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技术能力的增长与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模型很像

仔细想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和很多工作中的职业技能成长很相似。

 

一年级开始学语文、数学、三年级学英语。进而学各种诗歌,名著名篇,到了大学有了哲学。高考的时候也无非是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四六级英文考试的时候也是200字的英文作文。

 

编程呢?很多人从java开始,那就把java当作中文,刚开始学语法运算符,学到一定程度开始学其他语言,也就相当于三年级学了英语,写一篇作文就相当于用java实现一个小程序。那之后的名家名篇算什么?算是好的类库,可以让你用更美的语言来实现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到这个时候多看名家名篇对一个人的语言成长特别重要,多看名著呗,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其实都是在扩大自己的见识,知道有很多优美的语言,有很多更恰当的描述世界的方式。

 

再到大学,要学的就是世界的规律,对应到编程就是学一些底层的东西,这都是相辅相成,很难打破规律的,所以学科的设计是很符合人的学习曲线的,而各个学科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不同建模表达方式。

 

那么架构又是什么?架构就不是800字的作文了,而是一个符合需求的完整故事(业务),同时要自洽,还要有严格的规则,所以架构师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能把故事讲的顺畅,符合逻辑,同时又能前后自洽。

 

这是来自一次对实习同事工作考核的思考。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eggi/p/11911856.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