发货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人叫王卫。

那么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王卫这个人多大岁数?这人梳分头还是背头?这人戴不戴眼镜?各位想一想,这人到底长什么模样?谁知道?下面很少有人知道王卫长什么样,我上过这么多节课,说实话,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说出来过王卫到底长什么样,因为王卫在互联网上的照片,我相信一共不超过4、5张,这人特别特别低调,他几乎就不出镜,所以互联网上基本没他什么照片,这人生活非常简单,永远一条牛仔裤,一件衬衣等等,穿的很简单,从出道以来,这个人一共就接受过两次新闻媒体的采访,香港一次,大陆一次。

您想我们一般企业家做到中国富豪前20几名了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要参加论坛的,今天领袖巅峰论坛,明天指点未来论坛,什么经济发展论坛,我们要去指点江山的,他没有,他非常低调,从来不参加这些论坛,他不接受采访,很少跟政府打交道,他不打广告、不贷款、不融资,就是自己的钱在里面运转,然后把企业做到这么大。这个人非常非常低调,当时他的企业在深圳是一栋大写字楼,华南市场都占领了的时候,深圳市政府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企业,深圳市政府的领导是到北京开会才知道深圳是有这么个企业的。它进领华北市场、华东市场的时候都是悄悄地进去,竞争对手根本就不知道有个顺丰快递来了,如此低调。

很多人想见王卫,非常非常难,有的风险资金想给他投资,说谁能安排我跟王卫吃顿饭,给他中介费50万人民币,谁能安排投资成功提成3000万美金等等,很多种说法,大家就是很难找他,这人非常低调,他能做到什么份上呢?我问过很多顺丰员工,说你们领导王卫长什么样?顺丰的员工都说不出来,这人太低调了,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做到这个份上,明天告诉人力资源部我要到北京三元桥某个店去上班,他第二天早上就能去上班,跟员工一起扛包,一起刷POS机等等,没有一个员工知道这个人就是整个顺丰的老板,叫王卫。

这王卫是如此的低调,他低调就等于他无法管理公司吗?并不是的,他把公司制度都设计好了,比如说,很多快递公司往哪送,这运费都是自己计算多少钱,他们顺丰快递进的是设备,手里边一个机器,只要地址一输进去,马上运费出来,一刷就知道这个到哪去的,这种设备、制度全部制定好,这样就让员工工作进入一个有序的状态,大家每天一刷就知道到哪去了,按部就班工作就行了,不用老板没事给大家训话,我们要怎么怎么样,我们要突击什么什么目标,我们要怎么怎么,没有这样的训话。

所以我觉得顺丰快递这个公司发展得不得了。我体会过很多快递公司的服务,我是不断地来尝试的,我发现顺丰快递的服务是其他快递公司根本就没法赶上的,这个质量相差太多,他们每天晚上都有飞机在天上飞,基本上今天下午我送到上海去的快递接走了,明天早晨北京那边到了,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个企业它不上市,如果它真的上市的话,我觉得我都会买它的股票,因为这企业发展得太好了,完全是良性循环。

它这种状态就是“太上,下知有之”,大家仅仅知道,你想20多万员工,仅仅知道我们有一个老板叫王卫而已,这人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这境界就是“太上,下知有之”,但是我们之间不发生关系,您把制度建设好了,我们在里边正常运转就行了,不需要你来回干预,但凡你出来不断干预的时候,说明企业运转就有问题了,这是老子讲的最高境界。

有的朋友要问,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不是好处,这么做代表着你运行得非常有序,只是一个结果而已,但是如果领导者能够进入这境界,你确实会有好处,就是你不会遭受无端的攻击,因为人站到高的位置上以后,会遭受大家攻击的,嫉妒、各种阻拦等等都会有,像王卫这样,他非常低调的经营,他不会陷入各种传闻漩涡里边去,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各种传闻都没有,他就能够专心地、安静地去经营,这是一种副产品。实际老子讲的就是这种状态是你管理有序的一个表现而已。

今天我们听《道德经》,我们如果明白真正领导、最高领导如果是这种境界的话可了不得了,那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就可以了,我们努力在生活中也向这种境界靠拢,一点点学习、体悟,这是《道德经》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我们能够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一点点体会,那人生应该是不断地提升,这是一种很幸福的事。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老子讲的另外三个管理境界到底是什么

第十七章2 管理者的四重境界之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接着分享《道德经》,我继续在新加坡来给大家录音。

我到新加坡这边来讲国学与管理,之前我觉得新加坡的学员可能不需要,因为新加坡那边有国学基础,结果到了以后发现特别受欢迎,学员们都觉得听了很开心,说明我们这些道理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应用的,它讲的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共同存在的准则,我们如果把这些准则阐释清楚并按照它去做的话,每个都会成为好的领导者,所以很开心与世界各国的人来分享国学内容。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第十七章,老子讲管理的境界分四等,第一等最高境界,昨天我们讲了叫“太上,下知有之”,就是最高的管理境界,老百姓,即下边的被管理者,我就知道有这个管理者存在而已,我仅知道你的名字而已,或者我只知道有你这个人而已,但是我跟你不发生太多关系,因为您已经把制度制定好了,我按照制度去执行就行了,这种境界是非常高的。

今天老子讲第二境界“其次,亲誉之”,亲是亲爱的亲,誉是名誉的誉,就是第二个境界不能说坏,也是不错的境界,这种境界比前边的最高境界要低一点的,这种境界的领导者,他下边的被管理者亲近他、爱他、尊敬他、称赞他,老子说这种状态是第二等的境界。大家一听可能就晕了,“不对啊,我们说这领导可亲可敬,这领导太值得尊敬了是我们的榜样,这不是说领导好吗?怎么在老子这变成第二境界了?”这里面是有道理的,前边的那个“太上”的境界,你说下边被管理者是不是尊敬前边的领导者?“什么亲爱的领导”,不会的,因为制度建立好以后,我就去正常工作就行了,我不用去讨好这个领导,大家记住,他不用去讨好这个领导。

下边这个境界领导者跳出来了,他不像“天之道”那样隐身于背后了,他跳出来了,跳出来以后他把自己变成榜样了,我要给下边被管理者恩惠,我要鼓励他们,我要激励他们,我要让他们去怎么怎么样,我要让他们以我为榜样做什么事,这时候他是动力了。

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好比说养鸟。“太上”的境界,就好比说养鸟的方式是放养,我把制度建立好,我在这一个自然的环境里面,我种好了树,种好了果子、稻谷,各种粮食,有虫子等等,我把环境造好了,鸟儿在这里自由飞翔,鸟儿自己吃,我把每个鸟养得都很肥,这是我布施恩德给大家,我只建立好制度,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下边的境界好比是我把鸟养在笼子里,我是施与者,我给你恩惠,我喂你食,我不给你食你就饿着,所以鸟儿会讨好我,一看主人来了,哎呀欢快的叫,赶快喂吧喂吧,它必须以讨好的姿态来换取恩惠。

那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会儿我会接着讲的,就是这个养鸟的人不回来了怎么办?他出问题了怎么办?这些鸟都会出问题的,估计这一笼子的鸟都会饿死的,因为施恩者不在了,我举的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想想养狗什么的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拿公司来举例子,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公司,领导者是榜样,领导者创业是带头大哥,做好了以后特别爱员工,比如说有个百货公司,这个百货公司领导非常了不得,关爱员工,给员工的福利非常好,专门拿出很大面积做员工的休闲中心,有洗浴中心,有唱卡拉OK的,都是员工休息的地方,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很了不起,给员工的福利很高。比如,它会给每个员工的工资是其他百货公司的2倍到3倍等等,这是关爱员工,这非常好,还要教会员工玩,每周必须跟家人吃一次饭,每个月必须出去玩一次,旅游,关爱员工是非常好的,所以员工干劲很足,还经常给员工开会,给大家讲人生理念,进行教化,这都非常好。所以员工就把这个领导当成大哥,当成了不起的人,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要跟他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

这个企业经营得非常好,但是我每次讲课都会问大家,这样的企业实际还有问题、有隐患,有什么隐患呢?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创业者是带头大哥,所有的人都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追随他,愿意跟他干,带头大哥给大家福利好,对大家很关爱,有人情的这种温暖,所以这样的企业在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很多样板企业都属于这类企业,我问大家问题,这样的企业它在企业文化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会出现问题的。

这样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的温度基本上是由带头大哥的个人热情决定的,他的慈悲心满满的,他的关爱之心满满的,这个企业就没问题,他不断地像太阳一样发出温度,带领大家,激励大家,不断给大家写信,这样的领导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愿意给员工写信,《致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的一封信》,《致我兄弟姐妹的一封公开信》等等,“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团队”等等,都会发表演讲,讲话都非常精彩,每封信写得都热情洋溢,我看了信经常被感动。

我说这样的人境界真的很高,很了不起,我们不能说他管理做得差,管理做得可圈可点,非常好的,但是距离老子讲的那个最高境界还差一点,他就是完全依靠领导者的个人热情,领导者是榜样,员工“亲誉之”,亲近他,赞誉他,我们要去向他学,要去追随他,这样的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个领导者爱心满满的时候企业文化一点问题都不会有,但是当领导者出问题的时候,这个企业文化就会出现问题,就会衰减。

举个例子,如果这领导者他生病了,如果他人生遇到什么挫折,突然他的心念改变了,如果他怎么怎么样离开了公司到远方生活去了等等,他的这个温度下降以后,整个企业就觉得失去了这个榜样,失去了这个灵魂,“我的天,我们怎么办,最近怎么没人给我们写信了,最近好像很久没见到我们领导了,是不是以前这种生活不会再有了……”这个时候员工的心就会失去凝聚力,所以这是最大的危险。因为过度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热情,去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了,任何事情都寄托在个人身上都会出问题的,你指望就出一个圣贤,出一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做我们领导,他的儿子如果接班人不是这样怎么办?如果经过公司的改选等等领导者位置有变化怎么办?再上来一个领导不是这样的怎么办?所以这都是风险。

前边“太上,下知有之”那种境界靠的是制度,制度运转好了,领导者随便换,领导者可以出去讲学,可以出去做别的事,制度让你继续在运转;领导者是榜样这种企业,领导者离不开的,领导者但凡离开都会出问题。我观察到很多这样经典的例子,这里我就不把企业的名字点出来,这样的企业很多。领导者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动荡,进而引起企业经营的动荡,这是非常可惜的。

如果我们看了老子讲的管理境界的分层以后,如果我们能够上升到上一层,因为这样的企业已经很了不起了,在中国已经是可圈可点,堪称典范了。如果它能够上升到上边老子讲的以制度来去运转企业的这种境界,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一定能做成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现在如果还是老子讲的“其次,亲誉之”,那么只能做第二个境界的,非常可惜,我希望这样的企业能够提升。

所以老子给我们讲的这个管理境界非常关键,我们平时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认为领导是榜样、是圣人、是标兵,是这么好的人我们就满足了,实际上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只有当上升到以制度来运转整个组织,领导者可以隐身于背后的时候,这才是真正高的境界,老子讲得多么深刻。

我的朋友们,如果大家谁在创业过程中、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老子讲的那种最高的境界,您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您所创办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这就是老子给我们的启发。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在下边我们会聊老子还讲了哪两个管理层次,谢谢大家。

第十七章3 管理者的四种境界之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昨天,我逃课一天,结果各位朋友特别关注,我发现昨天的阅读量,没有音频的阅读量反而比有音频的还多,我一看都晕了,为什么?昨天是怎么回事呢?我在新加坡讲课,新加坡这地方其他事都好,就是外边特别热,室内空调特别冷,温差很大,我就感觉嗓子有点不舒服,讲课又累,声音有点嘶哑。

因为讲课的音频会留下去,我觉得质量很重要,在一般有条件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个封闭的房间来讲,有时候实在条件不允许,就是开放式的,比如今天的音质可能就差一点,各位见谅,我尽量来保护音质,希望音质好一些。昨天我的两个编辑这样一写,大家都以为我出问题了,谢谢大家的关心,没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口中管理的四个层次。前边讲了两个层次:一是领导者隐身于背后,让制度来运行的一种境界,这种最高境界;二是领导者是榜样,领导者树立各种道德楷模,我本身就是道德楷模,我对员工如何关爱等等都表现在表面上,这样员工就“亲誉之”,觉得领导真是好,真是榜样,这种管理其实也不错,但是在老子这被认为是第二等的。

第三个境界的管理,老子说是“其次畏之”。再下一等的管理者,是被管理者特别害怕他,总是畏惧他,在他的压力下去工作,老子说这是第三等的。这种管理者是有的,特别威严,他一进办公室,所有员工都倒吸一口冷气,鸦雀无声,不敢看他,这是靠领导者的威严,靠领导者对赏罚的掌握去推进公司文化的发展。老子到这讲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什么?我总说管理有三个境界,分别是道、德、法。道是最高的,道是世界运行的规律,领导者明白规律以后,他隐身于背后,按照道去运行,按照制度去执行,我为大家去做工作,但是我隐身于背后,大家自主去完成,这种境界最高,这是道的层面的;德的层面,德是道的外在体现,它是榜样,各种品德的外在体现,以德来运行企业,就需要各种榜样,需要维护大家特别好的行为规范,这是德;最后是法,法是最后强制性的惩治措施。

举个例子,“道”好比造车,是工程师看的制造图纸,是内在原理;“德”是汽车驾驶手册,大家都明白道理,是去遵守的;“法”是交通规则,是最后一个层面的,最后惩戒措施,这三个层面一定要豁然贯通,三个层面少一个都不行,前边一少了,后边就要承受特别大的压力。

比如说,没有道的话,德,大家就置疑你,比如领导者不讲道,不按道去运行,非让员工去遵守,非让员工去学《弟子规》,员工就会问凭什么?为什么我们就要讲道德,要学《弟子规》?员工就会未必去做。如果道、德都没有,最后法会承担特别重的冲击,在执行制度、执行法的过程中,所有的冲突最后都会爆发出来,因为没有道和德的指引,这个时候冲突就会特别大,法就会承受特别大的压力。我们现在有一种特别怪的思维,叫二元对立,或者是是与非的思维,什么东西就是对、就是好,这个法制就是好的,或者有人说法制不行的就要德育,这都不对,一定是道、德、法三个层面一起贯通,这是多元的,都一起存在的才行。如果道德没有,就靠一个法运行的话,那是不行的。

我们举个例子,秦朝应该是一个中国古代法律比较严酷的时代。秦朝的法律非常丰富,应该说秦朝为法律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现代人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在秦朝的时候,它的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了。秦始皇这个人不笨,非常聪明,秦始皇制定的法律非常的详细,今天我们看起来都觉得是非常完备的,这么强大的法律系统,就能让它正常运转吗?

秦始皇认为只要有法律就够了,他觉得社会一定能正常运转,道、德、法三个层面,他就把重心放到了法上,认为不需要道、德。秦始皇焚书坑儒,他认为这些书,一般除了种地的,其他都不需要了,该烧的烧,把道、德方面的东西都给放弃掉了,就剩一个法,在执行法的过程中,所有的张力都会冲击执行法的人,而且没有道和德的指引,社会就没法完成正常的运转。所以,秦代仅仅二世就崩溃了,短短的时间内,整个体系完全崩溃。

现在很多人认为,就建一个法治社会就行了,错的,我们就建一个道德社会就行了,错的,必须道、德、法三个层面豁然贯通。之前大家都说新加坡是个法治国家,我们一直认为新加坡就是靠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可是我到新加坡讲课以后,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仔细观察发现,在道、德、法三个层面,新加坡政府都有所努力。比如说,道是为老百姓做事,放下自己的利益。新加坡政府为老百姓做事是比较努力的,它能做到让国家老百姓基本都有房子住,建祖屋,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老百姓,不会因为房价上涨,就没有房子了,家家都能够申请,都能分到祖屋,而且祖屋的福利很好,祖屋有长出来的棚,不让你晒到太阳,能够直接走进地铁站,淋不到雨等等,设施是非常好的,这是在道的层面为老百姓做些事,谋福利,这是第一。

德的方面,新加坡政府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新加坡这么大一个国家里边,大约仅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据说大约有260多家寺庙,这意味着让老百姓有宗教皈依,都有道德教育的场所,要么到教堂去,要么到伊斯兰的清真寺去,要么到佛教的寺庙去,要么到道教的道观里,大家有宗教信仰,心灵有皈依,每周去一次,接受道德思想教育,这是道德方面的提升。所以,走在新加坡街头,看到老百姓都是乐呵呵的,我看着都满面阳光。

法是在前边两个都做到的情况下,最后一个远远盯着你的这么一个力量。前边您天天上寺庙,会不会没事作奸犯科?一般不会,但是如果有漏网的,真的要去犯法,新加坡政府会马上出来的,新加坡的刑罚也是比较严谨的。比如说,张贴小广告,我们的街上全是小广告。新加坡是这样的,张贴第一次罚款教育,第二次罚款就会起诉你,就到这个程度。

一个社会里面,如果道、德、法三个层面一起豁然贯通,就会圆融无碍,就会运转的比较顺畅。可是如果没有道、德,只剩一个法,就靠严酷的法律执行,百姓会有怨气,怨气积累日深,会威胁到整个法律的运行,就如秦始皇一样,他设想天下应该如磐石一样安稳,但结果两世就崩溃了,是非常短命的一个朝代。

老子讲“其次,畏之”,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讲,从人生修养上也是如此,千万不要靠威严来管理公司。我见过这样的朋友,有这样的企业领导者,特别喜欢威严,每次进办公室,所有人都鸦雀无声,感到很自豪,开会的时候,没有人发言,全部拿手点,他只要不点,大家就全都低着头,气氛非常的压抑。这样的公司有没有活力、创造力?有,但是我相信一定不大,因为这种状态下,人人想的都是怎么别犯错,我怎么别被领导痛骂,我以不出问题为好,我才不创造,我创造,万一搞错了又被痛骂,威严会压制生机的。所以,老子说“其次畏之”,这是第三个境界。

如果公司领导者总是提高自己威严,让大家害怕,我不断地用刑和法的手段让大家感到害怕,结果大家虽然怕你,虽然系统可以暂时运行,但是放心,这个系统一定不是一个高效的系统,一定不是一个幸福的系统,这在老子这被评为第三种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是不可取的,当缺失了前边两个之后,我们就会进入到第三个境界。

今天我在外界录音,条件可能音质没那么好,大家理解里边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是老子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如果做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如果自己进入到这个境界了,我们就要及时的反思了,我们是不是需要提升了,前边还有两个境界,您还要提升两个境界,如果学了《道德经》以后,您就知道我们加油的余地还有很多。

在老子《道德经》里边,还讲了第四个境界,第四个境界是什么样的?我们明天再跟大家分享。

第十七章4 境界最低的领导者,诶呀呀……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老子的《道德经》,聊之前首先感谢一下昨天在我的语音后面留言的朋友们,非常感动,看了大家的留言,据说我母亲看完眼圈都红了,说:“哎呀,你做的事真没白做,原来大家这么喜欢啊。”有的家长留言说问自己十岁的小朋友,说最喜欢什么?小朋友竟脱口而出说喜欢大伦书院,哎呀,您可不知道,我看完这多高兴,所以这位小朋友如果您今天正在听的话,那么罗伯伯问候你,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做一个懂得大道的人,好不好?加油,我也好好讲。

今天接着来聊老子讲的管理四重境界里最下边一个境界,老子说“其下,侮之”,侮辱的侮。“其下”各版本不同,现在的通行本都讲是“其次,侮之”,那么郭店楚简说是“其即,侮之”,我们认为甲乙本说的“其下,侮之”是对的,因为跟最上边的对应,上边是“太上”,然后是“其次”,到最下边跟上边“太上”对应,是“其下,侮之”。就是最下边一个管理境界,被管理者会侮辱这个管理者,为什么这样呢?

真正好的管理者,我们讲了,第一种境界隐身于背后,无我利他,为大家做事,把制度建立好以后,让大家去运行,这种境界是最高级别的境界。就好比我举例顺丰的王卫,人家中国富豪排第20几名了,中国人几乎不知道有叫王卫的这人,顺丰老板叫什么名都不知道。这次顺丰的小弟被打了,王卫冲冠一怒一出来,大家才知道他们老板叫王卫。

第二个境界老子讲领导者是楷模,是榜样,关爱员工,对员工特别好,如果没有他的话,员工可怎么办呢等等。您是太阳,所有员工的温暖都是您发出的,那么员工会仰视您,会“亲誉之”,亲近他、赞誉他,这领导者是榜样,但是这种境界有个问题,这领导者一旦不发光了,企业立刻黯淡无光,立刻会一片黑暗,所以这样的企业不可长久,这样的领导者一定要上升到上边一个境界,所以这个是德的境界,前面那个是道的境界,这是道德的境界。

第三个境界是老百姓怕他,这领导者赏罚分明,特别有威严,我用这个威严、我用这个刑罚,让被管理者害怕我,所以老子说这是第三个境界。这个境界是道、德、法,这个不是道德法术器的那个法,而是执行的这个法,这个法的境界,靠法来执行和运行。

这三个境界,如果前边那个境界失去的话,后边这个境界就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你没有那么顺畅。比如说领导者不讲道,我无我利他做的不够,我不断要跳出来,我不会隐身于背后,我是榜样等等,虽然有时候会好,但是有时候人会质疑你的,“为什么会这样?”所以这是第二等。

如果道、德都没有,单靠法来运行,法承担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没有道和德的滋润,这个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冲突,都会导致这里边积怨越来越深,最后这个法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道、德、法这三个层面都没有怎么办呢?那就进入最后一个境界了,就是老百姓,你的被管理者,就会侮辱你。

我举个例子,说这公司里的部门经理他不为公司去想,他没有无我利他的境界,完全为自己捞取,道的层面自己做的不好,德的层面也不行,自己德行也不够,也不够做个榜样,整天行为不检点等等,没有一个让人尊敬的样子,德做的也不好。法,赏罚不公,谁跟我亲近,“没事没事,犯点错误没问题”,如果其他人犯点错,那了不得了,新来的大学生犯点错,“这还了得了,不行,我告诉你们现在年轻人怎么样”,开始就讲了,大会小会讲,这叫赏罚不公,不公平。我前面讲了,公平是领导者的重要素养之一,公平了才能到王的境界。

上一章讲过的例子中的部门经理,他这个道不行,没有无我利他,就为自己捞取。不是无我利他的,不是经常自己跳出来,去干涉各种各样的事,然后自己德行又不够,不会以一个尊敬的态度出现。法,执法不严明,这样的领导在一个部门里面,您说这个部门的员工会怎么评价他呢?员工会舒服的每天工作吗?不会的,员工会分成两派,小人会跟他接近,越来越接近他,投其所好。

除了小人之外,那些正人君子不屑与之为伍,“在这干真的很不开心,你看明明这事谁错了,那人是他亲戚他就向着他亲戚,向着他介绍来的朋友等等,向着他那一团伙的人,气死我了,所以我辞职吧,我走了”,所以这样的部门小人越来越多,正人君子越来越少,那么大家怎么样?你觉得小人就亲近你吗?您没给小人好处,小人也骂你,正人君子也讽刺你,所以是“侮之”,侮辱他,这个领导背后听到的全是坏话,这个人是不会长久地做领导的,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这部门都会解体,大家会走的,大家会反映,希望上边换一个新的领导来。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见过的,自己无德无才,赏罚不公,道更别提了,这样的人当领导,那绝对是公司在人事的任用方面出了问题,所以这样的领导者是不能被选拔的。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看这样的领导者最后是怎么被下级侮辱的。比如说隋炀帝,隋炀帝这个人非常聪明,军功也不错,能打仗,在年轻的时候还屡战屡胜,年轻时候还是个不错的人,把自己伪装成很道德的样子,大家都说他很贤德。一旦当了皇帝之后欲望就爆发出来了,自己欲望一出来了,了不得,这人不是为老百姓,这个在道的层面,我们说昏庸无道,什么是无道?就是没有为老百姓谋福利,开始为自己享受去努力了。

比如说他没事就出去巡游,可以这么说,这隋炀帝当皇帝的一生是巡游的一生,到处走,不是打仗就是走,他巡游时候那了不得,排场很大,到哪去都要建骊宫,就是到哪就大兴土木,建我住的宫殿,你知道他出去巡游的队伍多大吗?每次隋炀帝出去走,大约20万人随从,20万人啊,这是一个城市的迁移啊,20万人包括后宫的嫔妃、伺候他起居的人、保护他安全的将士等等,20万人出去走这得费多少钱啊?所以到处这么走,劳民伤财。他觉得自己有本事,我能打仗,所以发动战争,没为老百姓的生活去考虑,他的欲望是第一的,所以无我利他这一点没做到,道没做到,结果四处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国力空虚。

德行当然不用提了,这人德行就不怎么好,好酒,经常喝酒喝到大醉,然后喜好女色。史书记载 说他是“荒淫无度”,这是德行不行。法当然也不行了,《隋书》评价这人说他“荒淫无度,法令滋彰”,就是说他用法律用的特别过度,叫滥用,赏罚是非常不分明的,史书记载说,“受赏者莫见其功”,就是拿到那个封赏的人您都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这人没什么功劳,开心了就分给你了,“为戮者不知其罪”,被杀的那个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过,不知道因为什么罪而获刑,不知道,反正我一大怒,我一看你不顺眼,你说话顶我了,就治死罪,所以这叫“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所以道、德、法的法也做不到。

虽然这人贵为皇帝,当时国家到他手上的时候,国力是比较强盛的,所以他继位的早些年还能够去奢靡,去大兴土木的建造宫殿,然后不断四处征战,很有力量,等到后来就不行了。所以他快死的时候,跑到南方了,他想建都南京,因为北边回不去了,那边农民起义到处烽起,他就想定都南京,但是他带来的士兵都是北方的,都想家,他不走了,认为南方好就在这享受,结果这些士兵怎么想?把他给干掉吧,所以士兵起义,起义以后,隋炀帝化妆逃跑,结果被抓到了,抓到了他跟士兵提出要求,说我能不能喝毒酒自杀,就是说我不痛苦,喝毒酒自杀,士兵不允许,结果把他给吊死了。

您看这就是“其下,侮之”。道、德、法都做不到的话,下边就会侮辱你,这是冒犯,侮辱是冒犯的意思,因为你不为大家去进取,你为自己捞取,会奴役大家。那么当大家反抗的时候,大家就会去冒犯你,所以这些士兵一起义,就把这个高高在上的隋炀帝掀翻在地,而且给他吊死了,这说明道、德、法都做不到的领导者,严格的讲是不配做领导的。

所以老子在“其下,侮之”这句话之后,加了一句话叫“信不足焉,有不信”,这个通行本是“信不足,有不信”,帛书甲乙本和楚简都加了一个“安”字,这个“安”字古代通“焉”,现在都把“安”字变成后一句的前面,叫“信不足,安有不信”,这逗号点错了,应该是“信不足焉,有不信”,因为您不讲道、德、法,没有取信于下级被管理者,那么他们会信任您吗?就不会信任您,这叫“信不足”。您的信用不足,您的品德不足,道、德、法都做不到,下边的被管理者就不再相信您了,所以您的领导基础就动摇了。

在公司中,这样的公司绝对不会基业常青的,我相信这样的公司如果领导者道、德、法都做不到,妄做妄为,赏罚不均的话,这样的公司几个月慢慢就消失了,几年一定不会有的,超不过几年。所以我们每一个公司领导者都要反思自己,道、德、法三个层面,老子讲的这四个管理境界,前面三个我们能不能做到,能不能不断地提升进入到最高境界,叫“太上,下知有之”这样的境界,这是老子给我们的启发。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的智慧,谢谢大家。

第十七章5 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

前边老子为我们描述了四层管理境界,“太上,下知有之”,那种最高管理境界,老百姓就知道有领导者这个人而已,但是我跟他不发生关系,领导者制定规则,我在规则里去做,我会做的很好,这是最高境界,领导者隐身于背后。

“其次,亲誉之”,第二境界领导者是榜样;第三个境界“其次,畏之”,在这个境界里,被管理者是害怕这管理者,他很有威严,用奖惩制度去管你等等,这个是道、德、法三个层面中法的层面。不入流的管理境界,老子说是“其下,侮之”,就最下一层老百姓侮辱他,不相信他,“信不足焉,有不信”,就是大家根本不相信你,因为你这个人没有信用,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老子今天接着又描述了那种最高管理境界什么样。老子说“犹呵,其贵言也”,犹是犹豫的犹,我们之前讲过,这犹字是像猴的一种动物,一种猴类,这种动物非常谨慎,刚下树下到一半,听到人声又回去了,做事非常谨慎,所以用来形容犹豫的犹,老子这讲的是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做事非常非常谨慎。“其贵言也”,他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但是他不轻易说,他说出的话都是很重要的,所以特别珍惜自己的言语,不会轻易滥用,“犹呵,其贵言也”,做事小心谨慎,说话不轻易发表言论,但是一发表言论就都很重要,很珍惜自己言论的这种领导,这是境界很高的。

有的领导就不会这样,他会不断干预,这种领导认为我自己最聪明,我最厉害。比如告诉下属写一个报告,下属一写报告,过十分钟过来看一眼,他在你后面看,一看这话不对,写的不得当,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写,告诉你之后,说“你接着写,你领会我意思了哈,我相信你,我充分相信你一定能写好。”走了,过十分钟,你说他相信您吗?又来了,一看“这句话写的也不对,这句话要怎么改怎么改,我告诉你怎么写,好的,你就写,我相信你的能力,好好写,小伙子好好干。”他又走了,过十分钟又来了,您说这报告还不如您自己写呢,你嘴上说您相信下属的能力,但实际上您打心里不相信,不断地去指点,有的时候一看“方向不对,往左边来点,向左一点,左边一点”,再看“不对,有点偏了”,第二天向右走,第三天再一看“你这个写的不对啊,应该向左”,这样来回调整。

所以有的员工跟我讲,我们领导第一天让你向左边拐,第二天让你向右边拐,这报告就没法写,第三天又向左边拐,他把前面给忘了,第四天又向右边拐,他太忙了,每天看很多文件,您这文件他看一眼就不对,方向错了,员工说怎么办呢?我就不改,他说了我也不改,领导压根没看出来我没改,因为领导每次看的都是新的,感觉都是新鲜的,结果到最后领导反而就说“对,你这个写的好,你这个写的很好,你看改来改去,按我的方法改来改去,还是改对了吧”。

实际上人压根就没改,说明员工可能会写好的,按您那么来回改,可能都改偏了,最后还是员工写的是正好的,所以这样的领导就是觉得自己聪明,最后造成:第一,员工得不到锻炼;第二,自己疲于奔命,不断应付细碎之事,没法想大事。所以您说诸葛亮怎么累死的?军中大小事务,事无巨细,一概都自己处理,结果不断干预、不断干预,把自己累的消耗殆尽,所有精力消耗殆尽,最后这个人去世了,多可惜啊。

所以老子说最高明的管理者“犹呵,其贵言也”,老子接着讲“成功遂事”,就是这事成功了,这工作做完了。通行本是“功成事遂”,甲乙本说的是“成功遂事”,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就来说“成功遂事”。《道德经》接着说,“而百姓谓我自然,”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自己然也,自己如此,也就是说这样管理境界之下的老百姓,即被管理者,把工作做完了以后,老百姓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自然而然去做的,跟您没什么大关系,本来就应该如此,我们这么做完就应该如此的,这就叫“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人说的是我们自己做的,跟领导没关系,大家说那领导功劳在哪呢?人家领导隐身于背后,人压根就没想要功劳。每个老百姓,你管理的人,都是变成自然而然去做事,做完了都成功了,您说这领导能不成功吗?所以领导看透这些了,人家就隐身于背后,不会去干预,这种境界老子认为是真正高的管理境界。

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中医故事,这中医故事讲的是扁鹊,说这扁鹊家有三个兄弟,哥三个,扁鹊是最小的,有一次魏文王就问扁鹊,说你们家这哥三个都是学医的,你们哥三个谁的本领最大呢?

这扁鹊就回答了,他说我们家哥三个,我大哥老大他本领最大,老二其次,我的本领最小。

这魏文王就奇怪了,说不对啊,你大哥本领最大,那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说过呢?没什么名气啊?而你说你本领最小,可是你名满天下,谁都知道你啊,为什么呢?你讲讲道理。

扁鹊就说这道理,他说我大哥的本领是疾病还没形成的时候,他就一看你的神色等等就识别出来了,所以当病气还没有凝聚的时候,就开始调理,所以这患者没有任何感觉,这病还没形成,病气就散了,患者没有任何感觉,觉得没问题,我身体就这么好,您给我吃的这药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但我身体确实很好,你看我很久没病了,这是我大哥,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没病,所以我大哥治的病,治了好像跟没治都差不多,所以他的名气就在我们村子里有点名。

我二哥治病在皮毛,病刚形成,在皮毛的时候,他就给你干预,所以病很轻就给你解掉了,所以他的名气在我们乡里那边名气稍微大一点,但也就在我们附近有名气。

我就不一样了,我治的病都是等病已经成了,已经深入骨髓了,已经很厉害了,那这时候我要割开皮肤,又给你做手术,又给你缝线,又给你扎针,又给你熨烫,各种汤药下去,这人都快死了,被我给救活了,所有人在边上看的都瞠目结舌,伸长了舌头,瞪着眼睛,说哎呦我的天啊,这才是真正是高明的医生啊。扁鹊说,所以我的名气最大,闻名全国。

您听完这故事,您感觉是不是跟我讲的这管理境界有点相关性,那种真正高明的管理者,隐身于背后,他设计好制度,大家去做,做完了大家感觉跟这领导好像都没什么关系,是我自己做的,我努力的结果,这是他制度设计的好,真清醒的人要懂得这道理的,最末流的会不断地去干预,“这是我的功劳,我要去做,我告诉你怎么做,我给你指导,我告诉你我聪明,我有经验,我这个经验很丰富”,不断地干预。这种干预结果未必是好的,有可能有的时候好,但有的时候未必好,那么最后结果一定不好,为什么?因为团队成员得不到锻炼,您精力分散,没有把精力放到最重点的事情上,所以这种境界就跟扁鹊看病治疗要死的人时一样,已经用很大力气,但收效甚微了。

所以大家看中国古人的智慧了不得,人家就把这管理讲的很透彻,怎么去管这人群?怎么去管一个组织?人家讲的非常透彻,这种境界区分了以后,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应该怎么提升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生活中,如果您懂这个道理了,您可能就会做的更好。

比如教育孩子,有的人教育孩子是事无巨细的全都干预,你什么时候吃什么饭,先吃哪个菜,再后吃哪口饭,你再吃这个菜;做作业先写这个,后写这个,不断干预,然后你要喜欢小提琴,小提琴如何好,你要去学跆拳道等等,这都是您的干预。真正的高明的家长怎么样呢?我把你带到这个环境里面,让你慢慢的喜欢,让你一点点喜欢,然后觉得你喜欢,有这个天分,我去启发你发展,这样的家长是高明的。前边那种家长往往让孩子都烦的不得了,往往他所希望孩子学的东西,因为他不断干预,反而孩子是最讨厌这东西,一辈子都恨它;后面的家长,他会创造环境,润物细无声,一点点让你去接近这个东西,启发你心中对这个项目的喜爱,慢慢培养你的兴趣,这样的孩子一旦他这个喜爱的想法萌芽了,兴趣得到发展了,这样的孩子很快就会在这个领域越做越好,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老子讲的这些境界我们依然是可以用的,这章最容易出错的是,一般人都把这“太上,下知有之”给解释成无为而治,说这人无为,什么都不做,任凭老百姓自己发展,不是的,这是对《道德经》的一个最大的误解,不是真正的无为。人家是制定规则,制定制度,让你在制度里去发展,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好多人以为这种领导者无为而治,什么都不做,顺应自然之道,大家自己做去吧,没那事,您那叫放羊,您那叫把大家都放到野人的状态去做事,那是不行的。人家是制定制度,制定规则,大家在制度里面去发挥就行了,会做的很好,然后这领导者,因为没有他自己的利益在里面,他隐身于背后,所以他不为自己去捞取,这种状态叫无为,但是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这是对这章最容易解错的地方。

很多专家在这解呢,都把“太上,下知有之”解成是无为而治,是不干预老百姓,什么都不做,这是错的,一说什么都不做就是错了,人家是制定规则,让您在规则里去做去,做的很好,发挥的很好,自己却隐身于背后,这是《道德经》真正的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分享老子《道德经》的奥秘,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