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大数据!河北大数据产业“跑”向升级路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对于河北省来说,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重塑产业发展格局,还将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日,河北省“大智移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这一产业发展设定下目标——到2020年,河北省将建成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如何?这些开始“跑”起来的大数据会带来怎样的呈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大数据产业较为集中的张家口、廊坊等地。


640?wx_fmt=png

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


从输煤、输电到输数据,“中国数坝”雏形初现


4月26日,从野狐岭进入张家口张北县,海拔由700米连续上升到千米以上,空气也越发清冽。


除了人的主观感受,坝上“凉爽”的气候,更是大数据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器机房的最爱,张北地处北纬40度—41度,是国际公认发展云计算的“黄金纬度”地区。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2.6℃,是一个天然的散热场。这样的气候条件,可为数据中心运营节约降温成本46%以上。


穿过张北县小二台村,记者一行来到“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从外观上看,这里其实更像一个大仓库。


640?wx_fmt=png

数据港项目机房内景


“形象点理解的话,这里确实也是一个‘仓库’,只不过我们存储的是特殊的产品——数据。”项目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仓库’主要为阿里巴巴服务。阿里巴巴去年‘双十一’40%的业务,都是由我们来承担的。”


在张北县,类似“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这样的“数据库房”还有很多。


“张家口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越区域之一,全市兼具气温低、湿度低、空气质量好的气候优势,是建设大数据机房的理想场所。同时,张家口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可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而地处坝上地区的张北县,更是张家口这些优势的集中体现地区。”张家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科科长王岩介绍。


为抢抓机遇,2014年8月,北京市经信委与河北省工信厅签订了《关于张北云计算项目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张北云计算项目作为京津冀重点项目推进。2015年6月,河北省政府下发了《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2015-2020年)》。同年,张家口市北京市首次举行张北云基地联席会议,确定了将张北云基地打造为“中国数坝”的定位,旨在打造数据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技术的高地、财富的高地。


如今,随着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张北云基地的项目集聚效应、产业品牌效应、区域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张北服务器运行规模将达到50万台。


从输煤、输电转向输数据,先天的优势以及历史机遇,让张家口选择将大数据产业列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今年3月,张家口市专门出台《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以京张高铁和京张、张石高速为轴,在坝上地区构建大数据存储服务功能区;在中心城区构建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功能区;在邻京地区构建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制造功能区,初步确立了“一带三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4月26日,记者在小二台村看到,阿里小二台数据中心项目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今年,阿里庙滩、小二台二期项目,以及中都草原数据中心等项目将竣工并投入运用,河北省教育大数据产业园、怀来亿安天下数据中心等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一个以大数据产业链为主的“中国数坝”雏形初现。


从数据储存到数据应用,大数据产业“提档升级”


河北省另一个大数据产业聚集地位于廊坊。


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这个仅用了188天就拔地而起的建筑,被称为“银河舰队”。这个充满科技感和现代感的建筑,承载着廊坊大数据产业的希望。


为迎接一年一度的5·18经洽会,目前,润泽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正在紧张进行着布展工作。


“廊坊地处京津冀核心位置。从廊坊开发区上高速,15分钟就能到达北京。”润泽数据中心A-1展厅里,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说,“廊坊靠近我们的用户群,又远离中心城市人口密集区,地质条件也符合数据中心的安全需求,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理想之地。”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周超男看来,要使大数据真正产生价值,就必须要研究数据的关联、数据的聚类以及全样本问题。


从数据储存到数据应用,润泽国际信息港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实现了发展的“提档升级”。不久前获批建设的“天空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就是润泽从数据存储走向应用的新平台,它将利用航天、航空、地面、海上多源信息感知平台,实现对河北全境及周边区域全天候、全方位、无缝动态感知。


“我们与多家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合作,将在河北省布设上万个环境数据采集点,同时筹建多元卫星的地面数据接收系统,实现天基遥感+地面传感+超级计算,以1×1公里网格为单位,精细化利用大数据实现雾霾监测预警,真正查清污染源,从源头防治雾霾。”周超男介绍,目前他们已在京津冀地区布设了100多个监测点,致力于京津冀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服务。


润泽科技还与中科院专家团队合作,通过无人机、手机APP采集全省3735个地点的数据情况,对比卫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图像,加上近30年的每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最终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成功预测了去年全省各县小麦的单产情况。


“我们正投入资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在已有数据存储、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核心数据挖掘应用平台基础上,以‘平台+机构’的开放运营模式,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国际遥感应用组织等近百家合作伙伴,携手打造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同时对接各种机构,实现军民融合和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吸引有梦想的企业和年轻人利用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共同发展。”周超男表示。


同样,进一步开发大数据应用,在张北县云计算产业基地后续对接的项目中,多个大数据应用企业位列其中。


根据规划,未来,张家口将发展一批从事大数据生产、采集、清洗、加工、脱敏、建模、挖掘、存储、分析、数据服务外包等业务的企业。到2020年,张家口大数据应用及其关联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


解决现实问题,发掘能源优势,弥补人才短板


“整体来看,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全省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300亿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处处长崔晋秀在不久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介绍,2016年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获国家三部委批复,极大推动了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张承廊大数据产业基地已初见规模,润泽信息港、华为廊坊云基地、中国联通廊坊云中心、光环云谷、张北云联等一批数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56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


“此前,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中心在北京,那里聚集了一大批相关园区和企业。”相关专家表示,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三地产业布局的要求,大数据产业正在加快向河北布局。


河北发展大数据的决心还远不止于此。


近日,河北省“大智移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将建成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按照规划,河北省要在张承廊合理布局大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应用和消费。支持智慧物流、金融、遥感等大数据应用向石家庄、廊坊、秦皇岛聚集。推动张家口(大型数据中心)、承德(大数据)、廊坊(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当前河北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政策保障已经基本得到落实,市场需求也处于爆发阶段。但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想实现进一步发展,还需进一步挖掘在人才和能源方面的优势。”相关专家表示,“和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对人才的吸引力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制约了河北省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可喜的是,着眼于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开始在人才领域发力。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与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为河北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


在张北,阿里巴巴集团与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市机械工业学校、县职教中心建立了长期培训关系,定向培养当地运维人员,合格毕业生优先分配到张北企业工作。目前,张北正在继续推动与省内其他大中专和职业技术院校合作,为张北云计算产业提供专业人才。


除人才培养外,河北省大数据产业还应进一步挖掘能源优势。


在张北,目前云计算产业基地已经实现每千瓦时0.42元的直供电价,这一价格,远远低于大工业电价。“可最近,不少企业开始对乌兰察布市产生了兴趣,因为目前乌兰察布提供的电价更低。对于大数据存储项目来说,电价是最大的成本。”张家口市云计算办公室主任贾军告诉记者。


贾军认为,张北目前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62亿度,到2020年将至少达到100亿度发电量。如何能发挥绿色能源的价格优势,让项目实现新能源直供电,对于未来发展云计算产业至关重要。


来源:河北新闻网


640

大数据周刊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57524293


640

众论大数据 引领大时代

长按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6Auo52bK/article/details/80288423