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六章1 想摆脱失眠?So easy!

将欲翕之,必姑张之

(第三十六章 第1讲)

姑:姑且,先。

上天想要把一件事情关上,就必先把它张开。

我们要懂得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原理,顺着事物发展的原理去走。夜晚要想睡个好觉,白天就要打起精神做事。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今天,我们聊到了第三十六章,这是新的一章,这章里面讲的道理非常有意思,它的话很类似,我们一点点来学习。

首先,第一句是,“将欲歙之,必姑张之”,第二句是,“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歙之”的意思即是,老天爷如果将要把事情合上的时候,一定会先让它张开,这句话里面的“姑”,现在的通行本大多写成“固”,固体的“固”,是一定的意思,王本写的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帛书甲乙本写的是“必古张之”,写的是古代的“古”,古代的“古”一定是只表音。这字应该是“姑”,姑姑的“姑”,“姑”有姑且的意思,姑且会先让你怎么样的意思。

我们认为帛书甲乙本的“古”,就是“姑”字是这样的,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姑”,在《战国策·魏策》里边有这样一句话,“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样的句子在《道德经》三十六章后边有类似的说法,这里边用的就是“姑”,而且《周书》是这么讲的,《周书》是周代的时候,记录周代的内容,《周书》出书的年代要早于《道德经》,是周代的内容,说明《道德经》里边,老子是参考了《周书》写出这些内容,老子当时能看到上古时候的那些国家重要的典籍,老子把这里面的思想智慧给提升出来,写成了《道德经》,有些话在古书里能看到的。像《周书》里说的“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都是《周书》里面,上古时候的记载。

当时在写《战国策》时候,人们看到了这些书才这么写的。我们从这样的证据就知道,老子是参考了大量的上古时候的国家级别的典籍,重要的思想文化的典籍,整理出来的《道德经》,《道德经》并不是老子凭空编出来的,在之前有文献的证据,《周书》里边用的是“姑”,用得是对的,老子《道德经》里边也应该是姑且的意思。这话整体来讲的意思是,老天爷先让一件事情给关上,一定先让它张开,这话讲的是万物之间强弱之间的变化,就像八卦图里的阴阳鱼一样,一点点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气重的时候阳气慢慢弱,它们两个是循环往复的,事情由弱到强、由强到弱都这样,合上再张开,张开再合上,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

我们要想得到期望的结果,一定要懂得这种变化的原理,顺着它的发展思路和轨迹去走,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为什么合上它非要先张开它?这是天道如此。举个例子,比如说治疗失眠,发现一个人失眠,睡不好觉,一到晚上特别精神,两个眼睛炯炯有神,就是不睡觉,这是失眠,在我们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这种人,您早上起来一打开朋友圈一看微信,他凌晨三、四点发微信,又是无眠的一夜,又睡不着了等等,我觉得这些人在我朋友圈里,估计他们真没怎么看过我的文章,我写过怎么治疗失眠的,写过那么多文章,估计他没看。失眠有各种治法,我觉得失眠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肝气不疏导致的,情绪不好导致的,我讲过泡脚方;还有一种是血亏导致的,血不养心睡不好觉,我讲过玉灵膏。

还有其他的方法治疗失眠,有的时候我看一患者,这个人失眠,家属反映两个多月没睡觉,一到晚上特别精神,把患者找来,你会发现患者来看诊的时候什么样,晚上很精神,但是白天萎靡不振,白天昏昏沉沉,总想躺在那休息,他进入白天萎靡不振,晚上精神的状态,这是阴阳逆乱,您见过这样的小婴儿吧,白天家里忙让他睡觉,结果白天睡足了,晚上来精神头了,开始闹着要玩,这是阴阳逆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将欲歙之,必姑张之”,你想让他晚上睡好,白天就别让他睡了,白天让他兴奋起来,让他使劲玩,一刻不让他睡,结果到晚上困得不得了了,养过孩子有这经验,带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治疗患者也一样,患者晚上失眠,您看他白天萎靡不振,总想找个地方昏睡,半睡半醒的,您说是睡觉吗也没睡,干活也没有,昏昏欲睡。白天不兴奋,晚上兴奋,这就反了,正常人是白天兴奋起来,晚上昏昏欲睡。

对这种人的治疗方法是开兴奋的药,大家一听说,你没搞错吧?白天让他兴奋起来,给他开兴奋起来的药,这人是失眠,早晨就给他吃这种药,让他兴奋起来,气足起来。安神的药晚上吃,白天让他足够兴奋以后,白天还让他锻炼、逛街、运动、跑步、玩,兴奋起来,晚上他才能真正的睡好觉,他的神经才能松弛下来,才能放松、昏昏欲睡。在白天要让他尽量张开、兴奋起来,晚上才能合上,这就是“将欲歙之,必姑张之”的道理。这样的例子特别多。

前两天有一个新加坡朋友,晚上睡不着觉,很痛苦,有时候会失眠,他白天就休息,我说千万不能白天休息,白天去逛街、走路、运动、兴奋起来,晚上再去吃安神的东西,晚上我推荐他吃玉灵膏,他就吃,当时他特意让人从苏州宝妹小厨买了玉灵膏,然后去运,这东西还没法邮,就运到了广州哪的再带到新加坡去,带过去以后,我告诉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吃,这是安神养血的,白天兴奋起来,运动、玩、逛街等等,会出现很快睡得好了,告诉我现在夜里睡得非常好了,这就是“将欲歙之,必姑张之”,这样的事很多。

我父亲有一段时间,他晚上睡不好觉,失眠,一到晚上眼睛就炯炯有神,白天昏昏欲睡,老人和小孩有的时候会很像,白天他困倦,晚上没睡好觉白天当然困了,没有精神头,越没精神头,白天越休息,晚上越兴奋,办法一样是这样的,白天让他兴奋起来,一定不让他睡觉,一定不让他处于休息状态,白天尽量找活动给他去做,晚上吃安神的药,结果很快就睡好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是一种治疗方法,我们把握了阴阳变化的规律,阳盛的时候就让阳盛起来,只有白天阳足够盛,晚上阴才能足够安宁,才足够盛,这是阴阳变化之道,在治病过程中,这种思想一定要懂的。

老子讲的一样,“将欲歙之”,你想把它给合上,老天一定会先让它张开,你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它只是变化中的一种状态,我们不要因为它在张的状态的时候,就认为永远合不上了,有可能张得越大,它才越有可能最终合上,这是一种阴阳变化的奥妙。在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把握这个道理以后,生活中可以用的。比如说,孩子就是不吃饭,胃口不好,就不吃东西,不爱吃东西,不是我想吃的我就不吃,你想让他吃饱就先饿他一下,小朋友不吃,您先不让他吃,等他饿了,你给他点东西,好吃,越吃越香,如果他不吃,再吃一口,再吃一口,一点点平时不断喂他,结果到饭点,他真不吃了。

道理在生活中到处都是,但是老子给你讲出来了“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这种道理给悟透了,做事顺势而为,延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去运转它,您做事一定会更加从容的,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

朋友们,今天先聊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再来聊聊,看看老子《道德经》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第三十六章2 当你过度要强的时候,病就来了

将欲弱之,必姑强之

(第三十六章 第2讲)

姑:姑且,先。

上天想要让你弱,必先让你强大。

张狂就是不恰当地评估了自己的实力,将自己摆到了强大的位置上。不要过度要强,过度强悍的结果就是变弱,真正的强者往往是低调内敛的,所以要懂得守住弱的状态。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每天学习一点,大家说是有进步的,这种感觉其实特别好。我在成年以后,再去读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我发现跟当年小时候读书不一样,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读书,坐在那总想跑,真正工作以后再去念书,我总坐在第一排,因为我在工作里边碰到好多解不开的难题,好多事想不通,这时候往这一坐,老师讲的全能对上,这时候学的如饥似渴,我们现在学《道德经》就有这个感觉,因为生活中无数想不通的事纠结、放不下,让我们很难受,一看《道德经》,一听老子的这些思想,正好给我开的是心药,这是学习的一种幸福感觉。

所以各位朋友,我们每天听一段、每天聊一段,我每天自己也学习一段,我觉得这都是很幸福的。

今天各位看,老子前面讲“将欲歙之,必姑张之”,第二句讲的是“将欲弱之,必姑强之”。老子这里绝对不是在教大家技巧,我要使你弱,我先让你强,不是教大家这技巧,老子讲的是天道如此,世界上天道安排的万物变化都是这样的道理,由弱到强,由强慢慢又到弱。您看一个小孩子,刚刚生出来的时候很柔弱,慢慢成长,长到一个壮年的时候膀大腰圆,他是强的,再长,慢慢的牙掉了,头发白了,腰弯了,又回到了由强到弱,回归泥土,新的生命诞生,又这样循环往复。老天爷要想你弱,一定会让你先强起来,这是老子讲的一个道理,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一定会如此。

我先给大家讲老子说这话的本意、原理是这样的。这话直解是老天爷想让你灭亡,一定会先让你张狂,想让你衰弱,一定会先让你走向强盛,一定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您看他强的时候,别太着急,太强了、了不得,您要看他强的时候,你要想到他会弱的。比如说,您看希特勒在强盛的时候可了不得,您看他党卫军,戴着钢盔,穿着呢子大衣,拿上枪多凶悍,他的机械化部队,说打哪,闪电战,太能打了,您看他强到不可一世,但是在他最强的时候,您要想到,这是上天让你先张狂,四面树敌。他在南边作战,西线作战,跟英国打,打的不够,还跟东边苏联打,四面树敌,当所有人联合起来反对你的时候,您强的就到头了,慢慢就弱下去了。老天爷让你灭亡,先让你疯狂,让您四面树敌,最终灭亡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办一个事业,办事业一定要有大家的支持,积累基础,慢慢做大了,慢慢做强了以后,开始张狂了,人的本性暴露出来,弱点暴露出来了,张狂了,开始四处出击,树立竞争对手,跟别人打,我要超过你、超过一切,四面树敌。对于支持你的人,我不需要,我本来就强大,是因为我强大,你们才依附于我的,跟你们没关系,脱离、剥离,我根本不需要你们了,需要你们干什么,我自己最厉害,这些弱点一暴露出来,这就是衰弱的开始。所以“将欲弱之,必姑强之”,上天让你衰落,一定是让你不恰当的把自己摆到了强的位置上,你一定会衰落下去。那句话说得特别好,上天让你灭亡,一定先让你张狂,所谓“张狂”就是不恰当的评估了自己的实力,把自己放到了强的位置上,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您看到某件事物出现那种强盛状态的时候,您别害怕别担心,您知道自然规律,当他表现这么强的时候,一定会有问题,相信很快弱就会到来的,真正的强者绝对不会表现出强的状态的,人家会表现得很低调、内敛,当你发现出这种强的状态的时候,往往是不正常的。

我举个例子,有些富豪家庭,您看家庭里边张狂的,孩子们了不得,孩子们花钱如流水。我曾经听说某个企业家的儿媳妇,一天花50万,天天花50万,这么花,我觉得不到赌场或者不吸毒,一般都花不了这么多钱,我不知道她怎么花的50万,反正就是一天花50万,家里边太有钱了,豪车一辆接一辆的。您别羡慕,您看着暂时的强,我告诉大家,这都是败家的开始,放心,这种家庭超不过三代,我讲过这事,我们改革开放才多少年,我们没有那么多企业家,家里边过三代的,看不出这个规律来。

之前,我介绍过这样一本书,我们讲过,这本书叫《保富法》,聂云台先生写的,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上海滩的富翁,曾国藩的外孙子,当年在上海曾任上海总商会的会长,他写的《保富法》的意思,我在上海滩这么多年,眼见着那么多富豪家庭都很有钱,但是真正富过三代的家庭太少了,我建议大家各位读一读《保富法》,这书太好了。他写道,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50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5年、10年就败的,有20年、30年即败的,有40年、50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显赫一时,现在已经多数凋零了,家世没落了,您看这多惨。有的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40年、50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务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各位,说得很严重。当时上海滩奢靡成风,花钱的去处很多,舞场、吸大烟等等,吃喝嫖赌,都有花钱处,买古玩,比富。当年上海滩是灯红酒绿、奢靡一时,那么多富豪家庭,看着是强盛一时,结果子孙很快就把钱败光了,没有在德行上的培养,这也是一种老天爷“将欲弱之,必姑强之”,这个“强”不是真的强大,而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实力,没有看到自己的根基而狂妄的强大,失去了大家的支持,离开了自己的根本,结果会导致自己的败落,这是老子给大家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强”并不是真正的强,而是表现出来的不顾根本的强,忘记自己基础的强、虚幻的强,这种“强”往往会导致败亡,这叫“将欲弱之,必姑强之”。

有朋友听了,您讲的都是大事,富豪家庭胡乱花钱导致败家等等,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我们从这句话里能学到什么对于人生有用的,我们可以去体悟一下。老子这句话里有这样的道理,在生活中如果看到了某种东西特别强的时候,不要害怕,要知道强的背后一定有弱的存在。世界本来应该是平的,应该是强弱之间来回往复,有强必有弱,有可能强是虚张声势出来的,背后就是弱。

举个例子,某某人总是很强势,女强人很厉害,说话咄咄逼人,在办公室里面欺负别人等等,您看到这么强,不要被她搞得很困惑,心里很痛苦,不要这样,您要知道,她所表现的出来的所谓强势,一定是不正常的,她一定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女强人,很厉害,在单位里面不得了,在单位里面欺负别人,一上家里一看,家里一团糟,地上都是没洗的衣服,一去她家里她往沙发底下踢,她没有把生活摆平,强的背后必有弱,一定是这样。有的时候强会带来弱,有的人特别强,我现在又开一生意,我最近可了不得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顺,我赚的钱多得不得了,又开生意,我还有生意正在谈,您碰到这样人的时候,有的人羡慕,他怎么这么厉害,羡慕死了,别羡慕,这种强有可能马上就带来弱。

我遇到这样的人,起初我羡慕,后来我不用羡慕,在旁边看着,过几年您再看他,两眼全是黑的,满面黑色,腰是弯的,头发是白的,满脸憔悴之色,因为这些事,您看到所谓的强,世界是平的,一定阴阳相济,他在这方面特别强,他的消耗比别人就要多很多,现在很多人不懂阴阳相济的道理,用一时的强盛来显示我多么的了不起,结果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去弥补消耗带来身体的问题,去治愈身体的疾病,这就是狂妄的强,虚幻的、强行造的强,会用更多的弱去弥补,强弱相济,老子的话讲得都很有道理。

再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有一朋友曾经跟我说,罗老师,我问你个问题,患者是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一位女士,她说问你个问题,我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重症肌无力的病房里边住的人,我发现怎么都是女强人性格,大多数人都是女强人性格的,她说这病和性格有关系吗?我说是有关系的,女强人性格一定要求自己强,完美、要强,越把自己搞得强,身体越跟不上,结果她过度的消耗,过度的张,过度的强,导致了弱的跟随,马上弱就来了,病就出来了。

各位看,老子讲这句“将欲弱之,必姑强之”,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狂妄的变得强,狂妄的把自己放到强的位置上,不要这样。因为弱马上就跟着来了,因为强弱相济,当我们看到周围这种强的现象时候,不要害怕、不要羡慕,你要冷眼看它,你要知道,你知道强的背后,一定有弱在跟随它,自然规律就是如此的,何必那么着急,一定要把自己推到强的位置上呢。

大家来看,这句话的含义特别深,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这句话去指导、分析,我们能看见事物本质,不离开自己的根本,不会把自己狂妄的推到强的位置上去,让自己马上进入弱的状态,不会这样。我们可以守着弱的状态,虽然我们越来越强,但还守着弱的状态,这样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体现,这是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在生活中,大家去思考,在很多地方,这句话都有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聊,看看老子《道德经》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朋友们,最后还是那句话,希望各位听完以后,如果觉得有道理,大家可以转发一下,让周围的人一起来聆听《道德经》,一起来熟悉国学经典,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一个火炬,去燃亮周围。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三十六章3 家长越反对,小两口越要在一起

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帛书甲乙本)

(第三十六章 第3讲)

与:依附,随从。

上天想要让你离开一件事,一定让你先接近、随从它。

领导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大家都来靠近、追随你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为大家谋福利,否则所有的“与”都将变为“去”。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每天都有点启发,我觉得这是人生“大餐”,学国学经典就是这点好处,如果您每天都看一会儿的话,能读一会儿的话,仔细思考,都会带来一些启发的。今天我们来看老子讲什么,我们学的还是第三十六章。

前边讲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今天讲“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帛书甲乙本都这么写的,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与”是我与你的与,“与”字最早的含义是赠与的意思,后来我们可以解释成依附、随从。这句话“将欲去之,必姑与之”,我们怎么解释呢?就是说老天爷让你一件事,你将要离开他,“去”是离开的意思,老天爷将让你离开这件事,一定会让你先接近它,先去随从它,接近了你才能更加认识这事的本质,才能离开它。

这句话后来通行本,像河上公本、王弼本都给写上“将欲废之,必姑兴之”,这意思也没错,但是从文本来讲,本来不是这样的,“兴”字可能是“与”字当年抄错了,两个字的写法古代非常接近,“废”跟“兴”,他一看“兴”没办法,改个“废”吧,所以把“去”改成“废”了,所以后世的版本会有改动。

帛书甲乙本出来一看是“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就是你将要离开他,必定要先接近他。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比如说您如果不接近一个人,有可能不能最终的彻底了解一个人,真正接近了解才知道“我的天呐,这人这么坏,吓死宝宝了,居然把钱都给拿走了,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才认识到这个人的本质是如此,否则的话还陷在外表的迷雾里,“哎呦,美得不得了”等等。所以你接近了,反而会发现问题,才能真正的离开,否则让你离开,那不成的,离不开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给大家从生活来聊聊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举例子,在我们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就是一对年轻人谈恋爱,这姑娘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好,家里认为这姑娘特别好一姑娘,可是不知道怎么就看上那小伙子,家长一看那小伙子,个子又矮,长的又丑,又没才华,什么都没有,凭什么我们家姑娘就看上他了,结果就反对,这样的事挺多。

怎么反对呢?这家长就急了,不许你出门,不许你跟他见面,把你手机给你没收了,出门妈妈跟踪你或者爸爸跟踪你,反正不许跟他见面。您说这两个人相处其实有好有坏,谈恋爱本来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了解合适了,两人都认识好了,就在一起了。真的了解了解发现,有的谈了两三年恋爱分手了,没结婚,就是因为不合适,他们自己清楚,天天干架,那一想结婚以后怎么能过好日子呢?人自己就分开了,但是两个人在刚接触的时候,这爸爸妈妈觉得不合适,就开始不让你接近,结果两个人一下就站到一起了,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这样的例子我们见过的,结果他们俩之间的矛盾全部被弥补了,结果最后两人就斗、斗不行了,我们为了爱情一定要在一起,我们私奔吧,两人跑了等等,或者两人偷着结婚了。

真正结婚以后才开始磨合,才发现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很致命,但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已经结婚了,而且父母那边已经断绝关系了,不就得这么挺下去嘛,挺着挺着挺不住了,两人自己离婚了。所以有人说父母的眼光多准,父母眼光未必准,两人这么在一起过日子也有好的,但是父母在这起到一个干扰的作用。他当时就是让两个人互相接触的机会没有了,直接跟父母对抗,为了显示伟大的爱情的力量,两个人团结在一起,消除一切不和谐的东西、一切冲突,我们两人一致对外,结果这问题一点没暴露出来,所以您看这样的事就很多的。

这时候明智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其实应该记住老子这句话,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您本质上想让他们俩分开,过得好父母也祝福,但是父母你如果真的觉得他不合适,你要让孩子自己去跟他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在旁边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们俩人接触,然后暴露出矛盾,父母会说“这个人你认为真的合适吗?你们俩的人生观真的一样吗?价值观真的一样吗等等”给一些建议,一般聪明的孩子在头脑冷静的时候都会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的,但是那种父母“你要是不跟他分手,我跟你断绝父母关系,我不给你钱了”,这姑娘没钱了只好跟男孩要钱去吧,您看俩人走到一起去了,钱都在一起花了,能不走到一起去吗?所以这样的例子在我人生中看过太多了,这父母干预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不懂得“将欲去之,必姑与之”的这么一个道理。

这是老子《道德经》这几句话的表面解释,表面解释好像是一种技巧,老天爷将要离开他,一定让你先接近他等等,是一种技巧,这是不是教我们你想让他们俩分开,你一定要先跟他接近?是不是教我们这种人生技巧?老子这话的深刻含义不是在这,我给大家讲,这是里边特别深的一层含义,就是老子讲这些话全是给领导者讲的,领导者从这里要学什么呢?老子说“将欲去之,必姑与之”,作为一个领导者,当大家来“与之”,就是来接近你的时候,来向你靠近的时候,你要看清这未必是真实的现象。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也有可能大家接近来以后,发现你没有去关爱大家、去照顾大家,大家很快就会离开你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去”和“与”本身都是一种表面现象,他们会交替出现,我们应该夯实基础,应该打实基础,应该把自己做好,而忘记那些大家如何来推举你,如何捧你,忘记这些,看清事物本质,您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这层含义是《道德经》这章要讲的真正的含义。

一般人都把这章讲成一种做人技巧,甚至有人说这是老子在教大家诡计,觉得明明我想离开,把这人拿走,非要表现我给你推进他,你要这么做,你推进他,然后他才会离开,这多么奸诈啊。老子讲的不是这意思。老子是用这句话来告诉大家领导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去”和“与”的关系,大家来追捧你和离开你,那都是一瞬间发生的,这句话翻译成现在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载和覆都是一瞬间发生的,它能载你也能覆你,你看着像是来回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奥妙在哪呢?变化的奥妙在你怎么对对方。

所以一个领导者,大家都来“与”你的时候,“与”靠近、依附你的时候,这时候有的领导者就忘其所以了,这是人的本性,他觉得大家“与之”,就是来靠近我、来依附我、来推举我,那是我的本事,我就是领导者,我了不起,你们都靠我活着,你不捧我能行嘛,我进屋你们都站起来啊,我烟一拿上你们要点火啊等等,然后开始不听大家的话,开始独断专行。这时候你要知道大家真的认识到您,发现您原来不为大家谋福利,把自己抬的如此之高,大家很快就会离开你,叫“去之”。

所以老子说“将欲去之,必姑与之”,老子是告诉大家要看清“与”和“去”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与”有可能是虚幻的,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做好,把实力增强,做好本质工作,每一天点滴工作做好,然后无我利他,利益大家,这样才是真正应该做的,否则所有的“与”都会转眼变成“去”,这是老子这段话给我们讲的真实的含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解这话全给解成了老子教大家做人的谋略、技巧,你想离开他,你怎么更好离开呢?一定要先给他东西,靠近他,然后你才能真正离开等等,这是小术,但老子讲的绝对不是术,历朝历代讲这段话,我觉得这些学者们,都把老子讲成术,甚至有人说这是好像是奸诈的谋略的开始,这是不理解老子在说什么。这些话表面看着是一种讲两者正反的关系,但老子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要看清这东西。这段话如果我总结一下,你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来讲你就全能讲通了,明白了,因为它是给领导讲的,不是教领导者“术”,而且教他“道”。

讲到这,朋友们又问了,那我们老百姓从这学什么呢?老百姓学的道理一样,就是说当大家来“与”你,来帮助你,来支持你,来跟随你的时候,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我要做好,否则的话马上就离开你,所以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就是大家在我微博里留言问问题,这个问题问我的病什么什么病,其实很多问题我是没办法回答的,他上来就问我爸脑梗你说怎么治?这脑梗让我讲起来要讲几天的课,那么多症型,他爸什么样我不知道等等,所以很多朋友这么问问题,这么问没法回答。你问完了,你万一给指导错了,出问题怎么办,所以不回答。但是很多人脾气不好,你一段时间不回答他,你看他再留言就改成骂你了,转眼就变骂你了,说你号称慈悲,你怎么不回答问题呢?说你骗子等等开始骂。

对这样的事怎么办呢?我们就保持清醒,因为大家“与”你,就是来靠近你,是因为身体有问题,如果你没回答,他转眼就会“去之”,就会离开你,所以看清“与”和“去”的关系,都是虚幻的,我做好自己,我没法给你回答,但是我把问题尽量写成文章,一篇篇写,大家看清以后,你看我都是免费的给大家写,每天这么写,大家看清以后明白了,这跟我那个对上了,他解决问题就好了。可是你不写清楚,你就回答你吃什么吃什么去吧,你告诉吃什么,真的吃错怎么办?疾病类似那么多,你随便说一药,它只对一个症形,他正好相反的,那他吃了等于毒药下去了,所以我们要把文章写出来,让他看清楚,原来这里边有这么几种症型,我应该是哪种,他有个认识就好了。所以我们做好自己,人家怎么对你不必在意了,所以这叫“将欲去之,必姑与之”,这是一个原理。

知道这个原理以后,我们能够客观的看这件事本身,这是我们要学的。在办公室里边大家都说你好,说你真好真好,您觉得真好吗?有可能正因为你舅舅就是公司的董事长,所以大家都来“与”你,靠近你,你要看清事物的本相,所以这时候要做好自己,因为你舅舅一旦离开,你看大家全都“去之”了,不是“与之”,而是“去之”了,全都离开你了,所以要做好自己。你一旦乖戾起来,我是了不得,大家都靠近我,坏了,“去之”的日子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做好自己,我们甭管其他什么关系,大家怎么来“与”,来靠近我,我把我自己做好,我利他。我把自己工作做好,基础做好,这样就忘记了“去”和“与”的关系,这样的人就不怕大家一会儿来“与”我,一回“去之”,不会这样。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真正的道理。

这段话这些道理很少有人这么讲,我觉得这是老子真正想说的事,今天我们就体会这么多,我们留个作业,就是每位朋友们自己回去品味一下,我们生活中是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做到看清虚幻的外表的东西,我们把握实质,真正的做好自己,这个是我们要去拿老子这句话来分析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

好的,朋友们,那么今天我们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聊,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第三十六章4 最温暖最正能量的《道德经》解读,一定要听!

将欲夺之,必姑予之。

(第三十六章 第4讲)

予:给。

上天想要夺去你的东西,就一定会先给予你。

这里并不是讲做人做事的机巧计谋,而是告诉我们,得与失是相随出现的,把“夺”和“予”看淡一些,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利益众生就好。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力争讲一个不一样的《道德经》给大家,讲一个通俗的、透彻的《道德经》给大家,如果大家从里边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工作、生活有一些启发的话,这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好处、收获。

今天我们讲这句话在第三十六章,老子做了一系列的排比,讲“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今天讲“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个“予之”跟前边的“与之”不一样,这个“予”是给予的予,这是给的意思。“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话什么意思呢?这话的字面解释是上天将要把你这个东西夺去,一定先会给你、给予你。这句话和前边那些话一样,都被大家给解释成了老子教大家的权谋之术,也就是做事怎么能做得更好。

比如说你看小孩手里拿一棒棒糖,你想吃,这叫“将欲夺之”,想夺这棒棒糖,但你这么抢是不行的,孩子会哭的,那怎么办?你就使劲让孩子吃,你吃使劲吃,这孩子两口噎住了,不吃了,吐出来了,这时候你再吃,这叫“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你先给他,你给他吃来你给他吃,你越给他,孩子越不爱吃了,然后你再吃。这是一种做人的技巧,我看基本上大家都是这么理解老子这些话的。

在我们社会里边有没有这种现象的?是有的。比如说越王勾践,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给打败了,怎么东山再起呢?他就是“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他想要夺吴王夫差的土地,就必须打败吴王夫差,就必须先给他东西,不断地给他东西、进贡,进贡美女,把西施给他,迷惑他,然后给他金银财宝,我让你喜欢上珠宝,然后我给你进贡大的木头,让你建宫殿,你想大木头不能浪费了,建宫殿就要花钱,耗费你的国民财力。所以我先给你东西,不断地去给你讨好,结果这吴王夫差就放松了警惕,越王勾践一举兴兵,趁他出去的时候、会盟的时候,把精锐部队带走的时候,一举兴兵把吴国打败了,然后再兴兵把吴国给灭了,这就是“将欲夺之,必姑予之”。

这样的解释在古代非常盛行,基本上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时候都会用到这样的技巧,我要打你,当然我不能先打你,我示弱,我麻痹你,我给你进贡东西,我们俩多好啊,我称臣,我服从你,我给你送东西,给贵国送东西,给送点东西再送点,不断进贡你,我这边不断的练兵,不断种粮食,等到我实力强了,我再一举灭掉你,所以你看老子真高明。老子告诉我们“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是人生的大道理。懂了这种道理,我们人生想夺什么还夺不来吗?你看得到的结论是我夺什么还夺不来吗?我们只要用老子的这种技巧、这种阴谋,先给你,让你麻痹了,然后我再抢过来,我就能抢过来的,这么解《道德经》,我觉得是在侮辱老子,我觉得老子讲的真不是这意思。

第三十六章5 真正的强者并不“强”

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六章 第5讲)

这些道理(详见第三十六章前四讲内容)叫做隐藏起来的智慧。柔弱会胜过刚强。鱼不能脱离水,国家的权力不能轻易拿来展示、炫耀。

柔弱与刚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都是相对出现的。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实力变强,但是要把自己放在柔弱的位置上,不要刻意去想要强大,一定不要离开自己的基础。这是克服人性弱点的方法。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该向他老人家学学什么新的东西。

今天讲的是“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什么意思?接着前边讲的,前边我们讲了“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两个“yu”是不一样的,前面的“yu”是我与你的与,后边的“yu”是给予的予,两个“yu”不一样。老子说这些状态,前边论述这些状态,这叫什么呢?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叫“微明”。“微明”就是这“微”不是那么强的、那么大的,是隐藏起来的智慧,这种明了,对世事的洞悉,这叫微明。

老子接着说“柔弱胜强。”这话说完了,我们该纳闷了,这话不说反了吗?不是“强胜柔弱吗?幼儿园里边俩小朋友,一个膀大腰圆、身强体壮,另外一小孩瘦弱不堪,流着鼻涕,然后手里拿着糖,这强的孩子就把糖给我吃,一把拿过去了,这瘦的孩子就哭了,不敢要,这不是强胜柔弱吗?这凭什么就“柔弱胜强”?这话听起来比较费解,有人说老子就一直强调柔弱能胜强,强调要柔弱,那为什么“柔弱胜强”?我们来看前边几句话,前边几句话这排列还有意思,他说“将欲歙之”,将要合上的时候先张开,老天一定让你张开。

第二句话最典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就将要弱你,一定要先让你强起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句话能不能反过来说。就是说“将欲强之,必姑弱之”,就我要想让你强起来,一定先让你弱,老天一定先让你弱,大家想想这么说行不行?是行的,这两者“强”和“弱”本来是互相转化的,就像阴和阳一样互相转化,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就是“将欲强之,必姑弱之”,一定要先让他弱。老子为什么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把这强放后边了?你看前边他把“张”放后边了,在最后两句话里边,他把“予之”放后边,就是得到放后边,前边是失去。

他为什么总把强大、得到、张开放到后边,把弱、失去放到前边?为什么会这样?老子为什么这么排?这里是有说法的,在我们人世中,其实强和弱等等类似的这些东西,都是相对出现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有了强才显示出弱,有弱才显示出强,强会变弱、弱会变强,一直这么来回的转,就像古代人讲的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久必合又合久必分。这世界事总是这么变化的,强、弱来回变化,由弱到强,由强又到弱,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规律,如果能认识到这是世界本来的规律的话,我们的人生就会变的很从容了,不再纠结、企望、焦虑等等,不会这样。

可是我们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够公正的看待这些问题,在我们眼睛里就总是偏的,我们就喜欢张之、强之、予之,就是得到、强大等等,我们人都喜欢这个东西,我们会为了这个东西而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我们都讨厌那些弱、合上的“歙之”、失去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讨厌,就是弱、失去、小等等我们都讨厌,所以我们人天生有这种本性,就是我们追逐那种大的、高的那些东西,讨厌小的、低的等等这些,这是人的本性。

所以我们过去就句话叫“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您在山里边、偏远地方,地位高、人有钱,很多人来看您了,你在闹市里边你什么地位没有,那没人理你,没人问你,因为人的本性就这样,但是这种本性让我们每一个人人生陷入过很多陷阱里边去,我们为了追求高的付出一些,比如说大半夜到科长家里边、到部门经理家里送礼,下着大雨,人家没回来你在门洞等着,冻的浑身发抖,您凭什么要受这苦?因为您要有所求,希望部门经理提拔你一下,您为了这点提拔,您要忍受风吹日晒,在下雨中浑身发抖,等着人家回来给人家送这点礼,因为您心中有所求,所以我们为了提拔,为了走上更高的位置,为了挣更多的钱,我们要付出各种辛苦。

有的朋友说,“人生不就是这么奋斗的吗?我们有所追求,我们才有奋斗”。这是您的想法,老子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就你怎么看人生的奋斗。人家觉得这些事没那么重要,老子为什么这么排列?把强、得到、大家来依附你放到后边,为什么?老子就是要讲出来,让你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弱,因为天道是这么来回变化的,像阴阳鱼一样变化,有可能现在您觉得强,但有可能回头接下来就是弱了。老子这么排列,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这些东西马上会变化,它是虚幻的,如果你执着于后边的“强”、得到大家的支持的“予”、得到收获等等,老子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最要命的是那种你没到那个位置,结果却故意要强,要收获、要获取等等,这是更糟糕的事。就是您的位置没在阳的顶峰,您非要把自己推到顶峰去,那更糟糕,造成一个虚幻的局面,危害更大。

所以老子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老子的意思是你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实力增强,但是把自己放到柔弱的位置上,因为柔弱马上要向刚强发展,你把自己放到柔弱位置上,你的趋势是向上升的,您把自己放到这种位置上,您是每天朝气蓬勃往前发展;您如果把自己放到最强的位置上,您马上要面临衰退,你是一天日子比一天不好,如果你放到柔弱位置上,一天日子比一天好。老子认为大家在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扎扎实实地把自己基础做好以后,把自己放到柔弱的位置上,你的人生会越来越充满希望的。

从本质上讲,柔弱与刚强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老子一直在讲,这都是相对出现的,可是老子在这为什么要讲“柔弱胜刚强”?因为我们人偏爱强、刚强,所以老子在这直指人性,就强调实际你柔弱比那强要好,你不要总想那强,但是从根本上我们要明白,其实老子根据《道德经》的整个体系来看,柔弱与强没有什么意义,都是相对出现的,我们别在意它,做好自己就行了,如果你本性里边总想强的话,你要有意的校正它,要把自己有意地把自己放到柔弱的位置上,这是方法。

下边讲“鱼不可脱于渊”,意思就是你做好自己的“渊”,“渊”是水,你一定要扎根于你的基础,立足于基础,鱼要强的话就蹦上岸去了,你就死了。所以你要扎根立足基础,做好自己的基础,这叫“鱼不可脱于渊”。就是老子前边告诉大家那些强和弱,你都别在意它,你别想那强,你把自己基础做好了,把自己放到弱的位置上,你放心吧,你会越来越好的,别太想那东西,一定不要离开自己的基础,要把基础做好。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邦”就是国家,“利器”就是国家的权力,那种管理强力的国家机器,这样类似的东西。这个权力“不可以示人”,意思就是你不要总觉得我特别强,我多么有权力,我多么强,这东西忘记它吧,你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让国家实力强盛起来才行,不要总是炫耀武力。这个“利器”,因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打仗打得特别厉害,为了争夺利益,不断地强化军队,老子说不要总是展示这些东西,你把自己国家的老百姓给搞幸福了,大家就来投奔你了,你的国家就会变大,所以“邦利器不可以示人”,就不要轻易拿出来给人看。这句话还是讲要做好自己的基础,不要问强弱,那东西没什么用,你把自己的基础做好以后,你国家自然就强大了,这是老子这段话讲的意思。

这句话里“柔弱胜强”,在王本、河本里边写的是“柔弱胜刚强”,这句话一般人解释成柔弱的状态比刚强的强。比如说草叶随风吹,它就不会断,可是如果长得太硬了,风一吹它断了,你看这是“柔弱胜强”。您要是解释这种字面意思也可以,但如果真是这么解释的话,那日本鬼子来了,那些投降的就都是好人了,柔弱嘛,投降了,你看他没死,那些刚强的义士、跟日本鬼子斗的就死了,这是不聪明的。您要是根据字面来解释,必然会陷入这种状态里去。实际上老子讲的是强和弱的互相转化关系,我们在看清这个关系以后,要克服自己人性的喜欢强、大、高的弱点,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尽量把自己位置放在弱、小等等位置上,实际上这是老子教我们的一种克服人性弱点的方法。

有的朋友讲了,“罗博士你讲到这儿,今天一点例子没有,你讲的全是理论道理,我们听着比较生硬,您能讲讲在工作中,这些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那可太多了,我给大家随便讲讲吧,比如说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屠呦呦老人80多岁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大陆自然科学里第一位诺贝尔奖。但是您会发现她这过程很奇怪,她这个人是默默工作的人,从年轻时候就研究这样的课题,一直在研究,默默工作,把自己工作做得非常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后和团队一起把青蒿素给提炼出来了,解救了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因为疟疾会带来生命危险的,做了很多工作,把基础做得特别的好,但是她这人是强势的人吗?绝对不是,没有争任何名利,院士人家没评,首席科学家人家也不是等等,在这种名利的、位置的这种争夺中,没有人家的影子,人家就默默无闻的做好实验、退休。但是其他人争这个,我不说这里边的事,但我知道,就为了争这院士大家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啊,做好攻关工作、跟人搞好关系等等,太多努力,一旦没有争取上,那是备受打击,带来的都是不愉快。

所以,在工作中这人们为了高的位置,为了高的荣誉,人们可能付出各种各样的心机,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你以这种目的去做事的话,给您自己带来的其实是伤害居多,因为总是欲望不满,可是像屠呦呦这样的,人家没有多想这些事,人家就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工作做到位以后,实际上人家把自己放到弱的位置上,但是工作做到位了,诺贝尔奖一下下来了,您说人家老太太在意这些事吗?没在意,人家一辈子没在意,为什么这次就在意?人家没在意,所以这样的人才长寿,您看人身体多好,而且也就这样的人,人家才拿了诺贝尔奖,能出这成绩,所以这是一个我们要追求的境界。

好的,朋友们,这一章我给大家就讲完了,这一章其实特别难讲,因为古代这些学者们对这章的理解,我觉得都在“术”的层面去讲的,很多人都认为老子在讲技巧,我要把这个事给翻过来,其实很不容易,所以这章讲的就比较吃力,给大家来回讲这里边的关系,希望各位朋友不要觉得枯燥,我觉得我们今天没多讲例子,但是如果您把它放到生活里去理解,去体察一下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您会发现老子讲的是对的。

好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讲到这,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给大家讲,看看老子老先生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老子讲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就跟我昨天讲的“将欲去之,必姑与之”是一样的,老子告诉大家“夺”和“予”之间是随时变化的、转瞬变化,就像福和祸一样,这福里包含着祸,祸里包含着福,这两者来回在变化,我们要看清这种变化,我们在里边要把握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基础做牢,不要因为这种虚幻的变化导致我们的改变。

我们举个例子,怎么理解这事。比如说,“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老天爷将要夺去什么东西的时候,一定先给予你、先给你什么东西,这话说的是一句真实存在的话,就是如此的。比如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上天赋予的,但是终究它要夺去、要拿走,是正因为它给予你了,赋予你生命,最终才能拿走,所以这个夺和予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在一起的,这两者就像阴阳一样在来回变化,所以我们要想得到,要知道最终也会失去,所以得到和失去之间的变化的奥妙,我们如果人生不能洞悉了解这里面的秘密,不能洞悉其中的真相的话,我们容易陷入这种痛苦中,陷入这种夺和予、得和失的痛苦中。

比如我举个佛教小故事,佛教佛陀有个弟子叫阿南,这阿南长的特别漂亮,仪表端庄,特别漂亮,长的很丰美,他出去沿街乞食的时候,因为佛教修行要出去,要沿街乞食,有一天就碰到一个女孩,这女孩一看这小伙子这么漂亮,就心生爱慕,这女孩长得也很漂亮,两人就心生一点情愫,回去这女孩就不思茶饭,就想我能嫁他该多好,太漂亮了,就羡慕。这女孩的母亲一看姑娘这样就比较心疼,就问怎么回事,一问,原来如此,那这样,我请来会法术的,我念点咒语,我把阿南的心神给拘来,让你们俩好。这阿南正好又乞食来了,结果那边一念咒,阿南就心神迷惑,就进入这个房间里了,跟这个女孩两个人相会,感情生出来了。

这时候佛陀就感知到这种情况了,佛陀是法力无边的,就把他们给拘来了,都叫来了。叫来以后就问这女孩,当然版本很多了,我就随便讲一个通俗版本。佛陀问这女孩,说你想干什么?那女孩说我爱他,你爱他又想怎么样呢?我要嫁给他,你嫁给他的结果又是如何呢?我嫁给他我要跟他在一起生活,要生孩子。那佛陀问她,那这个孩子长大了会变老吗?姑娘说会变老。那变老了这孩子会死吧,老到一定程度会死吧?会死的。那会死了你难过不难过呢?这姑娘一想一下愣那了,我生完孩子,孩子要死了当然要难过了,难过。那佛陀又问她,你这段姻缘从开始是以爱开始的,那最后等孩子死了,你会难过,带来了难过,那为什么这个爱会带来难过呢?你想到这里边的姻缘了吗?这里边的因果关系了吗?这女孩突然一下顿悟了,明白道理了,然后后来就跟佛陀修行了,出家也成为了一名比丘尼。

这是一个故事,那这故事很说明问题,说明很多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未必知道这里边因果,未必知道最后会失去,得到时候欢喜,失去时候难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欢喜和难过里边来回纠结呢?这是我们人生容易陷入的问题。

比如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自己条件一般,但是我看上一姑娘,这姑娘太美了,美若天仙,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美好的人,我看她一眼我觉得少活十年都值了,你看有这种感觉,我一定要追她。这女孩对您没什么大的感觉,但我就追,我死命的追,我拼命追,终于追上了,结果人不喜欢你,这日子就过得怎么样?这女人跟她一样长的漂亮,长的高个的,像模特那种身材的,人家聊得来,她跟你就聊不来,看你像农民一样,结果最后以悲剧收场,这样的事我们生活中总是发生的,并不是说全中国就那么一件事,就那么一件离婚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生活中总是发生的,因为我们太想得到什么东西,可是我们就没想到这东西老天爷还会给你拿走的,因为最终所有东西都会拿走,这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老子这给大家讲了一段,你看着像是技巧,“术”的层面的话,实际这里边包含着大道,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你在得到的时候,在被给予的时候,你可能要想到这东西最终也会失去的,我们生命中一切都会如此的,所以放淡一些吧,把得和失、夺和予放淡一些,老子告诉大家,应该看清这些本质,得失都没那么重要,做好自己,你扎扎实实地每天把自己做好就行了。

就好比说《金刚经》,讲了那么多经典,但是佛陀怎么样?你看《金刚经》先讲,佛陀先是出去沿街乞食、托钵乞食,乞食完了回来把饭吃了,然后洗干净脚,坐那给大家讲法,这就是点点滴滴的修行,做好自己,为大家说法,利益众生,这就是该做的。

所谓得失那东西都没那么重要,别人所赠与你的、给予你的,转瞬之间又会失去的,所以这种得和失我们要看清、放下,这就是“道”,老子讲的并不是“术”,老子讲的是“道”。我们如果把它理解成为小术、阴谋,那是把这里面的内涵给丢掉了,那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这是《道德经》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我把它这么讲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有道理的。“夺”和“予”之间是相跟着出现的,您别看着暂时得到了,转眼之间有可能又被人夺走,所以我们放淡这些,所谓的“夺”和“予”在您面前不构成任何威胁了那么您这是真正入道的人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再用这句话去看我们生活中,你会发现处处有这种智慧在里边。比如说你说天上掉来一馅饼,您中了彩票了,您说这是我得到了,我真高兴,我兴奋异常,我一听我就晕倒了。您别那么高兴,因为我们要知道这得和失是相随着出现的,您得到很可能就会失去,您钱多了,大家都来找您借钱,您不借他们,亲戚跟您都反目了,您看亲情慢慢失去。有人中了500万彩票,跟媳妇离婚了,众叛亲离;有的人中了500万,然后离婚了,最后挥霍又没钱了。您看这得和失之间变幻是多么的快,所以忘记这得和失,你做好自己,以德行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那么有可能你生活中才真正幸福,这时候所谓500万不500万,对您没什么影响了,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是老子《道德经》教给我们的智慧。

所以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这些,还是那句话,各位如果觉得学习《道德经》有收获的话,可以把这段音频转发给您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来了解《道德经》,走进《道德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